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 案例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规划 案例分析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1、布局结构:6个组团 公建入口和中心绿地旁 住宅环抱中心绿地,山体林地环绕整个建筑群 2、交通组织: S形道路主干路,中部环路 组团道路枝状路 停车场、地下车库 两个出入口、 北入口广场、起到很好景观标志作用 3、绿化景观 中心绿地、组团、宅前院落 绿化走廊组织较好与山林绿化关系 绿化与步行系统结合很好 4、竖向设计 小台地处理 减小土方 5、住宅院落为主,山体附近点式,使山林绿化与小区内部绿化很好组合存在问题: 超市位置较偏、广场周围建筑凌乱 点式住宅过多、山体边界没考虑截洪沟 山体滑坡 住宅朝向不佳(个别),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一,1、小学在城市主干道另一侧,学生
2、上学不方便 2、组团出入口开在主干道上,影响交通和安全 3、组团出入口距两侧道路交叉口太近且仅有一个出入口 4、变电所位置不合理,对环境有影响 5、没有停车场地 6、商业及公司的机动车出入口不应开在宅前小路上(或小区路),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二,某居住组团已建成入住(详见现状示意图)。请你指出该居住组团规划在环境、交通及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某市在城市主干路东侧一块平坦的空地上,拟建一个小区,规划实施方案见示意图。请你评析一下该方案的优缺点(不考虑相关经济技术指标问题)。,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三,1、空间组织比较清晰合理(2分),住宅朝向好(1分)。(3分)2、小区主要绿地(1)、
3、步行(1)、水景(1)系统纵其南北,位置适中。(3分)3、幼儿园(1)、物业管理中心(1)位置适中。(2分)4、主要出入口不要开在城市主干路上。(3分)5、地下车场出入口离小区出入口太近。(2分)6、在住宅楼间布置停车场,对居民干扰大。(2分),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四,图 为某市一个居住区组团规划方案,规划用地9平方米,规划住宅户数800户,人口约3000人.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 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根据当地规划条件要求,住宅建筑均为5层,层高2.8米,日照系数不少于1.4.该规划方案布置了12幢住宅楼及物流管理和商业建 筑;结合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下
4、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环卫设施配套.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案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1、在出入口附近设停车场,地面与地下停车结合。(2分)2、步行系统较好。(2分)3、中心绿带与住宅相连,方便居民使用。(2分)4、住宅建筑朝向好。(2分)5、东入口人车有干扰。(2分)6、西南角和东南角两组住宅建筑的间距不足。(3分)7、住宅建筑布置较呆板。(2分),图4-1、图4-2为A、B两个住宅小区规划方案。A小区用地面积21公顷,可住居民2430户。B小区23.5公顷,可住2850户。除B小区有两栋高层住宅外,其余均为5-6层住宅。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试指出两个小区在适应居民组织管理、保障安
5、全、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等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不必涉及小区出入口位置、公建分布、建筑朝向、间距、容积率、密度、层数、绿地布局等其它问题),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五,A小区 1、组团式结构,共6个组团,每个组团规模适当,能适管理需要。 2、每个组团只设一个出入口,易封闭管理,有利于安全。 B小区 3、小区设一条周边式环形路并利用道路外侧停车,各住宅机动车从环 路引入。 4、行人由三个出入口经小区中心绿地步行系统进入各栋住宅, 基本实 行人车分流。 5、可实行小区封闭安全管理。,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五,住居住区规划结构,(一)结构与规划结构1结构,(一)结构与规划结构2规划
6、结构,(二)住宅区的结构1构成要素一般情况下,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用地、设施、空间、景观四个部分。在考虑具体的住宅区规划设计时,构思过程的第一步往往是对规划结构进行组建的过程。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是规划的结构。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换性。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换性在住宅区规划中主要体现为对构成要素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重组的基本规划要求与因素,其中包括用地规模与配置、设施分级与布局、空间层次与组合、视觉景观与形象四个方面的内容。,(二)住宅区的结构2用地规
7、模与配置基本要求:为了使住宅区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一般要求住宅区的人口或用地达到一定的规模,这一要求对周围设施不足或没有设施的住宅区而言,如在城市边缘地区新建的住宅区,显得尤为重要。,(二)住宅区的结构2用地规模与配置用地配置:包含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其他用地,五部分的数量以及比例,它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的特征,如区位、环境、标准甚至住宅的层数等等。,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二)住宅区的结构2用地规模与配置居住密度: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对居住环境的品质及规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定义:单位面积上居民和
