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全套ppt课件).ppt
《离散数学(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全套ppt课件).ppt(4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离散数学,第一章 集合论初步,1 集合论基础,1.1 关于集合的概念,集合:一些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元素:构成集合的对象。 如:(1)全班同学 (2)计算机内存的全部单元 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x,y。,集合A元素的个数称为A的基数,记为|A|。,Note:,1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2 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均不相同。,如:a,b,c,d 和a,b,b,c,d 是相同的。,3集合中元素具体不作限制,如: a,b,a,b,相关概念:,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元素个数为零)全集(包含所有研究问题的对象全体的集合,用E表示),集合的表示方法:,(1)枚举法,即全部列
2、出来。 A=1,2,3,20,(2)描述法,A=x|p(x),p表示某性质, 如:A=x|x+50,xR,1.2 集合间的关系,如果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相同,则称两个集合相等,记为A=B。,(否则,称为不相等,记为A B。),定义1、,Note:对于相等关系和包含关系,可用文氏图(venn diagram) 表示:,例2、A=1,2,3,3,B=1,2,3,则A=B。,例3、设P=x|(x+1)2 4, Q=x|x2+16 5x,求P,Q间的关系。,1.3 集合代数,用代数的方法讨论集合,建立集合的一些运算。,定义3 并集:由集合A、B所有元素合并组成的集合,记为AB。 即A B=x|xA或x
3、B,定义4 交集:由集合A、B所有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AB=x|xA且xB,定义5 分离:AB= ,定义6 差集:属于集合A而不属于B的元素所组合成的集合。 A-B=x|xA且x B,例:A=a,b,c,d,e,,B=d,e,f,g,h,则 A-B=a,b,c,定义7、补集:A=E-A,定义8、对称差(或称布尔和): A+B=(A-B)(B-A) = AB-AB,例: (上例中)A+B=a,b,c,f,g,h至此,定义了五种运算:并,交,差,对称差,(二元)和补(一元)。,1.4 集合代数的基本公式,1 交换律 AB=BA; AB=BA.,2 结合律 A(BC)=(AB)C A(BC)=(
4、AB)C,3 分配律 A(BC)=(AB) (AC) A(BC)=(AB) (AC),4 同一律 A=A AE=A,5 零一律 AE=E A=,7 等幂律 AA=A AA=A,8 吸收律 A(AB)=A A(AB)=A,6 补余律 AA=E AA=,9 狄-莫根定律(De Morgens Law) (AB)=AB (AB)=AB,例:设M=x|f1(x)=0,N=x|f2(x)=0,则方程f1(x)*f2(x)=0的解为( )。,(1)MN (2)M (3)MN (4)N,答案: (3),例:设A=,B=,则B-A是( ),(1) (2) (3), (4) ,答案: (3),1.5 有限集的基
5、数,定理1 A、B为有限集,则,定理2 A、B、C为有限集,则,例:P44例4.4,2 幂集,n重有序组及笛卡尔乘积,2.1 幂集,定义: 由集合A的所有子集(包括空集及A本身)所组成的集合叫A的幂集,记作2A 或(A)。,例:A=1,2,3,则(A)=,1,2,3,1,2,1,3,2,3,A。,定理:若集合A为有n个元素所组成的有限集,则(A)为有限,且由2n 个元素组成。,2.2 n重有序组,定义: 两个客体a,b按一定次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序序列,叫做有序偶,记作(a,b)。,Note: (a,b)一般不与(b,a)相等,如在坐标中,可用一个有序偶来表示一个点,有(1,3) (3,1)。,
