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课件.ppt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1,t课件,1(20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蓝靛,蓝色染料。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把淮山喻为蓝靛,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t课件,2、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梅花酒
2、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 寒螿:寒蝉。这段曲词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答案:曲的后半部分全部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使曲词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3,t课件,3、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蟾宫曲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
3、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本曲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曲简析。,答案:采用了设问手法点明本诗追溯英雄伟业的题旨,领起下文三个典故,分层次地叙述三国英雄人物的业绩。,4,t课件,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诗歌末句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案使用反问句式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5,t课件,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二题。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
4、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揉搓。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种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6,t课件,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唐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答案示例:
5、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7,t课件,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 龙钟:湿漉漉的样子。“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8,t课件,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鉴赏 修辞手法 练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