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解剖课件.ppt
《胸部解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部解剖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胸部解剖,解剖学教研室,1,一、组成与境界,2,上界:以颈静脉切迹向两侧锁骨肩峰CV7棘突与颈部交界。,下界:以剑突向两侧肋弓第11肋前端12肋下缘TV12棘突与腹部分界。,胸廓上口:由颈静脉切迹、第1肋骨及TV1构成的骨环。,境界,上部两侧以三角肌前后缘与上肢分界。,3,二、体表标志与胸部标志线,体表标志:1.颈静脉切迹:成人男性平对TV2,女性平对TV3。2.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平对TV4下缘。,3.剑突:剑胸结合处平对TV9。,4,4.肋弓:是肝、胆囊和脾的触诊标志。两侧肋弓与剑胸结合构成胸骨下角,约70-110。剑突与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
2、常用进针部位。,5,胸部标志线,前正中线:后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最宽处;胸骨旁线肩胛线:腋前线:经腋前襞;腋后线:经腋后襞;腋中线:,6,(一)皮 肤 (二)浅筋膜(三)深筋膜 (四)肌肉 (五)固有胸壁 (六)胸膜壁层,前:胸大肌和腹直肌上部外侧:前锯肌和腹外斜肌上部背部:背阔肌、斜方肌,三、胸壁层次,7,(五)固有胸壁,包括骨性胸廓、肋间结构及胸内筋膜,8,1. 肋间结构 - 肋间肌,肋间外肌(膜) 肋间内肌(膜) 肋间最内肌,9,2. 肋间结构 - 肋间神经,源自胸神经前支节段性支配,10,3. 肋间结构 - 肋间血管,锁骨下A 肋颈干 最上肋间A 第1、2肋间隙,胸 主 A
3、,肋间后A 第311肋间隙肋下动脉 第12肋下,胸廓内动脉 第1-6肋软骨后面下行,肋间动脉环:肋间后动脉至肋间隙前部与发自胸廓内动脉的肋间前动脉吻合,形成肋间动脉环。,11,胸横肌,胸廓内动脉,肌膈动脉,腹壁上动脉,12,肋间后V 奇V、半奇V、副半奇V 肋间前V 胸廓内V,奇 V,副半奇V,半奇V,13,肋间血管神经:自肋角开始,行于上位肋骨的肋沟内,并于肋间内肌与最内肌间前行,自上而下为VAN。,肋骨骨折时,易伤及血管。,胸膜腔穿刺部位:,腋后线(或肩胛线)上:,第7-9肋间隙,沿下位肋骨的上缘进针。,胸前壁:,上、下肋之间进针。,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14,4.胸内筋膜,为
4、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膜,衬于胸廓内面,在胸内筋膜与胸膜壁层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故两者之间易于分开。该筋膜向下覆于膈的上面,称膈胸膜筋膜,向上覆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上膜,即希氏(Sibsons)筋膜。有保护肺尖及胸膜顶的作用。,15,四、胸膜及胸膜腔,(一)胸 膜,脏胸膜,衬于胸壁内面、膈上面、纵隔两侧面 和肺表面的一层浆膜。,壁胸膜,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肺韧带:脏、壁胸膜相互移行形成的皱襞,16,(二)胸膜腔,1. 脏、壁胸膜相互移行围成。左右各一,互不相通2. 特点:潜在、密闭、负压 3. 胸膜隐窝,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膈纵隔隐窝,17,以胸膜壁层在胸壁上的返折线来表示。,(三)胸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胸部 解剖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