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小儿推拿疾病治疗课件.ppt
《刘氏小儿推拿疾病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氏小儿推拿疾病治疗课件.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刘氏小儿推拿 常见疾病治疗,主讲 邵湘宁教授,一、常规取穴 凡推治时必须的取穴为常规取穴。如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揉按总筋、分推阴阳、揉按肩井,为刘氏推拿开门和关门穴。 二、辩证取穴 根据病情辩证选取合适穴位,达治病求本的目的。如五经推治。 三、对症取穴 针对一个或几个突出症状,选取有效穴位。如止咳化痰选天突,止腹痛选一窝风,止腹泻选七节、龟尾。 四、反佐取穴 为防止产生副作用,另取它穴或利用手法反佐调节。如三关、六腑互为反佐,太阳穴发汗和止汗手法互相调节,脾经清后加补等。,刘氏推拿取穴原则,一、归经施治的治则 根据各类疾病的症状不同,病因各异,因此在临床上将一系列疾病的症状归属到某一经脉上
2、加以治疗,这叫做归经施治。使用脏腑的分症归经治疗,先要辨其寒热虚实,然后采取清、补、手法及配合适当穴位进行治疗,现将各类症状分归经脉如下: 咳嗽、流涕、气喘、痰鸣、发热等,归属肺经。 呕吐、腹泻、腹痛、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等,归属于脾经。 心悸、征忡、贫血、弄舌、高热昏迷、直视等,归属于心经。 抽搐、烦躁、气逆、胁痛、口苦等,归属于肝经。 腰痛、下肢萎软、小便赤涩、遗尿、盗汗等,归属于肾经。 又根据脏腑表里关系,肺与大肠、脾与胃、心与小肠、肝与胆、肾与膀胱互为表里,所以治疗亦用表里兼治或论经施治。,刘氏推拿治疗原则,二、五经相助与相制的治则 运用五经助制来作为取穴的依据,是小儿推拿的治 疗原则
3、之一。 五经助制的关系: 脾助肺,肺助肾,肾助肝,肝助心,心助脾。 脾制肾,肾制心,心制肺,肺制肝,肝制脾。 相助和相制,是治疗中主补、主泻,或兼补、兼泻 的依据,医者根据这些规律在治疗上进行对标、对本的治疗。例如:,刘氏推拿治疗原则,1脾病虚证:主补脾,兼补心,补后要加清,更补肺,稍清肝,这样的取穴治法叫“补三抑一法”。实证: 主清脾,兼清肺,次清肝,稍清心。 2肝病虚证:主补肝,兼补肾,更补心,稍清肺。实证:主清肝,次清心,稍补脾。 3心病虚证(血虚):主补心,再补脾,略补肾。实证(实热):主清心,次清肝,再清肺,稍清脾,略补肾。 这样的取穴治法叫清四补一法”。,刘氏推拿治疗原则,4肺病虚
4、证:主补肺,次补脾,再补肾,稍清心。实证:主清肺,次清心,兼清肝。 5肾病虚证:主补肾,次补肺,略补牌。实证:主清肾,兼清肝。,刘氏推拿治疗原则,医者操作治疗时态度应和蔼镇静,特别是在患儿啼哭的时候,不能有急躁或厌烦的情绪。患儿姿势要坐卧舒适,力求自然;推拿时,患儿左右手皆可使用,但在习惯上无论男女,多采用患儿左手。手法操作时,要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不能操之过急或草草了事。一般顺序是头面部上肢部下肢部胸腹部肩背部腰骶部(起始为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揉按总筋、分推阴阳,结束为揉按肩井)。,小儿推拿操作注意事项,发 热,发热是小儿时期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上以体温异常升高者而称之。但亦有体温正常
5、而用手触摸体表有灼热感,或伴有其他发热征象而诊为发热者。 临床上一般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三种。外感发热,一般是指感冒而言,但急性传染病初起时也可见到,对于年幼体弱小儿,由于得病以后容易出现兼症,应予注意。,一、概 念,1、外感发热 【治法】解表宣肺,发散外邪 【处方】常例。推五经:补脾经250次,清肝经200次,清心经100次,清肺经300次,补肾经150次。配穴:推三关90次,推六腑30次,清大肠,推揉肺俞、盐擦八字发红。风寒者加掐二扇门,拿风池穴45次;风热者加推脊10次,掐揉大椎。 若兼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推揉膻中,揉丰隆;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调中法)
6、,掐运板门。,二、推拿治疗,【方义】常例用以开窍,尤其开天门,推坎宫,揉运太阳能疏风解表,发散外邪;推五经调理脏腑,以清肺经为主,宣肃肺气,以达解表止咳;推三关发汗解表,疏风散寒,配六腑以防发散太过,又能清热;风寒者加掐二扇门,拿风池加强发汗解表,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掐揉大椎,以清热解表。按肩井关窍,又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三、推拿治疗,附1、外感发热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风寒者拿风池45次); 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250次,清肝经200次,清心经100次,清肺经300次,补肾经150次。清大肠,推三关90次,推六腑30次,(风寒者加掐
