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解读课件.ppt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解读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解读,双体系建设企业的指导思想(宗旨): 复杂的程序简单化 简单的工作精细化 不能脱离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 所有的方法、措施落实到基层、班组 下面,分别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中一些方法及如何开展两体系工作进行详细的讲解。,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风险评价,危险源的辨识,单元的划分,确定危险源的识别范围,一、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几个概念,成立工作组,(一)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
2、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二)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三)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一、几个概念,1、为什么要成立工作小组? 主要是为了以下几
3、个方面: 1、确保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 2、确保涉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与责任得到落实。 3、确保各团队或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 4、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2、工作组都需要那些人参加?领导层:分管厂长(经理)、车间(科长)负责人、班长专业层面:安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消防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二、成立工作组,所选的各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主要负责人应具备熟悉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了解适用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的相关方法或技能; 其他人员应具有熟悉本单位工艺、生产、人
4、员分布及管理现状的,熟悉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掌握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的相关方法或技能,对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较熟悉、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的,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 1.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 生产场所周边环境的影响; 4.在本单位工作场所所产生的危险源对相邻单位及人员的不利影响; 5、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6.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7.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以及人的能力的适应性。,三、确定危险源辨识的范围,评价风险,辨识危险源,划分作业
5、活动,风险分级,策划风险控制措施,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宜性,控制措施实施情况验证,四、策划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步骤,收集资料,确定辨识的方法和范围,为全面识别、系统评价风险及准确管控措施,应收集必要的企业现状信息、相关法律及其他相关信息,可包括: (1)与企业相关的安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 (2)企业平面图及周边环境; (3)组织架构图; (4)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 (5)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6)外协或外包的类型(如土建、设备大修等); (7)原材、辅材、过程、最终物料清单; (8)过去已识别的风险点(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风险点
6、(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 (9)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文本; (10)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 (11)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 (12)行业隐患排查表、专业检查表(13)安全评价报告;,五、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进行单元划分。有的企业也称为作业活动的划分。 比如企业工艺生产线长,大型设备使用较多,可将企业分为生产工艺过程(包含附属设备设施、人员、作业环境等内容)、动力辅助设施(煤气、变配电系统、仓库)和厂区内及周边环境三个模块分别识别。 每个模块可按车间、班组、岗位所管辖的区域,以区域内活动、过程及所包含的设施设备为内容对识别单元再进行
7、细分,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单元。,六、单元的划分(作业活动划分),划分作业活动的方法,作业活动一般按照下列方法: 1.按生产(工作)流程的过程、阶段划分;(板材轧钢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加热、轧制、剪切、成品等作业活动,轧制还可分为除磷、粗轧、精轧等活动) 2.按地理区域划分;(如供电系统可分为变电、输送、配电等作业活动,每个活动还会停电、送电、检修等活动) 3.按装置划分;(主要适用立体装置等,如高炉本体可分为炉前、水煤、上料和主控室等作业活动) 4.按作业任务划分。如:煤气发生炉生产按“工作任务”可划分为煤场管理、上煤、煤气发生炉操作、煤气发生炉检修、煤气发生炉设备及管道、煤气及水质化验等
8、,每项“工作任务”又可分为若干作业步骤,如煤气发生炉操作可分为清理补水、加煤、检查水位、设备安全检查、电气安全检查等作业步骤。 5、在实际工作中也可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在进行高炉区域、转炉区域作业时一般采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高炉区域风险辨识一、二级子系统一览表:,高炉区域单元划分,高炉本体,渣铁处理,热风系统,喷煤系统,供料系统,高炉炉前,水煤系统,上料系统,高炉主控室,例如:高炉区域单元划分,一级子系统分为高炉本体、供料、喷煤、渣铁处理、热风五大系统;每个一级子系统内部划分为多个二级子系统,例如:高炉本体系统中又划分为高炉炉前、水煤、上料和主控室四个二级子系统,对所有生产场所进行全覆盖
9、辨识。,在划分作业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情况: 1、所划分的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有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有一、两个作业)。 2、在对作业活动描述时语言要简练,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如:投料、炉前、炉后等。 3、在此说明作业活动和作业步骤是不同的意义。作业步骤是在作业活动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工作。,风险点作业活动划分举例一:,思考题1:下面是轧钢系统工艺,对其作业活动进行划分,厚板产线作业活动划分,以板材轧钢产线为例进行作业活动划分,加热,推钢机加热炉,公辅,电气(汽)水,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缺陷;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以冷
10、轧产线为例进行作业活动划分,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应考虑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选厂地址及环境条件: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2、平面布局 (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职业卫生防护距离等。 (2)运输线路、厂区道路、危险品装卸区 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防尘、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七、危险源的辨识,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
11、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机械、液压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6、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7、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8、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变配电室、锅炉房、煤气柜、氧气罐、本槽、空压机房、危险品库等 9、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10、管理工作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11、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1、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基
12、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针对人、机、料、法、环、管等各方面进行辨识。也可借用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 结合多数企业的经验,建议企业岗位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优先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在JHA分析法不能全覆盖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下面分别对以下两种方法如何使用进行介绍(如何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危害分析法是 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 工作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JHA的特点: 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
