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学派课件.pptx
《布拉格学派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拉格学派课件.ppt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布拉格学派,2018,主讲人:李金凤,背景、形成与发展,目 录,CONTENTS,结构-功能语言观,音位对立,历时音位学,区别性特征,句子功能展示成分,背景、形成与发展,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衰微,索绪尔理论的影响,01,02,俄罗斯语言学的影响,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范围,03,04,产生背景,产生背景,三大特点:1、国际性2、成员们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3、布拉格学派出版了自己的刊物布拉格语言学论丛,主要代表人物:马泰修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等,代表人物,马泰修斯(1882-1945):捷克语言学家,曾在查理大学攻读日耳曼和罗曼语言。1912年 成为该大学由捷克人担任的第一个英语教授;1926
2、年 船舰布拉格语言学会,终身任该学会会长。观点:主张应用共时和功能观点研究语言,并采用静态的分析比较的方法,提出“语言特征学”理论。在句子研究方面,提出“实际切分”理论。著作:1947年 捷克语与普通语言学;1966年 语言和语体;1982年 语言、文化和语文,代表人物,特鲁别茨柯依(1890-1938):俄国语言学家,他的父亲是前莫斯科大学校长,特鲁别茨柯依从小就有机会参加学术活动。1908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最初学哲学和心理学,后转入语言文学专业。1915年在莫斯科大学教授历史比较语言学。1929年之后,学术活动主要转到音位学方面。观点:用索绪尔的理论详细阐述了音位的概念。确定音位学的研究范
3、围;从语音对立和辩义特征两个方面出发来给音位下定义;提出音位的划分原则。从辨义功能的角度把音位的类聚情况做了分类。著作:1929元音音位的一般理论;1933论当前音位学;1936音位对立的理论;1938音位学原理,代表人物,雅克布逊(1896-1982):俄裔美国语言学家;1918年获莫斯科大学硕士学位;1920年移居捷克;1941年移居美国。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观点:主张从结构与功能两个方面研究语言,致力于探索支配语言结构层次的普遍原则。在音系方面,发展了音位理论;在历时语言学方面,主张立足于语言系统整体来看个别的语言演变;在语言功能方面,除表意义外,还注意其他交际功能。著作:论俄语音系
4、的演变、言语分析初探、语言原理等,形成与发展,学派成立:1、1926.10.06 布拉格语言学会第一次会议2、1929 布拉格学会在海牙召开第一次国际语言学会议3、1929 第一节国际斯拉夫语文学家大会4、1932 海牙语音科学会议上,正式提出布拉格学派这一称呼,形成与发展,学派发展:1、1935-1953 出版季刊词与文, 刊物的副标题是:布拉格语言学会机关刊物2、1953 布拉格语言学会在组织上解体后, 词与文变成了捷克科学院的刊物,至今仍在出版3、20世纪50年代 捷克斯洛克学者自称是新布拉格学派,继承了前辈们 的基本原则,对他们的理论有所发展和充实。,结构-功能语言观,结构-功能语言观
5、,结构-功能语言观,功能语言观:1、马泰休斯: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但大多数情况下,交际功能伴随着表现功能;语言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根据交际功能的需要。2、布勒: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模式,即语言是一个人用来告诉另一个人某件事情。区别了语言的三种功能:表现功能、呼吁功能和描述功能。3、穆卡洛夫斯基:为布勒的模型增加了美学功能,亦称诗歌功能。4、雅克布逊:语言学和诗学“六功能理论”。,结构-功能语言观,雅克布逊“六功能理论”: 他认为一段对话至少涉及六个因素:语境、讲话人、听话人、信息、接触方式、语码。 语境=所指功能;讲话人=表情功能;听话人=呼吁功能;信息=诗学功能;编码=元语言功能。,元语言也
6、叫纯理语言,指用来分析和描写某一种语言的语言或一套符号。自然语言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用以传达信息的物质载体,是人们逻辑思维的物质承担者。如果我们依据语言的基本功能来解释语言的发生过程,来阐述信息交流理论,这种基本思想和方法可称为元语言功能,也叫元语言功能主义。,结构-功能语言观,语义研究: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语义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哈佛兰尼柯:功能文体和功能语言。科迪切克:论语言文体:逻辑文体、美学文体、道德文体。穆卡洛夫斯基:“突出论”。,结构-功能语言观,语言系统的不平衡性和开放性: 新布拉格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的、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布拉格 学派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