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病寄生虫病课件.ppt
《牛羊病寄生虫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羊病寄生虫病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牛羊寄生虫病(本节课内容),肝片吸虫捻转血矛线虫莫氏绦虫羊鼻蝇牛羊螨病、硬蜱泰勒氏虫、巴贝斯虫球虫,蠕虫,昆虫,原虫,2.1 肝片吸虫病(肝蛭病 ),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诊断预防治疗,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肝片吸虫病,我国分布最广泛(31个省市),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中间宿主是本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往往导致幼畜和绵羊常导致大批死亡。,一、病原,(一)虫体虫体呈柳叶状虫体颜色:红棕(活体) 、灰白(福尔马林固定)长:2141mm,宽: 914mm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 ,引起肝炎和胆管炎。,(二)虫卵卵长椭圆形,金黄色1331577491um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近卵
2、盖处有一大而明显的胚细胞,将来发育成幼虫;卵内充满大量的卵黄细胞。,二、生活史,中间宿主:椎实螺 (一个发育期:72-75d)终末宿主:牛羊 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一般:2-3个月。成虫在体内可存活3-5年。成虫主要以红细胞为养料。,成虫产卵虫卵含毛蚴的虫卵 (1020d后)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3550d后)尾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牛羊吞食囊蚴在小肠内囊壁破裂,童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1)穿过肠壁到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再到肝胆管内寄生。这是移行的一条主要途径。(2)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到达肝胆管内寄生。(3)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寄生,成虫所产的卵也是
3、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肠道。,三、流行病学,地理分布:锥实螺在我国分布广,低洼、沼泽地,地方性流行发病季节:幼虫感染:夏秋 幼虫危害:秋末冬初 成虫危害:冬末春初囊蚴抵抗力:夏秋季在水中存活5个月,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芹等茎叶。,四、致病作用,幼虫:穿过肠壁到腹腔,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组织为食,之后以肝细胞为食,形成虫道,引起寄生性出血性肝炎,肝实质梗塞成虫:吸食血液 、胆汁、细胞,致营养障碍毒素作用:包括代谢毒和分泌毒,五、症 状,(一)急性型: 幼虫的移行引起,多见于夏秋季,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 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可出现突然倒地,食欲下降,消瘦、可视粘膜苍白黄染,严
4、重者几天内死亡。,(二)慢性型:慢性型:成虫引起,发生于冬春。虫体已经寄居于胆管。 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眼睑、颌下、胸下水肿,食欲下降,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病程1-2月因恶病质而死 水肿:下颌触之有波动感,软面团,无热无痛。,寄生肝片吸虫明显消瘦的牛,肝片吸虫侵入肝致出血性变化,肝切面,因其寄生于胆管,可引起胆管增生和肝细胞变性坏死,六、诊 断,粪便检查法剖检:肝胆管内发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在春夏放牧后,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慢性消瘦、贫血、水肿、消化紊乱等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可初步怀疑本病。,七、预 防,1.预防性驱虫:北方一般每年2次驱虫,一次在秋末冬初;另一次在冬末春初。急性病例随
5、时驱虫。2.消灭中间宿主: 药物灭螺(硫酸铜、血防67等)、土埋灭螺、暴晒灭螺3.防止畜禽吃到囊蚴:在地势高燥处放牧。 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保持水源清洁4.粪便发酵处理,八、治 疗,(1)硝氯酚:口服量牛为34mg/kg体重,绵羊为45mg/kg体重。对成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2)三氯苯唑(肝蛭净):口服量牛为10mg/kg体重,羊为12mg/kg体重.对成虫幼虫有效。(3)丙硫咪唑(抗蠕敏):广谱抗虫药,驱除片形吸虫成虫有良效。有一定致畸作用,对怀孕母畜慎用。口服量牛为20-30mg/kg体重,羊为10-15mg/kg体重.(4)硫双二氯酚、吡喹酮等,2.2 捻转血矛线虫,主