8、住宅的密集程度,它包含了人口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念。住宅区人口密度(毛)=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人口密度(净)=住宅区总人口/住宅建筑总用地人均用地,人均住宅区用地=住宅区总用地/住宅区总人口,(二)住宅区的结构2用地规模与配置住宅建筑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基底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住宅建筑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建筑基底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密度(毛)=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密度(净)=住宅区某项建筑总建筑面积/住宅区该项建筑总用地面积。,示意图,(二)住宅区的结构2用地规模与配置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
9、地的价值和土地资源的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在住宅区规划中应该从节约土地,保证生活环境的质量,同时满足城市生活的需求三方面来确定适当的居住密度。一般而言,越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越高,土地资源越紧张的城市其住宅区的居住密度越高,环境质量标准越高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越小,(二)住宅区的结构3设施的分级与布局住宅区的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管理设施和市政设施六大类。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各项设施的分级及其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在安排住宅区的
10、各级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绿地以及户外活动场地时,各级各项设施服务半径要求的满足是规划布局考虑的基本原则,应该根据服务的人口和设施的经济规模确定各自的服务等级及相应的服务范围。,基本要求:住宅区的设施分级与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邻里交往的促进、资源的合理与有效利用和空间景观特征的塑造,同时也应与地方的文化传统所体现出的景观风貌相结合,形成包含分级和布局内容在内的各类设施的系统性结构。,(二)住宅区的结构3设施的分级与布局设施布局基本要求: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布局在满足各自的时空服务距离的同时,以达到使居民有更多的选择性为目标。考虑因素:上述设施在布局
11、中可以考虑在平面上和空间上的结合,其中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和户外活动设施的布局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结构的影响较大。同时应该注意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入家庭,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和教育设施的布局特别是管理设施的位置将逐步不受服务半径的限制。,(二)住宅区的结构3设施的分级与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宜根据其设置规模、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服务特性在平面上或空间上组合布置。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出入口处,文化娱乐设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中心,为老人和住宅区居民进行综合性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区内较为重要与近便的位置。各类教育设施应安排
12、在住宅区内部,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并宜接近住宅区的中心位置。中小学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素,避免对住宅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通行带来干扰。,(二)住宅区的结构3设施的分级与布局住宅区绿地的布局应以达到环境与景观共享、自然与人工共融为目标,充分考虑住宅区生态建设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保持和利用自然的地形和地貌,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住宅区的绿地布局系统宜贯通整个住宅区的各个具有相应公共性质的户外空间,并尽可能地通达至住宅。绿地布局应与住宅区的步行游憩布局结合并将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纳入其中。绿地系统不宜被车行道路过多地分隔或穿越,也不宜与车行系统重合。各类户外活
