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物害虫课件.ppt
《油料作物害虫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料作物害虫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油料作物害虫,大豆、花生、向日葵和油菜 取食大豆的昆虫和螨类多达240种,分属9目,49科。 北方春大豆产区(以东北三省为主,并包括华北北部及西部各省、自治区)主要害虫有: 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豆根蛇潜蝇、黑绒金龟甲、大黑鳃金龟、蒙古灰象甲和草地螟,其中以大豆食心虫和大豆蚜为主。黄淮流域夏大豆产区(以黄河淮河中、下游为主,并包括河北、山东等省中部)主要害虫有: 豆秆黑潜蝇、银纹夜蛾、大豆小夜蛾、豆天蛾、大豆食心虫、大豆蚜、二条叶甲、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油葫芦和豆荚螟等。其中以豆秆黑潜蝇、银纹夜蛾和豆天蛾为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俗称蛀荚蛾
2、、蛀荚虫、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一)分布与为害1. 分布: 国外分布于亚洲的东北部日本、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国内分布于华东、华北、西北、东北,以东北三省受害最重。2. 为害: 大豆食心虫为单食性害虫,主要食害大豆,也为害野生大豆及苦参。 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虫食粒因地区、年度、大豆品种差别很大,常年虫食率1020,严重时可达3040。,(二)形态特征,(三)生活史和习性,1. 生活史 大豆食心虫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均可作为越冬场所。各虫态发生期北部偏早,成虫发生期东北三省相似,7月中旬到8月初化蛹,成虫7月末至8月初始见,8月中旬成
3、虫盛期,雌虫多在有毛豆荚上产卵,幼虫孵化后蛀入荚中食害豆粒。9月上旬老熟幼虫脱荚入土越冬,越冬期长达10个月之久。在华北地区,越冬幼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咬破茧壳,上升到土表重新结茧化蛹,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出土,产卵盛期在8月下旬,8月末至9月初为卵孵化高峰期。幼虫阶段约有1个月时间在豆荚中为害,约10个月在土壤中度过。,2. 生活习性(1)活动规律:成虫飞翔力不强。上午多潜伏在豆叶背面或荚秆上,受惊时才作短促飞翔。1516时开始活动,日落前2小时活动最强,20时后停止活动。出现“打团现象”即是成虫盛发期。(2)趋光性: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下可大量诱到成虫。(3)产卵
4、习性:成虫产卵对豆荚部位、大小、品种特性等有明显的选择性。以3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最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幼嫩绿荚上产卵较多,老黄荚上较少;有荚毛的品种着卵多,裸大豆(无荚毛)上着卵少;一般毛少、毛弯的着卵少,毛多、 毛直的着卵多;一般豆荚上产卵1粒卵,少数产23粒,4粒以上的极少。(4)幼虫为害: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选择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入荚前先吐丝结成细长的丝网。 入荚的幼虫先蛀食豆荚组织,后蛀食豆粒,将豆粒食成沟状或吃去大半。幼虫期一般2030天,可咬食约两个豆粒,并在荚内为害直达末龄,正值大豆成熟时,幼虫逐渐脱荚入土作茧越冬。(5)越冬:幼虫老熟后,
5、在大豆收获前,在荚的边缘咬一孔由荚内脱出,幼虫脱荚后,便潜入土中结茧越冬。,(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 气候 喜中温高湿 土壤含水量在1030间能正常化蛹和羽化,20最适。 9月间幼虫脱荚,7月上中旬越冬幼虫由地下层向地表转移化蛹,为大豆食心虫发生量的两个关键时期。2. 作物品种 (1)非选择性:豆荚有荚毛 (2)抗生性:荚皮组织结构坚硬程度 (3)生态抗性:青荚期,培育极早熟或较晚熟品种,或调节播种期3. 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 大豆重茬、邻茬发生重 实行远距离轮作,可降低虫食率 大豆与其它作物(如玉米)混间作一般比单作轻4. 天敌 赤眼蜂、胡蜂、小茧蜂、白僵菌等。,(五)防治方法,1. 农业
6、防治:(1)选用抗虫品种:选择毛少、荚皮组织木质化程度高的品种。(2)合理轮作:采取远距离轮作,在距前一年大豆田1000m以外的地块种植,可显著降低当年的蛀荚率。(3)收获后及时翻耕豆茬地:可降低害虫的越冬率,减轻下一年的发生与危害。2. 生物防治:(1)释放赤眼蜂:卵高峰期,每公顷释放3045万头,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2)撒施白僵菌制剂:临近幼虫脱荚期,洒入田间或或垄台上,增加对幼虫的寄生率,减少幼虫化蛹率。,3. 化学防治:(1)在成虫发生盛期防治敌敌畏薰蒸: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玉米穗轴或向日葵秆瓤截成约5厘米长段,浸足敌敌畏药液,按每隔4垄前进5米1个药棍的密
7、度。喷雾:用25%快杀灵乳油或其它菊酯类药剂,每亩2530毫升。(2)在幼虫入荚前防治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爬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当大豆荚上见卵时即可打药。菊酯类药剂。(3)在大豆收获后防治大豆一般进入9月份收获,此时还有部分食心虫未脱荚,如果不及时脱粒,食心虫在荚内还可继续为害,并陆续脱荚入土。在大豆收获期进入场院前,用灭杀毙乳油1500倍液或其它杀虫剂浇湿大豆垛底土,湿土层深3厘米左右,然后用木磙压实,再将收回的大豆垛在上面,这样可将后期脱荚的食心虫杀死在垛底的药土层中。,二、豆荚螟,豆荚螟俗称红虫、豆蛀虫(一)分布与为害1. 分布: 豆荚螟分布很广,国外在亚洲、美洲、澳洲、非洲和欧洲
8、均有分布;国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豆产区,尤以华南、华中、华东等地受害最重,是我国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2. 为害:豆荚螟寄主仅限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中,幼虫主要为害大豆,其次为绿豆、豌豆、扁豆、豇豆、刺槐及豆科绿肥植物。豆荚螟对大豆的危害与大豆食心虫对大豆的危害很相似,但豆荚螟幼虫的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而大豆食心虫的脱荚孔多在豆荚的侧面近合缝处。,(二)形态特征,(三)生活史和习性,1. 生活史发生代数因地而异,随地区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一年可发生28代。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土表下56厘米深处结茧越冬,也有少数地区以蛹越冬,也可在晒场周围表土下结茧越冬。山东一年可发生34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料作物 害虫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6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