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精品课件.pptx
《放血疗法精品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血疗法精品课件.pptx(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放血疗法,1,目录,放血疗法的简介,关于出血量,放血疗法的作用,放血疗法的操作,放血部位,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及禁忌,放血疗法针具的选择,放血疗法的具体适应症,2,概念,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通过放出少量血液,使里蕴热毒随血外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简介,3,此法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在临床上常常是立起沉疴,顿消痼疾,具有药物和其他针法所不能达到的显著疗效。提倡刺血疗法使用得当对人体无损害,又可减免某些中、西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它属于现
2、今的天然疗法之一种。,4,历史源流,内经有四十余篇涉及刺络放血; 专篇:血络论、刺疟论;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泻有余,补不足。”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 素问针解 “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5,历代医家利用刺络疗法,汉代:华佗刺络治疗红丝疔;唐代:秦鸣鹤刺百会治疗头痛;金元:张子和刺血治疗目赤肿痛;明代:杨继洲针刺放血急救以治疗中风;清代:傅青主刺印堂治疗产后血晕; 郭子邃针刺放血急救痧症; 叶天士刺委中治咽喉肿痛。,6,刺血络治病机理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
3、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作用机理,7,主要临床作用,解 表 当外邪在表未定之时,刺络放血可起祛邪解表之效,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说:“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张从正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认为:“出血之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1,止痛 针刺放血疗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止痛,如神经性头痛、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结石绞痛、脉管炎剧痛、阑尾炎腹痛等病症,针刺放血后疼痛均可明显减轻或消失。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发生气滞血瘀,经络壅滞、闭塞不通,就会发生疼痛。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通则不痛”,经络气血畅通了,疼痛则可消除。,2,8
4、,泻热 针刺放血可以退热,古医书有“泻热出血”的记载。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针刺放血治疗,对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效果比较好。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3,治疟疾发热,可取足阳明胃经之冲阳穴放血以泄热。如素问刺疟曰:“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灵枢热病还有用“取之脉”放血泄热治热病惊狂瘛的记载。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9,内经:“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刺于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生动地叙述了外邪引起的病
5、症,经针刺放血后热退病除的显著效果。,10,主要临床作用,镇静 刺络放血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观察到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失眠、癔病、破伤风、癫痫等疾病有一定效果。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理血调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癫狂病中医认为多因情志怫郁引起。,4,朱丹溪说:“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这种病人常先有忿郁易怒,少睡少食,继而骂詈叫号,不避亲疏,甚至持刀毁物,弃衣裸体,越墙上屋,躁狂不宁经过针刺放血疗后,多数病人马上就会安静下来熟睡一觉醒来,神志多见清爽,病情渐渐转好,11,主要临床作用,5,消肿 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因气滞血淤