13、动场地应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或结合,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其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老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二)住宅区的结构3设施的分级与布局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布局应以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为基础。住宅区的交通组织方式一般可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两种基本形式。该两种形式以及各种二者相互结合的形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住宅区的道路布局。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宜以适度的人车分行为主要方式。住宅区的道路布局应充分考虑周边道路的性质、等级和线型以及交通组织状况,以利于住宅区居民的出行与通行,促进该地段功能的合理开发,避免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14、,(二)住宅区的结构3设施的分级与布局住宅区的道路布局结构是住宅区整体规划结构的骨架,应在满足居民出行和通行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对住宅区空间景观、空间层次、形象特征的建构与塑造所起的作用。住宅区的道路布局结构应考虑城市的路网格局形式,使其溶入城市整体的街道和空间结构中。住宅区的道路布局应充分考虑地形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力求保持自然环境,减少建设工程量。,(二)住宅区的结构4空间层次与组合住宅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两大部分。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就住宅区规划设计而言,要就户外生活空间形态与层次的构筑与布局进行研究。
15、住宅区的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户内空间和归属于住户自己的户外平台、阳台和院子空间:半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群落围合的、属于围合住宅院落的住宅居民的住宅院落空间,一般包括其中的绿地、场地、道路和车位等;,(二)住宅区的结构4空间层次与组合半公共空间一般指若干住宅群落共同构筑的、属于这些住宅群落居民共同拥有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住区外部空间,一般包括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的公共场地、小区级和组团级道路和车位等住宅区内不属于私密和半私密的住宅区空间;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城市外部空间。领域感是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一般认为领域感的产生是由于
16、人都有一种本能的强烈愿望,要求规定其个人或集体活动的生活空间范围,即领域,基本要求: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逐级衔接的布局组合原则,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二)住宅区的结构4空间层次与组合考虑因素: 在住宅区各层次的生活空间的营造中,应考虑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尺度、围合程度和通达性。私密性越强,尺度宜小、围合感宜强、通达性宜弱:公共性越强,尺度宜大、围合感宜弱、通达性宜强。同时应该特别注重半私密性的住宅院落空间的营造,以促进居民之间各种层次的邻里交往和各种形式的户外生活活动。半私密空间宜注重独立性,半公共空间宜注
17、重开放性、通达性、吸引力、职能的多样化和部分空间的功能交叠化使用,以塑造堀市生活的氛围。,(二)住宅区的结构5视觉景观与形象 基本要求: 住宅区规划设计应力求塑造出具有可识别性的住宅区空间景观与具有特色的住宅区形象 考虑因素:住宅区的空间景观应该从建筑层数的选择与分布,各层次外部空间的衔接、布局、形态、用途、尺度,街道的格局与形式和建筑的布局与风格等方面,综合考虑空间景观的组织,特别应该考虑沿住宅区内部道路和周边道路行进时的景观变化与特征表现。住宅区空间景观的塑造应注重城市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作用,关注在此影响下形成的城市空间格局对居民生活的意义,努力赋予住宅区的空间景观与形象以文化和传统的含义。
18、,(二)住宅区的结构5视觉景观与形象住宅区空间景观的规划结构应充分考虑住宅区周边和整个城市现状的空间景观情况以及规划的空间景观框架结构,并将住宅区的空间景观系统纳入到整个城市或地区之中,形成一个整体:应充分考虑住宅区内外现有的自然环境,在充分保持与合理利用的原则下适度改造住宅区内的自然景观,并将住宅区内外的自然景观纳入住宅区空间景观的构筑框架。,(二)住宅区的结构6实例,参考答案:1、小区内缺少适宜居民活动的完整空间,部分住宅南北两个方向均布置停车位,环境不好。2、高层住宅对托幼和多层住宅存在日光遮挡。3、小区西南角住宅沿街长度超过150m,不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4、小区设计缺少公共服务设施。
19、5、托幼南向活动场地不够。6、道路设计比较混乱,道路面积过大。7、小区出入口过多。8、缺少中心绿地、组团绿地。,住宅区设计方案评析 案例六,例一,图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0万人左右、分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 规划设计人员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试评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型式和转弯半径),1、居住区道路和小区主路结构清晰,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成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走廊。2、小区主路沟通了三个小区,联系方便。3、II号小区的二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4、小区主路不宜采用尽端式道路,且长度超过规定要求。5、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没城市主干路及交叉口布置。,例四,1、条形住宅之间侧面间距为6米2、多层条式住和高层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为13米3、老年公寓住宅正面间距按大寒日日照3小时标准计算4、宅间小路路面宽度2.5米5、无问题6、6层住宅不设电梯,8层塔式住宅设置电梯。老人公寓3层以上设电梯,/10/29,4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