7、二扇门,脘腹胀满、不思乳食者加掐运板门); 下肢部(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揉丰隆); 胸腹部(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推揉膻中;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调中法); 颈肩腰背部(风热者加推脊,掐揉大椎),推揉肺俞、盐檫八字,按肩井。,三、推拿治疗,2、肺胃实热 【治法】清肃肺热,泻火通便 【处方】常例。推五经:清脾经400次(清后加补),清肝经300次,清心经250次,清肺经350次,补肾经200次。配穴:清大肠120次,清后溪150次,推六腑150次,推三关50次,水底捞明月、天河水各推20次,推揉膻中100次,揉中脘(消导法)150次,推肺俞盐擦八字发红,按肩井23次。 若高热不退,加
8、推脊,打马过天河,掐揉大椎;兼见腹胀大便秘结,加推下七节,摩腹。,三、推拿治疗,【方义】常例开窍。重清脾经、肺经、清肺、清胃实热;配清大肠、后溪,以通利二便以泻火;水底捞明月,推天河水,退六腑清热除烦;配三关以防过凉而伤正;揉中脘(消导法)理气消食;推揉膻中推擦肺俞宣肃肺气,按肩井关窍。 注:推后24小时内一般可全部退热,但一般于当晚子时后23小时发热即可退除,如有余热未退者,次日再推1次。如系其他原因的高热,或发热日久不退者,均可按上列推法治之。若为5岁以上小孩,则手次可适当增多50100次。,三、推拿治疗,附2、肺胃实热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 上
9、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400次(清后加补),清肝经300次,清心经250次,清肺经350次,补肾经200次。清大肠120次,清后溪150次,推六腑150次,推三关50次,水底捞明月、天河水各推20次,(若高热不退加打马过天河); 下肢部(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揉丰隆); 胸腹部推揉膻中100次,揉中脘(消导法)150次,(腹胀大便秘结,加摩腹); 颈肩腰背部(高热不退加推脊,掐揉大椎;腹胀大便秘结,加推下七节),推肺俞盐擦八字发红,按肩井23次。,三、推拿治疗,3、阴虚发热 【治法】滋阴清热 【处方】常例。推五经: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200次,补肺经350次,补肾经400次
10、。配穴:推六腑150次,推三关50次,水底捞月、清天河水(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按揉涌泉各80次,揉按足三里60次,揉中脘(补中法)90次,按揉内劳宫100次,捏脊35遍;按肩井23次。 若干咳加推揉膻中100次,盗汗,自汗加运太阳。,三、推拿治疗,【方义】常例开窍。推五经调理脏腑,重补肾经、肺经滋补肾肺,益阴养液;配清天河水,水底捞月,揉按内劳宫,退六腑清热除烦,配三关以防过凉而伤正;补脾经,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健脾和胃,增进饮食;揉按涌泉,引热下行以退虚热;按肩井关窍。,三、推拿治疗,附3、阴虚发热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盗汗、自汗加运太阳
11、); 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200次,补肺经350次,补肾经400次。推六腑150次,推三关50次,水底捞月、清天河水(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 按揉内劳宫100次。 下肢部揉按足三里60次,按揉涌泉80次, 胸腹部(若干咳加推揉膻中100次),揉中脘(补中法)90次; 颈肩腰背部捏脊35遍 ,按肩井23次。,三、推拿治疗,1、外感表证,应多进热饮,覆盖衣被,以助微汗出。肺胃实热,热甚时,可用酒清擦四肢,或用冷湿毛巾敷于患儿前额、腋部及腹股沟部使其降温,以防止小儿惊风。 2、发热高且不退,可一日推拿23次 3、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
12、 4、高热不退或反复出现低热,应及时查清病因,明确诊断,必要时结合其他中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四、注意事项,泄 泻,泄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小儿常见病,亦称消化不良。 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两季为多见。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6个月2岁的小儿发病最高。 本病轻者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影响小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重症患儿还可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一、概 念,1、湿热泻 【治法】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治】常例。推五经:清脾经300次(清后加补),清肺经1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200次经,补肾经150次(清
13、四补一法)。配穴:清大肠200次,主推六腑120次、配推三关40次,掐运版门,推中脘120次(调中法),揉脐200次,推脊,捏脊,清后溪150次,拿肚角35次,揉龟尾100次,按揉足三里120次、揉按涌泉,按肩井23次。 若大便泻下不畅,有里急后重感,加推下七节;若泻势急迫且病情较重者加推擦肺俞至发红,再结合针刺肺俞、少商放血治之。,四、推拿治疗,【方义】常例开窍,五经用“清四补一”法,以清热为主,重清脾经以清中焦湿热为主,清大肠、后溪,推六腑清利湿热,推三关以防过凉而伤正;按揉足三里、中脘、肚脐,拿肚角、揉龟尾,调中理气止痛止泻;按肩井关窍。,四、推拿治疗,附1、湿热泻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