6、定义: 有序偶(a,b)和(c,d),如果有a=c,b=d,则说(a,b)和(c,d)相等。,定义: n个(n1)客体a1 ,an 按一定次序排列,构成一个有序序列,叫做n重有序组,记以(a1 ,an ),2.3 笛卡尔乘积,定义: 集合A,B的笛卡尔乘积定义为: AB=(a,b)|a A,b B,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可用一笛卡尔乘积表示:R R=(x,y)|xR,yR,定义7:集合A1 ,A2 ,An 的笛卡尔乘积定义为:A 1 A 2 An=(x1 ,xn )|x1A1 ,xn An,例:设A=1,2,B=a,b,A=,,则: AB=(1,a),(1,b),(2,a),(2,b)
7、ABC=(1,a,),(1,a, ),(1,b,),(1,b,), (2,a,),(2,a,),(2,b,),(2,b,),例:设A=1,2 ,则 A 2= (1,1),(1,2),(2,1),(2,2),3 无限集,定义1. 集合A与B的元素间如果存在一一对应的 关系,则称A与B是等势的。记以A B。,对于有限集:AB A、B元素个数相等。 如 1,2 3,4 ,对于无限集:AB 存在A B的一一 映射f 。,3.1 无限集的性质,例1.自然数集N=0,1,2,3与其子集 S=1,3,5,均为无限集。, NS,例2. 设A=( 0, 1 ), B=( 0, 2 )。构造一个从 A到B的一一映
8、射函数,以说明A B。,解:令 f (x) = 2x( x(0,1),则 f (x) 为一一映射函数,且Df =(0,1), Cf =(0,2)。 A B 。,定理1. 一集合为无限集,则它必含有与其等势 的真子集。,推论:一集合为无限集它含有与其等势的真子集。,定义2. 一集合若存在与其等势的子集,则该集合称为无限集,否则称为有限集。,定义3. 凡与自然数集N等势的集合叫可列集。,定理2. 一无限集必包含一可列集。,定理3. 可列集的无限子集仍为一可列集。,定理4. 整数集I为可列集。,证:即要证明IN。为此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如下:,定理5. 有理数集Q为可列集。,3.2 无限集的基数,有限集
9、:集合A的基数|A|表示元素的个数。,令|N|= 0(Aleph) 。则由可列集的定义知,所有可列集的基数均为 0 。,对于无限集,若AB,则|A|= |B|,认为A、B“大小”相等。故N是“最小”的无限集。,定理1. 实数集R是不可列的。,由以上可得到关于无限集的大小: (1)无限集也有大小,最小的无限集为可列集,其次是实数集,等等。 (2)无限集的“大小”也是无限的,即对任意集合,总存在比其基数更大的集合。,德国数学家康托尔(Cantor)证明,|(A)|A|。此外,他还认为:,结论 1. 两个可列集之并仍为可列集。,2. 可列个可列集之并仍为可列集。,第二章 关系与映射,1 关系的基本概
10、念,1.1 关系及其定义,例1:讨论旅馆的“某旅客住在某房间”关系,记为R,设有3各房间,一个房间可住2人。 旅客与房间之间关系示意图如下:,从图上可看出;a与1存在关系R,记为aR1;同理有bR1, cR2, dR2, eR3, fR3.,Note:,1满足R的关系pRq可看成是一个有序偶: (p, q), 如aR1可写成(a, 1). 2满足R的所有关系可看成是一个有序偶的集合,即 R=(a,1), (b,1), (c,2), (d,2), (e,3), (f,3) 关系是一些有序偶的集合。 3令A=a, b, c, d, e, f, B=1, 2, 3.则:AB=(a,1), (b,1)
11、,(c,1), (d,1), (e,1), (f,1),定义1: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关系R是 AB的一个子集。,定义2:当A=B时,则A到B的关系称为集合A上的关系。 例2:给定集合A=0, 1, 2, 3, 4, 令R=(0,1), (0,2), (0,3), (0,4), (1,2), (1,3), (1,4), (2,3), (2,4), (3,4) 则R为集合A上的“小于”关系,即(x, y)R表示xy.,例3:给定集合B=2,3,4,8,求集合B上的“整除”关系。解:R=(2,2), (3,3), (4,4), (8,8), (2,4), (2,8), (4,8)定义3: 空关系:
12、 若集合X到集合Y不存在某种关系R,则称此种关系为空关系。定义4: 全关系: 若X的每个元素到Y的每个元素均具有某种关系,则称此关系为全关系。 X到Y的全关系即为 XY.,定义5: n元关系: 由集合X1,X2,,Xn所确定的n元关系是X1X2Xn的一个子集。,1.2 关系的图形表示和矩阵表示,一个从X到Y的关系R可用图形或矩阵表示。,1.2.1 图形表示 先用结点把X和Y的元素表示出来,若xi R yj (xi X, yj Y), 则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把xi和yj连接起来。,例4: X=x1,x2,x3, Y=y1,y2,y3,R为X到Y的一个关系,R=(x1,y1), (x1,y2), (x
