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ppt
《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徐丽华,女,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疼痛及抑郁相关病症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余年,曾在广东省中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韩国首尔大学等地进修学习,师从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符文彬教授多年。擅长运用多种针法、灸法治疗面瘫、小儿脑瘫、月经失调、肥胖症、失眠及各类痛证、中风等。,麦粒灸在临床中的应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徐丽华,中医是传统医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针灸,是中医药的组成部分,起源要早于中药方剂,无
2、毒无副作用,是目前理想的治疗和养生方法。灸法作为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行内人士的重视,受到人们的追捧。,题外话对中医针灸认识的几个误区。 当今普通大众(包括许多医界同仁)对针灸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正确认识,进而普遍对针灸不够重视。其实大家之所以对针灸不够重视其原因还是由于对针灸知识了解的不够多、不够详尽造成的。,(一)针灸是辅助疗法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临床上决定使用哪种疗法或是决定哪种是主要疗法还是辅助疗法是由患者的身患疾病的种类、病情、病史、身体状况、医院现有条件以及病人需要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而不是由疗法本身来决定的,同样的疾病,由于个体、病情及条件的不同,治疗的方法就会大不相
3、同。因此不单是针灸,其他治疗手段也是一样,不能片面的认为哪种治疗方法有效哪种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或是无效。,(二)针灸能治疗的疾病很有限 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哪种治疗方法就广义来说都是有限。而针灸虽然历史悠久但系统科学的研究近几十年国内外才逐渐兴起,才是刚刚起步,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还不够科学全面,因此以往针灸主要用于各种痛症的治疗及一些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大家(包括有些中医)就产生了这样的看法,针灸只能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但据最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针灸的治疗是非常广泛的,除了骨关节疾病以外,针灸对各种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类疾病、糖尿病、慢性胃肠疾病、肾病、内分泌及部分皮肤疾病有着显著的治
4、疗效果,对于肿瘤、五官疾病的治疗乃至于助产都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而且针灸对于病人比较安全,对病人的年龄及身体条件要求不高,是公认的绿色治疗手段!,(三)针灸能包治百病 针灸也不是万能的,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治疗方法,它还有很多不足! 对于针灸的原理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无法以科学直观的手段再现针灸的原理。这不能不说是个比较大的遗憾。而且针灸治疗疗程比较特殊,成阶段性变化,往往会需要患者做长期持续的治疗。,所以大家也不要对针灸过于迷信,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和病情来决定治疗的时间及手段。以免贻误治疗时机。,一、概述,自古医圣明贤都很重视灸法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唐.孙思邈:“针而不灸,灸而不针
5、,皆非良医也。”宋.窦材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 ,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明.李梴医学入门:“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凡寒热虚实皆可灸之。”明.龚居中痰火点雪:“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九医说说:“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晋.葛洪、鲍姑肘后备急方:全书93类病证,有30多类采用灸法。到了清代,神灸经纶、针灸逢源、医宗金鉴等论著中都记载了大量保健灸法的内容。 承淡安:“伟哉艾灸之力,诚非其他药石所能及”“灸的效力比针效持久而强”,保健灸法传到日本以后非常盛行。日本云锦随笔载:“德川幕府时代,有人问当时
6、最年长者万兵卫的长生之术,他回答到,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足三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其本人174岁,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近代日本更是掀起了“国民灸三里”运动,“小儿身柱灸”运动。,(一)灸法的作用疏通经络: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 “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灵枢官针)扶正祛邪: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通过经穴配伍和不同手法或方法来完成。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1温经散寒: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脏寒生满病,其治以艾冉。”可见艾灸有温经散寒的功能。吴亦鼎神灸经纶:“夫灸取于火,必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
7、,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很好地概括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及效果。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经脉、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治疗风寒外袭的表证,如外感风寒的鼻塞流涕、头痛项强及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等。,3温肾健脾:治疗脾肾阳虚之月经不调、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4回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灸第一。”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
8、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5益气升阳:治疗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灵枢刺节真邪记载:“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畅通,营卫调和,故淤血自散。所以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期、瘰疬、瘿瘤等。,7防病保健:“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医说针灸也说:“
9、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说明艾灸足三里有防病保健作用,令人称之为“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二)灸法的分类1.艾炷灸: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种。(1)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里说:“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本法又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a.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艾灸以达到温烫感而不致透发成灸疮为度。操作方法: 将艾炷(施述时多用小、中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从艾炷的上端点燃,当患者感到烫时(燃剩下约25左右),则用
10、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不遗留瘢痕,故易为病人所接受,临床中应用较多。,b.癜痕灸:又称化脓灸。用小艾炷,亦有用中艾炷(如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使局部组织烫伤,产生无菌性炎症的灸法。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及体质虚弱者的日常保健。,操作方法: 施灸前,患者要注意取舒适的体位(一般四肢及胸腹部取仰卧位,背部取坐位或俯卧位,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治疗时间较长,故患者的体位对取穴和施灸关系至为重要),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万花油(也可用凡士林或大蒜
11、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艾炷要求做到紧实)。,操作方法: 用线香从上端点燃,当烧近皮肤而患者有灼痛感时,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须待每壮艾炷燃尽后,才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每换1壮,都涂凡士林或大蒜液一次,可灸79壮。,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淡水膏药,多吃羊肉、豆腐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施灸部位大约1周可化脓(正常的无菌性化脓,脓色较淡,多为白色),化脓时每天换膏药一次(在灸疮化脓期间,局部需注意清洁,避免感染),灸疮约30-40天左右愈合,可留有永久性瘢痕。,针灸资生经说:“凡着艾得疮,所患即停,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可见灸疮的发和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麦粒 临床 中的 应用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