14、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 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300次(清后加补),清肺经1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200次经,补肾经150次(清四补一法)。清大肠200次,主推六腑120次,配推三关40次,掐运版门,清后溪150次。 下肢部揉按足三里120次,揉按涌泉; 胸腹部推中脘120次(调中法),揉脐200次,拿肚角35次, 颈肩腰背部推脊,捏脊35遍 ,按揉龟尾100次,(若大便泻下不畅,有里急后重感,加推下七节,若泻势急迫且病情较重者加推擦肺俞至发红,再结合针刺肺俞、少商放血治之),按肩井23次。,四、推拿治疗,2、脾虚泻 【治法】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常例
15、。推五经: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50次,补肺经150次,补肾经200次。配穴:清大肠150次,揉外劳100次,摩腹2分钟,按揉足三里60次,揉中脘150次(补中法), 揉脐200次,捏脊,按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50次,推肺俞至发红。按肩井23次。 兼有肾阳虚者加重补肾经、揉外劳;兼久泻不止有中气下陷者加按揉百会或灸百会。,四、推拿治疗,【方义】常例开窍,重推脾经。配揉中脘(补中法)健脾益气助运化;清肝经以防肝旺乘脾土;补肺、肾、心三经温阳助脾,后清心以防火动;摩腹,捏脊,揉外劳,揉脐温阳补中;推大肠,揉龟尾,推上七节固肠实便,为止泻之要穴;推揉肺俞发红宣肺气,助脾运而止泻;按肩井关窍。,
16、四、推拿治疗,附2、脾虚泻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 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50次,补肺经150次,补肾经200次。清大肠150次,揉外劳100次。 下肢部揉按足三里60次; 胸腹部摩腹2分钟,揉中脘150次(补中法), 揉脐200次; 颈肩腰背部推肺俞至发红,捏脊35遍 ,按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50次,按肩井23次。,四、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疗效显著,每日治疗1次,较重者可每日2次。 在泄泻期间,应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不吃粗纤维蔬菜和难消化食物。伴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可饮用淡盐水和糖水。腹泻好转后进
17、食,应由稀到稠,由少到多。 要勤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防止发生红臀。 如小儿出现面色苍白,小便极少或无尿,眼眶凹陷,呕吐频繁,饮食难进,精神萎靡等症时,宜抓紧时机,中西医结合治疗。,五、注意事项,疳 积,疳积是疳疾和积滞的总称。 积滞是指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为特征。疳疾是指气血津液干涸,形体赢瘦,面黄发枯等为其特征。 积滞进一步发展往往形成疳疾,所以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的说法,故本节将疳积一并讨论。伤于乳食,停聚不化,形成积滞;积久不消,进一步发展形成疳证。两者关系密切,故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一、
18、概 念,本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发病无季节性,呈慢性过程,迁延日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古代疳证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西医学所说的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与疳证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是小儿摄人不足或摄人食物不能充分利用的结果。,一、概 念,1、积滞伤脾 【治法】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处方】常例。推五经:清脾经300次(清后加补),清肝经250次,补肾经200次。配穴:分腹部阴阳20次,清大肠150次,推六腑90次,揉中脘(消导法)300次,掐四横纹45遍,揉按足三里100次,揉脐150次,捏脊58遍。按肩井23次。 若腹胀甚,加摩腹;兼有积滞证伴有热象者,脾经清后加补;后期若无积滞者,脾经以补
