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课件.ppt
《第九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9章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t课件,第9章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91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92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93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9.4 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1确定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或暴雨强度曲线; 2划分排水流域,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 3划分设计管段,计算各设计管段雨水设计流量; 4进行管渠的水力计算,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标高及埋深。 5绘制管渠平面图及纵剖面图。,雨水管渠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降水分布是指各地区降水不均匀。全球平均年降水量为930mm。全球大陆平均年降水量为700mm。中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29mm。中国大陆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2、。,中国年平均降雨量分布,例如:吐鲁番16.4毫米。最少的地方在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海拔不到1米),年雨量平均只有6.9毫米。据报道,吐鲁番盆地南部寸草不生的却勒塔格荒漠等地区,有些年份终年滴雨不降。 由于干旱地区雨量变化率大,平均年雨量随年代长短而有很大波动,因此,其平均值意义不大。,台湾省北端基隆南侧的火烧寮,曾出现8409.0毫米的记录。,云南省的金平,2267.3毫米。,新疆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年雨量一般在25毫米以下。,9.1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雨水设计流量是雨水管渠系统设计的依据。由于雨水径流的特点是流量大而历时短,因此应对雨量进行分析,以便经济合理
3、地推算暴雨量和径流量,作为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9.1.1 雨量分析 降雨现象的分析,是用降雨量、暴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面积和重现期等因素来表示降雨的特征。,1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降雨的绝对量,是用降雨深度 H(mm)表示,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L/ha)表示。在研究降雨时,很少以一场雨为对象,而常用单位时间表示: (1)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 (2)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 (3)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绝对量。,2降雨历时 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用 t
4、表示,单位以 min或 h计,从自计雨量记录纸上直接读得。,3降雨强度(暴雨强度) 降雨强度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用 i表示。,(mm/min),在工程上统计的降雨多属暴雨性质,故称暴雨强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 q(L/sha)表示。q与 i之间的换算关系为:,q167i式中 167-换算系数。,暴雨强度是描述暴雨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雨水设计流量的重要依据。在任一场暴雨中,暴雨强度是随降雨历时变化的。所取的降雨历时长,则与该历时相对应的暴雨强度将小于短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在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时,降雨历时常采用5、10、15、20、30、
5、45、60、90、120 min 9个时段。在分析暴雨资料时,必须选用对应各降雨历时的最大降雨量。由于在各降雨历时内每个时刻的暴雨强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计算出的各历时的暴雨强度称为最大平均暴雨强度。,4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1)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的范围。(2)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用 F表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ha或km2)。,任一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等的,但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00 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集水时间不超过60 min到120 min,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
6、汇水面积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相等。,5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1)暴雨强度的频率 某一大小的暴雨强度出现的可能性是不能预知的,只能通过对以往大量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其发生的频率,才能推求其今后发生的可能性。 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频率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 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 n之比的百分数,即:,%,n观测资料总项数m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如频率P=1%,即是等于或大于这个暴雨强度在1年内可能发生1%次,或者在100年内可能发生一次,也就是发生一次的时间间隔为100年。又如暴雨强度频率P=50%,即在100年内可能发生50次,重现一次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年
7、,n = N ,,N 降雨观测资料的年数 若平均每年选入 M个雨样数,称为次频率式。,n = NM,,M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若每年只选一个雨样(年最大值法),称为年频率式,若每年只选一个雨样,称为年频率式,n = N,,%,N降雨观测资料的年数 若平均每年选入 M个雨样数,称为次频率式。,n = NM,,M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这一定义是假定降雨观测资料年限非常长,可代表降雨的整个历史过程。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能取得一定年限内的暴雨强度值,因而n是有限的。按上式求得的暴雨强度的频率,只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验,不能反映整个降雨的规律,故称为经验频率。因此,水文计算常采用公式 计算年频率,用公
8、式 计算次频率。观测资料的年限愈长,经验频率出现的误差也就愈小。,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编制暴雨强度公式时必须具有10 a以上自计雨量记录。在自计雨量记录纸上,按降雨历时为 5、10、15、20、30、45、60、90、120 min,每年每个历时选择 6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算其暴雨强度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的暴雨强度按大小次序排列,再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 3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2)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可能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一般用 P表示,以年为单位,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式中 P - 暴雨强度的重现期(a
9、); N - 资料记录的年限(a); m - 等于或大于某特定值的暴雨强度出现 的次数。,重现期 P与年频率 Pn互为倒数,即,举例:教材:P66 表3-2,总个数时按30年的4倍选取的。,暴雨强度曲线,暴雨,912 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是在各地自计雨量记录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按照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推求出来的。暴雨强度公式是暴雨强度 i(或q)、降雨历时 t、重现期 P三者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雨水管渠的设计依据。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 P 设计重现期(a); t 降雨历时(min);A1、c、b、n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