13、2,y2), (x2,y3), (x3,y3), (x3,y1)。则其图形表示如下,Note: 集合X上的关系亦可用关系图表示.,例5: S=a, b, c,令R1=(a, b), (b, c), (c, a), R2=(a, a), (a, b), (a, c),则,R1的关系图,R2的关系图,注:上述关系可理解为程序调用关系,如R2表示a递归调用, a调用b, a调用c.,a,c,b,a,b,c,设X元素个数为m, Y元素个数为n, 则X到Y的关系的表示矩阵:,若(xi ,yi) R,如例4中,,1 1 0,0 1 1,1 0 1,1.2.2 矩阵表示,MR=(aij)mn=,MR=,例4
14、: X=x1,x2,x3, Y=y1,y2,y3,R为X到Y的一个关系,R=(x1,y1), (x1,y2), (x2,y2), (x2,y3), (x3,y3), (x3,y1)。,0 1 0,0 0 1,1 0 0,MR1=,1 1 1,0 0 0,0 0 0,MR2=,例5中,,例5: S=a, b, c,令R1=(a, b), (b, c), (c, a), R2=(a, a), (a, b), (a, c),2 关系的运算,2.1 关系的交、并、补、差 由于关系是一些有序偶的组成的集合,故有关集合的运算关系仍适用。,例1:X=a, b, c, Y=1, 2; X到Y的关系R=(a,
15、1), (c, 2), S=(a, 2), (b, 1), (c, 2),(a, 2), (b, 1), (b, 2), (c, 1),则 RS=(c, 2),(注:E=XY),2.2 复合关系2.2.1 复合关系的定义定义1: 设R是一X到Y的关系,S是一Y到Z的关系,则R与S的复合关系ROS可定义为: ROS=(x, z)| x X, z Z, 且存在y Y, 使 (x, y) R, 且(y, z) S,例2: 给定集合A=1, 2, 3, 4, 5及A上的二个二元关系R=(1, 2), (3, 4), (2, 2),S=(4, 2), (2, 5), (3, 1),(1, 5), (3,
16、 2), (2, 5),(4, 2), (3, 2),(4, 5),=(1, 2), (2, 2),则ROS=,SOR=,SOS=,ROR,2.2.2 复合关系的图形与矩阵表示例3: 设X=x1, x2, x3, Y=y1, y2, y3, Z=z1, z2, z3,从X到Y的关系R=(x1, y1), (x1, y2), (x2, y2) ,从Y到Z的关系S=(y1, z2), (y2, z3), (y3, z3) 则ROS=(x1, z2), (x1, z3), (x2, z3)用关系图表示如下:,ROS的矩阵MRS=MRMS (其中” ”运算为布尔矩阵乘法,即,定理1: 设R, S, T
17、分别表示从X到Y, Y到Z,Z到U的关系,则有 (ROS) OT=RO (SOT),则MRS=MRMS =,2.3 逆关系 定义:R为X到Y的关系,则Y到X的关系:R-1:=(y, x)| (x, y) R 称为R的逆关系。,例:设X=1, 2, 3. Y=a, b, c R为从X到Y的关系, R=(1, a), (2, b), (3, c),定理2:设R, S分别为从X到Y, Y到Z的关系,则,(a, 1), (b, 2), (c, 3),则 R-1 =,3. 关系的某些性质,例1: 实数集R上的”关系是自反的。例2: 实数集R上的”关系是反自反的。,Note: 自反=不是反自反. 反自反=
18、不是自反.,自反的。,反自反的。,两条即说明,存在既不是自反,又不是反自反的关系.例3: X=1, 2, 3, 4上的关系R R=(1, 1), (1, 2), (3, 4), (2, 2)则R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定义3: 集合X上的关系R,如果有(x, y) R, 必有(y, x) R,则称R是对称的。,反对称的。,例4:集合X=1, 2, 3, 4上的关系 R1=(1, 2), (2, 1) R2=(1, 2), (2, 4), (3, 2) R3=(1, 2), (2, 1), (3, 4), (4, 2)则: R1是对称的,R2是反对称的,R3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19、定义3: 集合X上的关系R,如果有(x, y) R且(y, z) R, 必有(x, z) R, 则称R是传递的。,Note: 从关系图及关系矩阵来判断关系的性质,例6 (P22. 例2.20),例7 整数集I上定义一个关系R,试验证R具有哪几种性质。,4 关系的闭包运算,定义1 设 R 是集合X上的一个关系,则R的自反闭包是一个满足下列条件的关系 R:,(1) R是自反的;,思考:若R是自反(对称、传递)的,则其自反(对称、传递)闭包是?,“”关系;,对称闭包是,“”关系;,例1 整数集I 上的“”关系的自反闭包是,传递闭包是,本身.,定理1 设R是集合X上的关系,则,例2 设有程序集P=p1