6、、经络壅塞所致。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使局部伤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素问缪刺论“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及灵枢寿夭刚柔“久痹不去身者”,皆为经络受损、气滞血瘀之证,均采用放血法治疗,说明该法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12,主要临床作用,急救开窍 针刺放血的急救作用,向为古代医家所重视,民间流传也较普遍。如中暑、惊厥、痧症、昏迷、血压升高、毒蛇咬伤等急症,经针刺放血治疗后,险情常可立即解除。,6,解毒 针刺放血有解毒消炎作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丹毒、疖肿、红眼病等,针刺放血治疗可以促使炎症消散。,7,8,化瘀消症 针刺放血有活血、化瘀、消症
7、作用,瘀血和症瘕积聚治之有效。,13,现代研究,近年来研究表明:放血疗法直接把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放出,同时形成负压促使新鲜血液向病灶流动,稀释了致病物质的浓度,改善了局部微循环障碍状态。本法亦可能通过影响血流剪应力而调节内皮细胞,引起复杂的生理病理效应。刺络放血时若刺中非真毛细血管,可刺激血管平滑肌上的自主神经,引起细胞复杂的信号转导变化,产生细胞内、细胞间、血管局部和整体的调节反应。随着这些调节机制的逐步阐明,刺络放血的机制将会得到科学的验证。,14,1、刺血疗法有促使血液循环障碍改善的作用。2、刺血疗法有促使良好的镇痛作用,特别是对缺血性疼痛能迅速止痛。3、刺血疗法能阻止细胞和组织的病理性
8、萎缩和变性,以促使病变细胞的修复。4、刺血疗法有促使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5、刺血疗法有阻止炎症过度反应和促使炎症恢复的作用。6、刺血疗法有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7、刺血疗法有抗过敏及止痒作用。8、刺血疗法通过对微循环的调整,有促使神经细胞机能恢复的作用。9、刺血疗法能调控机体的温度,有退热作用。10、刺血疗法有延缓机体的老化和抗衰老作用。,现代西医认识,15,刺络放血法的针具,1)古代锋针、铍针 灵枢九针论:“锋针主痈热出血。” 2)现代粗毫针、三棱针、小眉刀、皮肤针、手术尖头刀、注射针等,16,针具的选择,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
9、利,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17,三棱针古称“锋针”。古人对此十分重视,如灵枢九针论谈到九针中的锋针主要就用于“泻热出血”;灵枢九针十二原则提出了“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的治疗原则;灵枢官针中更有“络刺”、“赞刺”、“豹纹刺”等法的记载。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由此可见,古人在刺络放血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也表明三棱针刺络放血法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针刺法。,18,持针姿势,一般以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段,中指指腹
10、紧靠针体的侧面,露出针尖23mm。,19,用锋利的针,在人体皮肤表面,或关节周围,脊椎两旁,轻轻一点一点的刺激,叫做点刺疗法。因为此法又快又利落,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故又叫“快速浅刺法”。即点刺腧穴出血或挤出少量液体的方法。针刺前在点刺穴位的上下用手指向点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点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针直刺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挤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数滴,或挤出液体少许,右手捏干棉球将血液或液体及时擦去。为了刺出一定量的血液或液体,点刺穴位的深度不宜太浅。,1、点刺法,20,历史记载黄帝内经中的“皮刺”、“毛刺”,就是记载最早的对人体浅层部
11、位刺激的一种方法。民间流传的浅刺法有多种,概括地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针浅刺,另一类是多针浅刺。单针浅刺是用一根针进行浅刺。针虽一根,其形式则有多种多样。如圆锥形、禅杖形、龙头形、三棱针、四棱针等。多针浅刺,是用多针结扎在一起来治病,如七星针、梅花针。因为针多,故又称丛针。,1、点刺法,21,【针的选择】最好选择小四棱针或小三棱针。针柄不要缠任何东西。这样既可以防止污物附着,而且消毒也方便,针尖不要太尖利。,1、点刺法,22,【手法】手法在点刺疗法中特别重要,要求比体针更严。1手法练习术者以食指、中指、拇指紧握针体,在纸垫上反复练习。练好手法后,才能给病人治疗。给病人治疗时,要精力集中,运气
12、手指,眼明手快,在皮肤上一点即起,再点再起,按照应刺的部位,连续点刺下去。若在大血管附近,可用左手将皮肤捏起,然后右手食指、拇指持针,微斜而迅速地点刺。这种方法也叫“夹持进针法”。,1、点刺法,23,2技术要求点刺在技术上的唯一要求是刺得准、快、排列均匀、深浅适度。这样,患者才不会感到痛苦。人由于劳动、职业、年龄、性别等不同,皮肤的厚薄各有差异。冬天、夏天气温不同,对皮肤的紧张度亦有影响。因此,在刺入深浅上应灵活掌握,一般以005cm或O1cm的深度为宜。,1、点刺法,24,3点刺的强度一般分弱刺激与强刺激两种。弱刺激系点刺最轻微的一种方法,刺后以皮肤不出血为度。对于人体生理机能减弱者,可发生
