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课件.ppt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保健及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制品。,事实上,近年来中药毒副作用发现的频率正日渐增高,中药的毒性反应也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壁垒。,目前,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是对有毒中药谈虎色变,加以否认,不敢使用,导致非用有毒中药不可的一些疑难重症治不了,使临床疗效下降。另一种认为中药无毒性,随便滥用。 因此,为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内容,中药“毒”的内涵 有毒中药及其分类 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主要临床表现 中药毒性产
2、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有毒中药安全使用对策,一、中药“毒”的内涵,1. “毒”即谓药 古代,“毒”与“药”不分,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内经: “当今之世, 必齐毒药攻其中”,2.“毒”指药物的偏性 药物之所以能够祛邪疗疾,是因为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它的毒性。,神农本草经记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3. “毒
3、”指毒副作用 魏晋以后“毒”的含义逐渐专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人死亡者。,诸病源候论曰:“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中医药学理论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毒性反应会造成脏腑组织损伤,引起功能障碍,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二、有毒中药及其分类,大毒:凡使用小剂量即可发生毒副反应且症状发生快而重,能引起主要脏器的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有毒:使用较大剂量方出现毒副反应,且症状发生较慢、但中毒症状较重,甚者导致脏器损害,如用量过大时造成死亡。小毒:使用大剂量或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毒副反
4、应,且症状较轻,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易造成死亡。无毒:一般不发生毒副反应,用超大剂量或蓄积到相当程度才出现毒副反应。,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毒性中药72个,其中大毒品种10个,有毒品种37个,小毒品种25个。 经统计,目前已有国家标准含大毒药材中成药约为413个品种。,三、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主要临床表现,有毒中药大多含有一定的有毒化学成份。了解这些有毒化学成分是正确认识和使用有毒中药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采取必要方法减轻和消除其毒性。其有毒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强心苷、氢氰酸、皂苷、马兜铃酸、毒蛋白类及神经毒、含砷和汞重金属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
5、毒成份为非有效成份,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份,把他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二是有毒成份便是有效成分,即以其毒性来治疗疾病,如川乌、雪上一支蒿等乌头类生物碱有剧毒;马钱子的番木鳖碱、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份,也是有效成份。,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含乌头碱类的中药,含莨菪碱类中药:,含番木鳖碱类中药,含秋水仙碱类中药,2.含氰苷类中药,3.含强心苷类中药:,4.含马兜铃酸类中药:,5.毒性成分为毒蛋白的中药,6.含重金属类药:,四、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品种混用 一些中药的基源品种往往有数种之多,其基源品种不同所含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毒性也有所差异;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确认识 中药 毒性 合理 应用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8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