6、要寄生于牛羊的真胃,偶见小肠。吸血量大,一、病原形态,头端细,具不发达口囊(内有角质矛状小齿),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呈现淡红色,病原特征,雄虫15- 20 mm 雌虫27-30mm, 雌虫新鲜时红白相间,雌虫白色生殖器官与红色肠管捻转为麻花状,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病原特征,虫卵:75-79 40-50um椭圆形,卵壳薄,光滑,捎带黄色,几乎被胚细胞充满。两端常有空隙。,二、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发育共分5期,经过4次蜕皮。雌虫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一期幼虫-二期幼虫-三期幼虫(卵一周左右后,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当牛羊等反刍动物吃草或饮水时而感染在瘤胃中脱鞘-幼虫进入真胃-经两次蜕皮(半个
7、多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一般不超过一年。,三、流行病学,1、第三期幼虫生活习性 不采食:靠体内贮存能量生存 趋弱光性:在早上、傍晚或阴天时活动 背地性:离开地面,爬到叶上 对水依赖性:爬到叶面必须有水存在 生活场所:阴暗、潮湿、腐殖质多地方 抵抗力强:抗干燥、高温、低温等,季节性:夏秋时间:早晨、傍晚、阴天、雨后地点:阴暗、潮湿、腐殖质多的地方雨后沉积水易感染易感动物:羔羊、犊牛羊对捻转血矛线虫再次感染有自愈现象,2、发病规律,四、致病作用,虫体常以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的炎症和出血.虫体分泌的毒素干扰宿主造血功能影响胃液的分泌和消化吸收,血液的丧失:吸血、失血1、贫血 30ml
8、/2000/天可视黏膜苍白,血红蛋白降低,下颚间隙水肿2、消化不良:便秘、下痢交替出现被毛粗乱无光,身体消瘦,放牧时离群,五、症 状,急性型:以羔羊犊牛突然死亡为特征。结膜苍白,高度贫血。亚急性型:显著的贫血,表现眼结膜苍白,下颌和腹下部水肿。身体逐渐消瘦、衰弱,病程一般为23个月至4个月,不死者转为慢性型,慢性型的症状不明显。,六、诊 断,1.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可初步怀疑本病。2.确诊此病必须根据症状,死畜或病畜的剖检结果作综合判断。3.粪检,七、预 防,1. 计划性驱虫:一般在春秋各进行一次。2.地势高燥处放牧;放牧羊应尽量避开潮湿地带和幼虫活跃的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 3. 药物预防
9、:硫化二苯胺,混在精料或食盐中自由 舔食。牛:20-50g/头/天,羊:10- 20g/头/天持续2-3个月。,李提:抑制虫体细胞酶系统,阻止糖原分解和蛋白质合成,八、治疗,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李提:兴奋虫体神经节,使肌肉痉挛麻痹,2.3 莫氏绦虫病,在我国主要有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大,流行普遍。均为白色带状,虫体长1米5米,寄生在牛、羊、骆驼等动物体内。特征:渐进性消瘦,生长缓慢,腹泻,一、病原,扁平带状,白色或米黄色,虫体长1-6m,宽16mm,全部节片宽度大于长度。头有四个圆形吸盘。,虫 卵,有多种形状,三角形、圆形或四角
10、形,直径为0.05-0.06mm,内有一个含有六钩蚴的梨形器。,中间宿主,地螨可生存18个月以上,每代地螨有9-12个月的传播期,二、生活史,地螨吞食莫尼茨绦虫虫卵而感染,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这一过程在26-28 度时为111-113天。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随草被牛羊吞食,地螨被消化液分解,似囊尾蚴用吸盘吸附在肠壁上寄生。40d左右发育成成虫。,三、流行病学,1.分布:全球分布,我国东北、西北内蒙牧区流行广泛,华北、华东、西南各地经常发生。2.易感动物:1.57月龄的羔羊、犊牛3.季节性:与地螨的活动有关,北方6-10月,南方4-5月。 地螨分布广泛地螨早晚活动,此时放牧牛羊易感染。,地螨
11、白天躲在深的草皮下或腐殖质中,在黄昏或黎明开始爬出,寻找食物,此时放牧牛羊就易吃到带螨的牧草。地点:阴暗、潮湿、腐殖质多的地方时间:早晨、傍晚、阴天、雨后,四、致病性,机械作用:大量虫体致肠阻塞、套叠 毒素作用:引起炎性反应, 吸取营养:体虚、贫血,五、症 状,轻度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感染:1.消化不良、下痢、粪中有节片、腹痛、2.神经症状:口吐白沫、抽搐、回旋运动3.虫体大量聚集时:肠阻塞、肠套叠、肠扭转、肠破裂,六、诊 断,1.实验室检验: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有近似三角形、四边形,为无色半透明,卵内有梨形器,内有六钩蚴,即可确诊。2.孕卵节片:在患羊粪球表面有黄白色孕节片,形似煮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羊 寄生虫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8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