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的营养治疗课件.pptx
《传染性疾病的营养治疗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疾病的营养治疗课件.pptx(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章传染性疾病的营养治疗,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 WHO总干事中岛宏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全球警惕,采取行动”,WHO报告新发现的传染病和重新抬头的传染病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幸免。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全球警惕 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天花于1977年在全球消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天花病人,1980年5月8日,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全世界消灭了天花。,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各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美国脊髓灰质炎19671997发病趋势,1991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美洲消灭了脊髓灰
2、质炎。2000年9月和2002年6月西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先后宣布消灭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计划,至2005年全球将最终消灭脊髓灰质炎。,消灭脊髓灰质炎指日可待,The Black Death in Europe ca.1300s,血吸虫病曾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现与发明 1546年,意大利医生费拉卡斯托罗提出,疾病可通过健康人直接与患者接触传播,也可间接传播。 1677年,荷兰显微镜专家虎克在显微镜下观测到细菌。 1786年,丹麦生物学家奥托.弗里德里希.米勒最早著书描写细菌。,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发现接种牛痘,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1867年,消毒外科手术开始普及。1
3、910年,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发现一种砷化合物能杀死梅毒螺旋体。1921年,卡介苗问世。1928年,第一种青霉素用于治疗。同年,百日咳疫苗诞生。,1932年,德国化学家吉哈德.多玛克发明硫元素化合物能杀死链球菌。1935年,德国生物学家马克发现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1939年,美国微生物学家迪博发现抗菌素的抗菌作用。1944年,美国人发明链霉素。1955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索尔克制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研究传染病的意义,危害严重重治轻防,后果惨重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生物恐怖威胁存在,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 定义 传
4、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图,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指体内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分类: 受感染的人 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受感染的人 病人 病人在其病程的不同阶段,如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因是否排出病原体及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和频率不同,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也不同。,传染病流行过程,病人作为传染源分为:,潜伏期(incubation p
5、eriod)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传染病流行过程,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携带者(carrier) 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ory carrier)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convalescent carrier) 健康病原携带者(healthy carrier),传染病流行过程
6、,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zoonosis),又称人畜共患病。 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 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 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 真性人畜共患病,传染病流行过程,二、传播途径 (route of 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传染病流行过程,空气传播 流感、肺结核经水传播 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 痢疾、伤寒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疟疾、西尼罗热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 丙肝、艾滋病围产期传播 风疹、梅毒,传染病流行过程
7、,经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 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经飞沫传播(droplet infection)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infection) 经尘埃传播(dust infection),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节高发少年儿童多见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传染病流行过程,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
8、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传染病流行过程,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infection) 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停止供应污染
9、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传染病流行过程,经接触传播(contact infection)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传染病流行过程,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形成家庭及同住者间的传播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传染病流行过程,经节肢
10、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infection)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的感染,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性(吸血)传播两种方式 机械携带: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在其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传染病流行过程,蚊子传播西尼罗热,传染病流行过程,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地区性季节性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传染病流行过程,经土壤传播(soil-borne infection) 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传染病流行过程,土壤污染 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
11、物污染 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条件 病原体存活力 土壤污染程度 人的接触机会,传染病流行过程,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 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器械、针头、采血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输血、生物制品或药物受污染引起,传染病流行过程,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传染病流行过程,多途径传播许多传染病可通过一种以上途径传播,以哪一种途径传播取决于环境和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既
12、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还可通过注射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及母婴传播。,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一、疫源地及流行过程,疫源地 (epidemic focus)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存在病原体能持续传播,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痊愈)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未受感染,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
13、ss) 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连接。,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流行环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二、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 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 以隐性感染为主以显性感染为主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隐性感染,轻型感染,重症感染,死亡,无症状与体征,有症状与体征的疾病,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传染病发生与
14、传播的基本条件 病原体 (pathogen) 是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宿 主 (host) 在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概述,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所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并可导致不同程度流行者又称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传染病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传染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大叶性肺炎、感冒、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慢性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结核病、风湿热及结缔组织疾病等。,第
15、一节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可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分型,正式命名的5种肝炎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 戊型肝炎己肝病毒(HFV):现已被否定 庚肝病毒(HGV/GBV-C),TT
16、病毒和SEN病毒:不属于肝炎病毒,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类粪口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 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或流行,无慢性肝炎肠道外传播即输血注射及母婴传播 乙、丙和丁型肝炎,多为散发,无季节性,有慢性化倾向,部分病例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引 言,危害 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尤其甲肝和乙肝,表231 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引 言,据卫生部20032005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肝炎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不同程度 发病率仍位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一、二位,死亡率位于第三位,其中 甲肝发病率 乙肝发病率 丙肝发病率 戊肝发病率呈波动状态 甲、乙肝疫苗接种面积 防
17、制力度,引 言,图231HAV电镜图,甲型肝炎,表232世界各地HAV流行状况,(WHO 2000),甲型肝炎,形态与基因结构,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正肝DNA病毒属电镜:3种形态,乙型肝炎,图232,图233,乙型肝炎,图234,流行特征,地区分布 世界性分布,但不均衡,丙型肝炎,图2310,HDV患病率,高,中等,低,极低,没有数据,台湾,太平洋岛国,图2314 丁肝感染的地理分布,临床分类,根据有无黄疸、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将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淤胆型肝炎;肝
18、炎性肝硬化:根据肝功受损程度可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黄疸型肝炎在黄疸出现前即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大约持续710天可出现巩膜、皮肤黄染,约1周左右达到高峰,可有皮肤瘙痒,肝大和转氨酶升高,一般持续26周进入恢复期。急性肝炎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者为慢性肝炎,可有乏力、食欲减退、肝区隐痛、腹胀等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慢性活动性肝炎除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疼痛等常见症状外,还可以出现肝外多脏器受损的症状,如关节炎、肾炎、结肠炎、甲状腺炎、心肌炎、腹膜炎及眼口干燥综合征等,以关节炎和慢性肾炎为多见。部分患者有皮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性 疾病 营养 治疗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