10、定。,我国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统计时可直接选用。目前尚无暴雨强度公式的城镇,可借用附近气象条件相似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部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92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式中:Q 雨水沟道的设计流量,L/s; F 汇水面积,hm2; q 设计暴雨强度,L/(shm2); 径流系数,其值小于1,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92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921 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1地面径流: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雨水,称 为地面径流。 雨水管渠就是收集雨水地面径流量。2径流系数,降雨量 地面渗水量,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 开始积水,产
11、生地面径流,植物截留降雨 余水 地面径流 土壤渗流,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径流系数 值见下表:,径流系数值,在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汇水面积通常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组成的,随着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变化, 值也各异。因此整个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其值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求得,即:,式中 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全部汇水面积(ha)。,2. 设计暴雨强度的确定,(1)设计重现期 P 的确定,设计重现期是指在一个较长的统计期限内,设计暴雨强度的降雨重新出现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单位为年。, 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
12、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这对于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经济上则因管渠设计断面的增大而增加了;, 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可相应减小,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可能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而影响交通,甚至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及工业生产造成危害。因此,必需结合我国国情,从技术和经济方面统一考虑。,一般:低洼地段大于高地;干管大于支管;工业区大于居住区;市区高于郊区。最小不宜低于0.33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雨水管道,其设计重现期为10年。,国内部分城市设计重现期,以排水面积中最远一点到集水点的雨水流行时间作为设计降雨历时。,式中:,(2)设计降雨历时的确
13、定,t 设计降雨历时(排水面积的集水时间),min;t1地面汇流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V为(m/s);l 计算管段长度,m; 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m/s;m折减(延缓)系数,明渠:m = 1.2;暗管:m = 2。,地面集水时间 t1 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雨水口的地面流行时间。 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植被、距离长短等因素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在工程实践中,地面集水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515 min(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布置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 t158 min。 在
14、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 t11015 min。 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 m为宜。,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选定 t1 值。 t1选用过大,将会造成排水不畅,致使管道上游地面经常积水; 选用过小,又将加大雨水管渠尺寸,从而增加工程造价。,折减系数 m 的确定提出的原因如下: 1)雨水管渠按满流设计,但降雨时,管渠中不总是满流,也并非一开始就达到设计流速,而是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逐渐达到设计流速。这样,雨水在管渠内的实际流行时间与计算得出的流行时间不符,需要采用一个系数进行修正。(前苏联,苏林教授,苏林系数20%)。,2)雨
15、水管渠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是按照相应于该管段集水时间的设计暴雨强度来计算的,所以,各管段的最大流量不大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当任一管段出现设计流量时,其他管段(特别是上游管段)不一定都是满流,上游管道存在空隙容量,起到调蓄(缓冲)管段内最大流量的作用(必然会增长排水时间),从而削减其高峰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 管道调蓄利用系数。,考虑以上两个原因,在设计降雨历时计算时引入折减系数 m,延缓管内流行时间,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并达到折减管段设计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的目的。 折减系数m实际是苏林系数(1.2)与管道调蓄利用系数(1.67)两者的乘积。 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16、 暗管 m =2, 明渠 m =1.2, 在陡坡地区,暗管 m1.22。,922 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1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 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2 式中 设计降雨历时(min); t1 地面集水时间(min); 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折减系数。,(1)地面集水时间 t1 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雨水口的地面流行时间。 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植被情况、距离长短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在工程实践中,地面集水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515 min。,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
17、、雨水口布置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 t158 min。 在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 t11015 min。 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 m为宜。,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地选定 t1值。 t1选用过大,将会造成排水不畅,致使管道上游地面经常积水; 选用过小,又将加大雨水管渠尺寸,从而增加工程造价。,(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2的确定t2 是指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 式中 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L 各设计管段的长度(m); v 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m/s); 60 单位换算系数。,(3)折减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章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课件 第九 雨水 管网 设计 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