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药学监护课件.ppt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药学监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药学监护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药学监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室,1,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癌症高发国 。抗肿瘤药物可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前 言,2,抗肿瘤药物,肿瘤细胞,杀 灭,正常细胞,损 伤,前 言,引发不良反应阻碍疗效的发挥,导 致,3,临床药师的职责掌握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协助医生选择适宜的化疗方案 。跟踪观察并尽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前 言,4,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临床药学监护要点,内容提要,5,组织反应、坏死以及栓塞性静脉炎。强刺激性药物: 更生霉素 阿霉素 柔红霉
2、素 丝裂霉素 氮芥 光辉霉素 长春新碱 长春花碱 长春瑞宾,局部反应,6,7,主要为骨髓抑制 :白细胞( 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时红细胞也会受到影响。 其发生的程度与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及个体造血功能等因素有关。,血液系统毒性,8,骨髓抑制较明显的药物有:多烯紫杉醇、长春瑞滨、伊立替康、丝裂霉素、亚硝脲类、白消安、奥沙利铂、卡铂、吉西他滨、顺铂 、氟尿嘧啶、博莱霉素、替尼泊苷、长春地辛、拓扑替康、依托泊苷、阿霉素、吡柔比星、甲氨蝶呤、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氟达拉宾等。,血液系统毒性,9,培美曲塞、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干扰素、他莫昔芬少有骨髓抑制的药物:平阳霉素、门冬
3、酰胺酶、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血液系统毒性,10,抗肿瘤药物对白细胞的抑制,血液系统毒性,11,(一)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机制 1. 调控呕吐的部位:呕吐中枢 、化学催吐感受区(CTZ)、肠粘膜2. 化学递质和相关的受体 :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5-HT3)、组胺,消化系统毒性,12,恶心、呕吐类型1. 急性恶心、呕吐: 常发生在化疗后24h内,多静脉给药后1-2h 。 2. 迟发性恶心、呕吐: 发生在化疗24h后 ,持续时间长。 (PS:急性恶心、呕吐控制不好,易发生迟发性恶心、呕吐。 )3. 条件性恶心呕吐:条件反射,消化系统毒性,13,抗肿瘤药物致吐风险分级,消化系统毒性,14
4、,消化系统毒性,抗肿瘤药物致吐风险分级,15,(二)腹 泻,最常见于抗代谢药,如氟脲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较常引起腹泻的有更生霉素、羟基脲、柔红霉素、伊立替康、亚硝脲类、紫杉醇、吉非替尼、索拉非尼等 。干扰素和白介素-2 也可引起腹泻。,消化系统毒性,16,(三)便 秘,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 长春花生物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酰胺、长春瑞宾)、依托泊苷和顺铂。 其他如多西他赛、米托蒽醌等也有报告。,消化系统毒性,17,(四)黏 膜 炎,机制:影响增值活跃的黏膜组织 一般发生于化疗后57 天以抗代谢与抗生素类药物多见 首先见于颊黏膜和口唇交接处,对酸性刺激敏感为早期线索 易继发真菌感
5、染,消化系统毒性,18,口腔黏膜炎,19,(五)肝 毒 性,肝脏损害的三种途径 直接损伤肝细胞 :大多是特质性的 使肝脏基础病加重:乙肝和丙肝感染 改变抗肿瘤药物的代谢,消化系统毒性,20,21,(五)肝 毒 性,消化系统毒性,22,以蒽环类抗肿瘤药最为常见 心脏毒性分类1. 急性心脏毒性: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发生,主要为心电图变化 ,是可逆性的 。2. 迟发型心脏毒性:发生于用药16 个月后, 由剂量累积所致,主要为心肌损害而致的心力衰竭。,心脏毒性,23,CHF与多柔比星静脉推注的累积剂量,24,抗肿瘤药物安全累积剂量 阿霉素:550mg/m2 表阿霉素:1000mg/m2 吡喃阿霉素: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 药学 监护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