13、促进作用,也就是“兴奋作用”,适用于慢性病和体质衰弱的年老病人;强刺激系点刺中较强的频刺激,刺至皮肤微有血迹,由于连续刺激,可以缓解机能之亢进,达到所谓“抑制作用”,适用于急性病或局部病变。,1、点刺法,25,4点刺的线距点刺一般按线、圈、点进行,如四肢、胸腹、腰背可按经络路线进行,并主要以经络线上的穴位为点刺点。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例,即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大杼穴顺序而下,肺俞、心俞、膈俞会阳。关节病、皮肤病,则绕关节周围进行基本等间距点刺。如大椎治疗肩凝症时,大椎周围 0.5cm;上下左右皆为常用的点刺部位。四肢末梢疾病,主要点刺指(趾)端穴位,如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少冲等。
14、如果在同一点刺线上需要重复点刺,必须间隔几分钟,并注意点刺部位有否出血和是否消毒。,1、点刺法,26,主治病症点刺疗法有活血消肿、开窍泻热、通经活络的作用,故主要用于急性病的实热证。但是轻针散刺又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过局部影响全体,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故又可适用于部分慢性病。多用于指趾末端、面部、耳部的穴位,如井穴、十宣、印堂、攒竹、耳尖、扁桃体、四缝等穴位。,1、点刺法,27,2、刺络法,刺病所的较深、较大静脉放出一定量血液的方法。先用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使相应的静脉进一步显现,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压在被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瘀曲的静脉向心斜刺,迅速出针,
15、针刺深度以针尖“中营”为度,让血液自然流出,松开橡皮管,待出血停止后,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并以75%乙醇棉球清理创口周围的血液。本法出血量较大,一次治疗可出血几十甚至上百毫升,多用于肘窝、腘窝部的静脉。,28,29,3、散刺法,又叫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30,31,4挑刺法,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12毫米,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也有
16、再刺入5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复盖敷料。此法常用于肩周炎、胃痛、颈椎综合征、失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32,【部位选择 】挑刺疗法挑刺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明确病位,以作出临床诊断,确定治则和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和部位。,4挑刺法,33,1以背俞、夹脊穴为主作定点挑治:背俞,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灵枢背腧提出背俞穴可主治五脏疾病,并提出了五脏背俞的穴名和穴位。同时还提出了背俞穴定穴时所出现的“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阳性反应现象。临床可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反应现象,以此分析、判断属于
17、某一经的疾病。也可以此寻求有关穴位邻近的阳性反应点作为取穴依据。如临床治疗头面、颊、颈、项部诸器官疾病,取颈1至7椎夹脊穴;治疗胸腔内脏及上肢疾病,取颈3至胸7椎夹脊穴;治上腹部内脏疾患,取胸8至12椎夹脊穴;治疗腰部和下腹部内脏疾患,取胸10至腰2椎夹脊穴;治疗肛门部和下肢部的疾患,取腰2至骶4椎夹脊穴等。,4挑刺法,34,2以痛为腧找痛点挑刺:在病变体表局部区域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刺,如肩痛多在肩胛岗上的表面和三角肌的前缘等处找到痛点;腿痛多在腰骶关节表面找到痛点,即可在该痛点处挑治。 3以脊髓神经节段分布选点挑刺:这是运用“脊髓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理论应用于挑刺疗法中的一种方法。,4
18、挑刺法,35,4选反应点挑治: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有关部位出现的反应点,如压敏点、疹点等。疹点的特征似丘疹,稍突出于皮肤,似针帽大小,多为灰白色或暗红色,棕褐或浅红色,压之不退色。选点时要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找点困难时,可用手摩擦相应部位皮肤后,再进行寻找。 以上四种选穴方法,可单独应用,亦可综合选定穴位或部位进行挑治。,4挑刺法,36,【适应证和部位选择 】挑刺疗法头痛、头晕、感冒、神经衰弱、结膜炎、热性病,可于颈项部、颞部选穴或选择敏感点;偏头痛、额神经痛、感冒、眼病、热性病,可于颈项部和颞部、额部选穴或敏感点;头晕、眼病、发热、小儿抽搐,可于项部、额部和眼区选穴或敏感点;眼病,
