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613课件.ppt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613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613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讲课人:,2,安全生产警钟长鸣!,3,总目录,第一章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概述,第二章 建设工程各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行为,第三章 建筑起重机械,第四章 脚手架安全管理,第五章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第六章 高处作业吊篮安全管理,第七章 现场消防安全,4,第一章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概述,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安全责任事故划分,1.5,5,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近几年我国建筑业的死亡率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高的行业,损失巨大。虽然强制实行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了建筑市场的准入控制,并进一步加强
2、对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检查力度,但伤亡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伤亡事故多主要是由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做为建筑企业,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6,1.1 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1.建设产品固定性,施工周期长 无论是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还是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等,只要建设工程项目选址确定后,所有的建设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确定的地点进行的,形成了在有限的施工场地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施工机器、设备、起重设备及配件等;建设工程施工周期长,有的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
3、才能完成所有建设活动。2.大部分在露天空旷的场地上完成 一幢房屋建筑从基础、主体结构到竣工验收,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70%,从而工作环境相当艰苦。3.体积庞大、高空作业多,受气候影响大 建设工程一般体积庞大,如房屋建筑,一般层高为3m,从一层到十几层甚至几十层,整个房屋的高度达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因此,建筑工人要在高空上从事露天作业,受气候的影响非常大。,7,1.1 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4.流动性大,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施工队伍随着工程建设会在不同的施工场地间流动,同时,施工队伍中的人员流动也相当大,总是有新的工人加入到施工队伍中,使施工队伍的管理难度加大。目前,很多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大多是外来务
4、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较差,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5.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和劳动强度高 尽管目前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出现了大模、滑模、大板等施工工艺,机械设备代替了不少人的劳动,但从整体建设活动来看,手工操作的比重仍然很高,工人的体力消耗很大,劳动强度相当高,建筑施工还是一个重体力行业。6.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工艺复杂多变性 一项建设工程,每道工序、施工方法是不同的。尽管在有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建设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生产工艺复杂多变性,受施工要求、施工时间、施工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变化大,管理难度大,给施工安全带来不少的隐患。,8,1.2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
5、特点,1.产品的固定性导致作业环境局限性 建设产品坐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导致了必须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上集中大量的人力、物资、机具来进行交叉作业,导致作业环境的局限性,因而容易产生物体打击等伤亡事故。2.露天作业导致作业条件恶劣性 建设工程施工大多是在露天空旷的场地上完成的,导致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容易发生伤亡事故。3.体积庞大带来了施工作业高空性 建设产品的体积十分庞大,操作工人大多在十几米,甚至几百米上进行高处作业,因而容易产生高处坠落的伤亡事故。4.流动性大,工人素质低带来了安全管理的难度性 由于建设产品的固定性,当这一产品完成后,施工单位就必须转移到新的施工地点去,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
6、较差,要求安全管理举措必须及时、到位,带来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性。,9,1.2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5.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强度高带来了个体劳动保护艰巨 性 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下,施工工人的手工操作多,体能耗费大,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都比其他行业要大,其职业危害严重,带来了个人劳动保护的艰巨性。6.产品多样性,施工工艺多变性要求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保证性 建设产品多样性、施工生产工艺复杂多变性,如一栋建筑从基础、主体至竣工验收,各道施工工序均有其不同的特性,其不安全的因素各不相同。同时,随着工程建设进度,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也在随时变化,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工程进度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7、不断及时地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予以保证。7.施工场地窄小带来了多工种立体交叉性 近年来,建筑由低向高发展,施工现场却由宽到窄发展,致使施工场地与施工条件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工种交叉作业增加,导致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事故增多。,10,1.2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施工安全生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的不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个体劳动保护以及使电气工具上,伤亡事故也多发生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等方面。同时,超高层、新、奇、个性化的建筑产品的出现,给建筑施工带了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1
8、1,1.3 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1.3.1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影响安全的人的因素,即能够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的事件的人员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和违背设计和安全要求的错误行为。人的不安全因素可分为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大类。 个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员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不能适应工作、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安全的因素。个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影响安全的性格、气质和情绪,如懒散、粗心等。生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体能、年龄、疾病等不适合工作或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应变能力
9、、资格等不能适应工作和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12,1.3 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1.3.2.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械设备等物质或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内容: 1)物(包括机器、设备、工具、物质等)本身存在的缺陷; 2)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 3)物的放置方法的缺陷; 4)作业环境场所的缺陷; 5)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状态; 6)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 7)保护器具信号、标志和个体防护用品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的
10、类型: 1)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施工生产场地环境不良;,13,1.3 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1.3.3.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也称为管理上的缺陷,也是事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作为间接的原因共有以下方面:1)技术上的缺陷;2)教育上的缺陷;3)生理上的缺陷;4)心理上的缺陷;5)管理工作上的缺陷;6)教育和社会、历史上的原因造成的缺陷;,14,1.4 安全管理,1.4.1.事故预防机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相遇就导致事故的出现。预防事故一般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1)约束人的
11、不安全行为; 2)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3)同时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4)采取隔离防护措施,使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不相遇。 1.4.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包括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各横向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 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包括新工人入场三级安全教育、转场安全教育、变换工种安全教育、特种作业安全教育、班前安全讲话、周安全活动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等。 3)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包括特种作业人员的分类、培训、考试、取证及复审等。,15,1.4 安全管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制度: 1)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2、,包括结构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临边洞口作业、高处作业及料具存放等的安全防护要求。 2)机械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主要施工机械的安全防护技术及管理要求。 3)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配电线路、配电箱、各类用电设备和照明的安全技术要求。 4)安全技术管理,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的基本要求、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各类安全防护用品、施工机械、设施、临时用电工程等验收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的安全要求。起隔离防护作用的制度: 1)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配备,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管理等。 2)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3)安
13、全性评价制度。 4)其他制度,包括因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调查处理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安全生产资料管理制度等。,16,1.5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
14、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17,1.5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18,第二章 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 的安全责任
15、,2.1 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2.2 勘察单位的安全责任,2.3 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2.4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2.5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2.6 施工单位(总分包单位)的安全责任,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明确了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责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已经2003年11月12日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20,2.1 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1.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16、。 2. 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21,21 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3.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4.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5.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6.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
17、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22,2.2 勘察单位的安全责任,1.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 2.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23,2.3 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1.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单位和注册建筑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当对其设计负责。 2.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
18、导意见。3.对于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24,2.4. 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1.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2.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3.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
19、管部门报告。,25,2.5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1.施工单位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活动,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2.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要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于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说明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
20、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3.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6,2.5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4.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 起重吊装工程; 脚手架工程; 拆除、爆破工程;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对前款所列工程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
21、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27,2.5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5.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6.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或者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7.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
22、符合安全性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28,2.5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8.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9.施工单位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10.施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 11.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12.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
23、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29,2.5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13.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14.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24、15.施工单位在使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使用承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出租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施工起重机械,在验收前应当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30,2.5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16.施工单位应当自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17.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5、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18.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计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19.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1,2.5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20.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由建设单位支付,从施工单位工程款中扣除。意外伤害保险期限自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止。21.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 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 613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