13、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 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所以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时,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
14、、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 可参考省局冶金等工贸行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设施方案中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高炉区域风险辨识一、二级子系统一览表:,高炉区域单元划分,高炉本体,渣铁处理,热风系统,喷煤系统,供料系统,高炉炉前,水煤系统,上料系统,高炉主控室,例如:高炉区域单元划分,一级子系统分为高炉本体、供料、喷煤、渣铁处理、热风五大系统;每个一级子系统内部划分为多个二级子系统,例如:高炉本体系统中又划分为高炉炉前、水煤、上料和主控室四个二级子系统,对所有生产场所进行全覆盖辨识。,举例:危险源辨识:,在进行作业危
15、害分析(JHA)时,有以下要求: 1、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危害分析的有效性,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 比如很多企业采用三级辨识:班组、车间、分厂。 2、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企业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的理解。 3、各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以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效果。,安全检查表法即: 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
16、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叫安全检查表。可对某种工作系统、某种装置(如除尘系统、煤气柜等)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 注意:使用安全检查表法识别危险源,首先应制定基础单元内设备设施清单,在统计过程中注意相同或类似性能、功能的设备设施可以合并,但不同设施确保不能遗漏。,安全检查表法,如:以动力辅助设施和厂区内及周边环境为基础单元进行危险源识别 这两个单元内识别对象相对独立,可选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风险识别。动力辅助设施一般包括:煤气、空压机室、变配电系统等危险源。 检查标准制定主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其他要求等。(如:煤气发生炉检查标准制定可参考GB50195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
17、范、煤气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定)。亦可借鉴、引用本行业(或本单位)的设备安全检查表。根据设备安全检查表导出可能存在的偏差(即违背安全检查表中相关检查标准、要求的内容,此即为不安全状态),即为危险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逐项讨论,识别存在危险源。,如:炼铁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格式,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表,2、编制识别信息统计表 目前大多数企业危险源辨识的信息统计表基本上与风险评价统计表合二为一,表格形式多种多样:,当然还有很多形式的表格,这些表格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一样,主要是作业活动的划分、辨识对象(作业步骤)、危险源(辨识的内容)的描述、可能的事故、风险评价、控制措施。下面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解
18、释一下: 作业活动的划分(前面已讲) “辨识对象”是指辨识区域(部位、场所)内人的作业行为、物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安全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状况等。来源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四类: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管理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危险源(辨识内容) “辨识内容”是指针对每个辨识对象进行的潜在或现实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针对辨识对象作业行为、物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安全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状况等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描述,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将控制措施进行否定。如控制措施,进入煤气区域巡检必须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危险源的描述即是:进入煤气区域
19、巡检没有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思考: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法对左图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结果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正确答案,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 三种状态 a.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就存在着危险危害) b.异常(例如:设备维修、检修) c.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事故时的情况)(比如上述案例没有考虑安全连锁失效失效情况下如何处置) 三种时态 a.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 b.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 c.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动态
20、的过程,在发生下述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a)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法规要求的变化; b)企业业务发展、设备改造、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新产品试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等,导致组织、活动或材料的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变更; c)机构变动、业务划转等体系的变更; d) 事故、事件的发生。 辨识的危险源还应该注意,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冶金等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中所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风险是由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
21、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前面已将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危险源)已识别出来,严重性就是可能造成的事故。 可能的事故“事故类型”是针对每个识别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诱发的事故类型描述。如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等。,八、风险的评价,描述的依据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 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
2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说明:在“事故类型”栏中说明危害类型,如“机械伤害、触电”等。后果的表述应可能描述至伤害的具体部位或具体类型,运输皮带造成的机械伤害应描述至挤伤(手臂),起重伤害可描述至砸伤、碰伤等,以利于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针对性。,风险评价的方法简介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危险指数法、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其中,安
23、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较简易的风险评价方法是在企业较常用的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企业优先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或MES,其次风险矩阵评价法。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用LEC法对汽车吊装作业进行评价,很多公司采用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修正法),即
24、MES法(LEC的修正值)。该方法相对比较简单,直观,一线职工容易掌握,1.控制措施的状态(M),控制措施的状态(M)举例,M取3,M取5,2.人员暴露时间:(E),备注:E1、 E2两种同时存在时,选取危害程度大的一个。,3.事故的可能后果(S),备注:四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选取危害程度大的一个,R的取值,风险的分级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意味着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按照鲁政办发201636号要求,为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风险分级四级。多数企业将4、5级别合并,也有的企业风险分成四级后,为便于管理一二级的风险程度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险 分级 隐患 排查 治理 体系 解读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