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 课件.ppt
《出血性疾病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血性疾病 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血性疾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黄瑞滨,1,1、什么是出血性疾病?你遇到的出血性疾病?为什么会发生出血?正常人体如何止血?2、出血性疾病如何分类?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的特点?3、如何诊断出血性疾病?,2,一、几个概念和机制:,1、出血性疾病:由于先天或获得性因素导致止血、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机制的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过度出血或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特点:A、即往或近期有反复出现、不易解释的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过度出血或出血不止的病史,出血的程度及频度与局部损害多不成比例;B、一般的止血治疗效果差;C、先天和遗传因素在此类疾病中占一定比例;D、多数患者可发现肯定的止
2、血筛选实验异常。2、止血:人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液自血管外流或渗出-生理性反射-出血停止。,3,3、正常止血机制:,机体的正常止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正常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其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作用是主要的。 正常止血是:血管收缩;血小板等有形成的分的粘附和聚集;血液凝固这三方面的有效结合。同时机体通过各种调控机制将这些止血过程限制在局部范围。一旦止血屏障建立,血管壁的抗凝作用和凝血过程所激活的纤溶系统以及其它抗凝物质则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在未受损的血管部分,血流维持正常;另一方面,当受损血管修复后,该处的血凝块渐渐地溶解,局部血管再通。总之正常止
3、血的动态平衡,就是保证与生命活动相容的止血过程。,4,正常止血机制及血栓与止血常用筛选试验检测环节,5,4、血液凝固(凝血):,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它是十分复杂的理化反应。肉眼可见的血块形成既是纤维蛋白形成的物理现象,也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的终点,整个过程涉及许多凝血因子。 是无活性的凝血因子被有序地、逐级放大地激活-变为具有蛋白降解活性的凝血因子的系列酶反应过程。,6,7,正常凝血机制,8,二、出血性疾病的分类:按病因和发病环节,(一)、血管因素: 先天性或遗传性: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皮肤及黏膜上出现鲜红色或紫红 色的毛细血管扩张,按压可以消退,可见小动脉搏动;表现为同一部位
4、反复出血 获得性:过敏性紫癜-大小不一、分批出现、对称分布、主要分布于下肢的伸侧和臀部,可以同时或先后出现关节、腹部、肾脏症状及神经症状 感染、过敏、化学物质及药物、营养不良、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等。,9,(二)、血小板因素:,血小板数量异常: A:血小板生成减少-AA、白血病 B:血小板破坏过多-ITP C:血小板消耗过度-DIC D: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 E: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F:继发性血小板增多:脾脏切除后,10,血小板质量异常,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获得性:药物、感染、尿毒症,11,(三)、凝血因子质、量异常,先天性或遗传性:血友病-:男性发病,女性携带,脐带残断出
5、血等获得性:肝病、维生素K缺乏、鼠药中毒,12,(四)、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主要为获得性:肝素过量、香豆素药物过量及敌鼠钠中毒、蛇咬伤等,13,(五)、复合性因素,先天性或遗传性:VWD获得性:DIC,14,三、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在各类出血性疾病中,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占总数的3050%;其次为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性疾病,占2040%;由凝血因子缺陷所导致较为少见,占515%。,15,诊断步骤:,先常见病、后少见病及罕见病,先易后难,先普通后特殊的原则,逐步深入进行程序性诊断。 是否出血性疾病-大致区分是血管性、血小板性还是凝血障碍-数量或质量缺陷-初步确定是先天性、遗传性或获得性-进一步确
6、定其准确性质。如何诊断?-结合病史(出血特征、诱因、基础疾病、家族史营养)、体征(出血体征、相关疾病的体征、一般体征)、实验室检查。,16,(一)病史:,必须包括年龄、部位、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是否同一部位反复出血、诱因、基础疾病、家族史、饮食、营养状况以及性别等。,17,1、出血发生的年龄:,A、出生后出现的出血,幼年期出血,特别是早期的脐带残端出血,是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重要特征,如血友病和各种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等。B、年轻或成年后发生的出血,多为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或为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如ITP及肝胆疾病等。C、老年期出血多与血管周围支持组织的病变及血管病变有关,如老年性紫癜、高血压病、血
7、管硬化性出血等。D、幼年即发生的出血,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是血管性血友病及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乏症等的重要临床特征。,18,2,出血与性别:,A、先天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VWD占最大比重, 男、女均可患病;其次为血友病,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甚为罕见B、在获得性血管、血小板病性出血中,女性多见,19,3、出血的部位:,A、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血管、血小板异常多见。B、 深部血肿和关节出血-可能与凝血障碍有关C、内脏出血-局部血管损伤、有关脏器病变;重症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因子缺乏D、同一部位反复出血:固定性血管病变及损伤-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0,4、出血频度,A、经常性严重出血-严重的先天
8、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及血管疾病(血友病、重症VWD)、严重肝病B、间隙性反复出血-可能为变态反应形态疾病-ITPC、随年龄增加而减轻:先天性血管血小板功能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D、一过性-获得性,21,5、诱因:,无诱因的自发性出血:严重的先天性或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如重型血友病及弥散性血管凝血);小手术、轻度外伤后出血: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的重要证据药物:妊娠分娩:营养状况,22,伴随疾病:家族史:,23,(二)、体检:,1、出血体征:A、皮肤黏膜下出血-出血点、紫癜、淤斑、血庖、鼻出血、牙龈出血、分布是否对称B、深部组织出血-血肿、关节积血、浆膜腔出血、眼底出血C、内脏出血- 出血范围、部位2、一
9、般体征 如何诊断-一般必须实验室检查,24,(三)、实验室检查:,原则-先筛选试验-再确诊和特殊实验1、筛选试验:A:血管异常-出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B:血小板异常-血小板计数、血块退缩试验、出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凝血异常-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消耗时间、凝血酶时间,25,2、确诊试验:,A:血管异常-毛细血管镜、VWF、TMB:血小板异常-血小板黏附、聚集试验,血小板形态、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生存时间、骨髓病理,26,C:凝血异常,1,凝血第一阶段:APTT延长-VIII、IX、XI、XII 凝血活酶生成及纠正试验-VIII、IX
10、、XI活性减少、缺乏 蝰蛇毒时间( RVTT)-VII、X、PF3减少或缺乏=相关因子的活性和抗原测定2,凝血第二阶段:PT延长-II、V、VII、X的缺乏或减少-相应的纠正试验 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测定、凝血酶原碎片1+2(F1+2)测定3,凝血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肽A(FPA),27,D:抗凝异常:AT抗原及活性、TAT、PC、ACA、FVIII:C抗体E:纤溶异常: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FDP、D-D 必要时-特殊实验,28,四、出血性疾病的防治:,(一)、病因防治:1、防治基础疾病:控制感染、治疗肝胆疾病等2、避免接触、使用可加重出血的物质和药物-阿司匹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血性疾病 课件 出血 性疾病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