19、为主,再重补肾肺二经;兼便秘或便溏者加推龟尾、七节、大肠。,二、推拿治疗,【方义】常例开窍。清补脾经消积健脾而不伤中;清肝经疏肝理脾;掐揉四横纹,揉中脘(消导法),揉脐,分腹阴阳,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清大肠、推六腑,清肠腑之积热;捏脊,按揉足三里健脾开胃,消食和中;按肩井关窍。 注:每日推1次,连推2次后,揉中脘之消导法则要改为调中法;脾经不再用清法,改用补法;肠腑积热即去应减推六腑、大肠。,二、推拿治疗,附1、积滞伤脾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 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300次(清后加补),清肝经250次,补肾经200次。清大肠150次,推六
20、腑90次,掐四横纹45遍, 下肢部揉按足三里100次; 胸腹部分腹部阴阳20次,揉中脘300次(消导法), 揉脐150次; 颈肩腰背部捏脊58遍。按肩井23次。,二、推拿治疗,2、气血两亏 【治法】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处方】常例。推五经:补脾经400次,清肝经250次,先补心经300次,后清心经150次,补肺经200次,补肾经350次。配穴:推大肠120次,揉外劳150次,掐捻四横纹35次,揉按足三里60次,揉中脘300次(补中法),揉脐100次,捏脊58遍。按肩井23次。,二、推拿治疗,【方义】常例开窍。重推脾肾二经,温补脾肾;补肺经益气,补心经补血,后清心经防心火妄动,清肝经疏肝理脾;揉
21、外劳宫温阳助运;推大肠,揉中脘(补中法),揉脐消积导滞,疏调肠腑;捏脊、掐捻四横纹主治疳积,上两穴合足三里有调和气血,消积滞、强健身体,是治疗疳积的最佳方案;揉肩井关窍。 按:初期有积滞者中脘用消导法,积滞去,再用“调中法”;后期若无积滞用“补中法”。疗程根据病情的恢复情况而定,一般10次左右为1个疗程。,二、推拿治疗,附2、气血两亏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 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400次,清肝经250次,先补心经300次,后清心经150次,补肺经200次,补肾经350次。推大肠120次,揉外劳150次,掐捻四横纹35次。 下肢部揉按足三里10
22、0次; 胸腹部揉中脘300次(补中法), 揉脐150次; 颈肩腰背部捏脊58遍。按肩井23次,二、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疳积,疗效显著,每一疗程710天,单用捏脊法或配合针刺四横纹治疗,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效果亦好。病情严重者,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手法治疗食欲好转时,应逐渐添加食物,防止损伤脾胃。 寻找病因,综合治疗,彻底根治。 调整饮食,给予喂养指导。,三、注意事项,夜 啼,夜啼是指婴儿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为临床特征的病证。民间俗称为“夜啼郎”。 本病多见于婴儿,一般预后良好。如长期夜啼失治,可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 夜啼原因甚多,大致可分脾寒、心热、伤
23、食、惊吓四类。此外,若因口疮、发热等疾病引起的夜啼,应积极治疗其主要病证。至于因尿布潮湿 ,或衣被过暖过寒,或因饥渴等引起者,指出原因及时处理后,啼哭可停止,不必治疗。,一、概 念,1、脾寒啼 【治法】 温中散寒,安神宁志 【处方】 常例。推五经: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00次,补肺经200次,清心经100次,补肾经150次。配穴:揉外劳100次,按揉小天心100次,摩腹、揉中脘、肚脐各100次,揉足三里100次,捏脊58遍。按肩井23次。 【方义】 推五经重补脾经,配揉外劳、中脘、肚脐、摩腹温中散寒,健脾助运;补肺、肾两经益气温脾;揉足三里,捏脊健脾助运;清肝、心经、小天心,安神宁志;按肩井
24、关窍。,三、推拿治疗,附 脾寒啼推拿基本操作程序 头面部开天门30次,推坎宫10次,推太阳30次; 上肢部揉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00次,补肺经200次,清心经100次,补肾经150次。揉外劳100次,按揉小天心100次 下肢部揉按足三里100次; 胸腹部摩腹2分钟,揉中脘100次(补中法), 揉脐100次; 颈肩腰背部捏脊58遍 ,按肩井23次。,三、推拿治疗,2、心热啼 【治法】 清心导赤,安神宁志 【处方】 常例。推五经:清脾经3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350次,清肺经200次,补肾经150次。配穴:清后溪200次,水底捞明月,按揉小天心各100次。按肩井23次。
25、 【方义】 推五经重清心、脾两经以泻心脾伏热,与清肝经、小天心合用以安神宁志;实则泻其子,故清肺经以助清心热;补肾经补阴液以降阳旺之火;按肩井关窍。,三、推拿治疗,3、伤食啼 【治法】 消食导积,镇惊安神 【处方】 常例。推五经:清脾经300次,再补脾1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200次,补肺经150次,补肾经100次。配穴:揉按小天心10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60次,捏脊68遍,摩腹、揉中脘(消导法)、揉脐各100次,推下七节30次。按肩井23次。 【方义】 若腹胀积滞除,脾经只补不清,中脘消导法改为调中法,减七节。重推脾经,清补并用,健脾利湿以消积滞;清肝、心两经,疏肝宁心;补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推拿 疾病 治疗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