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事故与急救课件.ppt
《触电事故与急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电事故与急救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沙河市安全职业培训学校,触电事故与急救,1,第十四章 触电事故与急救,第一节 触电事故,第二节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第三节 触电事故发生的规律,第四节 触电急救,2,触电事故是由电能以电流形式作用人体造成的事故。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14.1 触电事故,3,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伤害。 主要特征:伤害人体内部;体表没有显著痕迹;致命电流较小。,电击的分类,直接接触电击:指人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带电体而发生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指人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而发生的电击。,14.1 触电事故,一、电击,4,(1)单相触电: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
2、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入地的触电现象。对于高压带电体,在人体虽然未直接接触,但小于安全距离时,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引起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 。,(a) 中性点直接接地; (b)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这种触电事故约占总触电事故的75%以上,是危险的。通常是由于碰触、搭接、断线、碰壳等情况造成的触电事故。,14.1 触电事故,5,(2)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的触电。,两相触电,两相触电的事故较少发生,约占总触电事故的5。但这种事故由于电压(触电时加
3、在人体上的电压,由相电压220V变为线电压380V)较高,电流损害人的心脏,因此危险性很大。,6,(3)跨步电压触电: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人在接地点周围行走,两脚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引起的触电。,发生这种触电事故的次数虽然不很多,但因此类触电而电死牲畜的事故常有发生,人们遇到这种危险场合,应立刻合拢双脚跳出接地点20m之外,这就可以保障人身安全。,7,电伤的分类,电烧伤:电流热效应造成的伤害。,皮肤金属化:在电弧高温作用下,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电烙印: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机
4、械性损伤: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电光性眼炎:发生电弧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14.1 触电事故,二、电伤,8,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对人体的内部组织造成破坏。电流作用于人体表现的症状有:,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窒息心室颤动,14.2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9,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2)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3)电流途径的影响,(4)不同种类电流的影响,(5)个体差异的影响,14.2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10,一、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通过人体的电流越
5、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感觉越强烈,从而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就越大 。,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室颤电流,根据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感觉和反应不同可将电流分为:,14.2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11,感知电流: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有效值);成年男子平均感知电流为1.1mA,成年女子为0.7mA。,摆脱电流: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成年男子平均摆脱电流为16mA,成年女子为10.5mA。,室颤电流:室颤电流为较短时间内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电流引起心室颤动而造成血液循环停止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通常把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
6、值则作为致命电流界限。,14.2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心脏搏动周期,50mA,数百mA,12,电击持续时间越长,则电击危险性越大。,随通电时间增加能量积累增加,通电时间增加人体电阻因出汗而下降导致人体电流进一步增加,心脏在易损期对电流敏感,容易受到损害发生心室颤动,14.2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二、电流持续时间对人体的影响,1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不同造成的伤害也不同。 电流通过心脏可引起心室颤动导致心跳停止使血液循环中断而致死。 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强烈失调通过头部会使人立即昏迷。而当电流过大时则会导致死亡。,右手到前胸,人体最危险的电流途径:从左手至脚,其他途径,电流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触电 事故 急救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