20、, p2, p3, p4及其上的“调用”关系:R=(p1, p2), (p1, p3), (p2, p4), (p3, p4)。Q=(p1, p1), (p2, p2), (p3, p3), (p4, p4),定理2 设R是集合X上的关系,则,解:由关系图 R=(a, a), (a, b), (a, c),定理3 设R是集合X上的关系,则,定理4 设R是有限集合X上的关系,并设X有n个元素,则有,解:(1),例3 设S=a, b, c, d, 给定S上的一个关系 R=(a, b), (b, c), (c, d), (d, a)求r (R), s (R), t (R).,Q=(a, a), (b
21、, b), (c, c), (d, d), r (R)=RQ=(a, b), (b, c), (c, d), (d, a), (a, a), (b, b), (c, c), (d, d),解: (2),例3 设S=a, b, c, d, 给定S上的一个关系 R=(a, b), (b, c), (c, d), (d, a)求r (R), s (R), t (R).,解: (3),例3 设S=a, b, c, d, 给定S上的一个关系 R=(a, b), (b, c), (c, d), (d, a)求r (R), s (R), t (R).,R2=ROR=(a, c), (b, d), (c, a
22、), (d, b) R3=R2 OR=(a, d), (b, a), (c, b), (d, c) R4=R3 O R=(a, a), (b, b), (c, c), (d, d)t (R)=RR2R3R4=(a, a), (b, b), (c, c), (d, d), (a, b), (a, c), (a, d), (b, c), (b, d), (c, d), (d, c), (d, b), (d, a), (c, b), (c, a), (b, a),5 次序关系,定义1 集合X上的关系R如果是自反的、反对称的、传递的,则称R是X上的偏序关系,称X为R的偏序集,记为(X,R).,Note
23、: 用“”表示偏序 (不作特殊说明),例2 整数集I上的“”(不是偏序关系的符号) 是偏序关系。,例3 集合X=2, 3, 6, 8上的整除关系 R=(2, 2), (3, 3), (6, 6), (8, 8), (2, 6), (2, 8), (3, 6) 是偏序的.,定义2 集合X上的关系R如果是反自反的、传递的,则称R在X上是拟序的,或称R是X上的拟序关系。,Note: 拟序关系一般用“”表示.,定理1 集合X上的关系R是拟序的,则其必反对称.,定理2 设R是X上的关系,则 (1) 若R是一个拟序关系,则r (R)是一个偏序关系. (2) 若R是一个偏序关系,则R-Q是一个拟序关系.,定
24、义3 “”是集合X上的偏序,若 x, y X,都有xy或y x.则称“”是X上的线性次序关系。,例6 集合X=a, b, c上的关系 R=(a, b), (b, c), (a, c), (a, a), (b, b), (c, c) 则 R首先是一个偏序关系; R是一个线性次序关系。,(a, b两元素之间不存在“ ”关系.),不是线性次序的.,例7 集合A=a, b, (A)=, a, b, a, b,(A)上的“ ”关系,,定义4 “”为集合X上的偏序关系,且Y X,(2) yY,且不存在yY, 有y y且 yy,则称y是Y的极大元素;若有yy,则称y是Y的极小元素。,(1) yY,使 yY,
25、 均有yy,则称y是Y 的最大元素;若有yy,则称y是Y的最小元素。,Note:最大(小)元素、极大(小)元素只在Y中讨论.上(下)界、上(下)确界在X中讨论. 上、下界可能不唯一.,(4)若 xX是Y的上(或下)界 ,且对每一个Y 的上(或下)界 x,均有xx(或xx),则称x是Y的上确界(或下确界)。,(3) xX,使 yY, 均有yx,则称x是Y 的上界;若有xy,则称x是Y 的下界。, B=a, b, b, c, b, c, ,则B的,例8 集合A=a, b, c,(A)= , a , b , c , a, b, a, c, b, c, a, b, c上的“ ”关系是一个偏序关系,(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散数学 全套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