19、于风池穴和眼区周围选穴和点。 急性结膜炎、眼底或视网膜出血,可于耳郭后风池穴附近和眼区周围部选区敏感点;颈淋巴结结核,可于颈部选穴或选点。,4挑刺法,37,急慢性喉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于结喉附近及颈部选取敏感点;胸痛、肋间神经痛、感冒,可于任脉选穴或敏感点,亦可于相应背俞穴选穴或选点。 热病、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及神经痛、膀胱炎、月经不调,可循经选穴或按以痛为腧、脊髓神经分布、敏感点几种取穴原则综合取穴。 上肢部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疾病,于颈椎部选穴选点,亦可按以上四种选穴方法相结合,选取部位或敏感点。下肢部的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于腰骶部选穴或敏
20、感点,亦可按以上四种选穴(点)方法结合应用。 疳积,于鱼际部选穴或脾俞、肺俞部取穴;消化不良,选取四缝或脾俞、胃俞。,4挑刺法,38,【挑刺方法】 挑刺部位确定后,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治点,右手持针,将针横刺刺入穴点的皮肤,纵行挑破0.2-0.3cm皮肤,然后将针深入表皮下挑,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数根,以挑尽为止。术后用碘酒消毒,敷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也可先用0.5%盐酸普鲁卡因打一皮丘,用手术刀在皮丘上切一小口,再将挑针刺入,挑出皮下白色纤维样物,用刀割断。术后处置同上。,4挑刺法,39,【注意事项】1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嘱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3-5日不用水洗,防止感染。2针尖应
21、在原口出入,不要在创口上下乱刺。 3挑治后注意休息,不吃刺激性食物。 4对孕妇、严重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或不用。,4挑刺法,40,适用范围,点刺法多用于昏厥、高热、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井穴);刺络法多用于中暑、发痧(委中、曲泽);散刺法多用于丹毒、痈疮、顽癣、扭挫伤(局部);挑刺法多用于痔疾、目赤红肿、疳疾、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等(腰骶部、肩胛区),41,放血疗法的禁忌,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
22、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42,注意事项,1、对于放血量较大患者,术前作好解释工作。2、由于创面较大,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3、操作手法要稳、准、快,一针见血。4、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5、点刺穴位不宜太浅,深刺血络要深浅适宜,针尖以中营为度。,43,6、为了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针后可立即加用拔罐。7、点刺、散刺法可1次/日或隔日,挑刺、泻血法宜1次/57日。8、避开动脉血管,若误伤动脉出现血肿,以无菌干棉球按压局部止血。9、治疗过程中须注意患者体位要舒适,谨防晕针。 10、大病体弱、明显贫血、
23、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重度下肢静脉曲张者禁用。,44,关于出血量,1在刺络疗法中,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原则上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情况而定。体质:一般外轻力壮,气血旺盛者出血量可稍多,年老体弱,小儿妇女则出血偏少。 部位:头面、四肢指(趾)部出血量宜少。四肢部出血量可略多。 病情:阳证、实证、热证、新病刺血量偏多;阴证,虚证、久病则出血量宜少。季节 秋冬之季,人之阳气深藏,治宜通达,故针刺宜深,放血稍多。夏季刺血量很少。,45,关于出血量,2在具体操作时,对刺络出血量一般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微量:出血量在滴左右,包括局部充血,渗血以及内经中所载出血如大豆、见血而止及
24、微出血等情况。微量放血主要用于较大面积浅表疾患如神经性皮炎,下肢慢性溃疡,银屑病,白癜风,末梢神经炎,顽癣以及慢性软组织劳损,头痛,不寐等,常使用皮肤针散刺。 少量:出血量一般在10滴左右,(大约半毫升),少量血主要用于头面以及四肢指(趾)部穴位的一些急性、热性病如盛冒,急性结膜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疟疾等。常使用三棱针速刺法。,46,关于出血量, 中等量:中等量出血是指放血量在30毫升左右。主要用于一些外科感染性疾患以及部分急症如疔,疖, 痈疽,乳腺炎和急性软组织扭伤,中暑,各种痛证,精神系统疾病等。常在四肢部用三棱针点刺法。 大量:出血量超过50毫升,达几十或者上百毫升,甚至更多者的
25、大量出血。这种方法多用于一些慢性全身性疾患和部分急证实证,如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癫狂等。放血时可以用三棱针缓刺加罐或注射器抽吸。,47,放血部位,根据病症,进行不同的取位。病变局部阳性反应处对称反应处所过部位经脉的井穴其他反应处,48,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放血疗法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血 疗法 精品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