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培训讲稿课件.ppt
《小学科学培训讲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培训讲稿课件.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与化学,1,二、小学科学与科学探究,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五、水和空气,六、物质的溶解,七、食物,三、如何进行观察实验,八、物质的变化,一、理解课标,实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和谐统一,2,一、理解课标,实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和谐统一,活用教材 提高课堂实效,3,基本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4,走进去解读教材,1)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2)主题单元在教材中的位置与联系?3)主题单元各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4)主题单元每一课题有哪些结构活动?本课题的核心活动是什么?活动指向
2、哪些教学目标?各个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5)教学内容与活动的适切性?教材内容是否存在不科学性的问题?教材中哪些内容低估了或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哪些活动组织比较困难?,5,跳出来活用教材,1、活用教材的指导思想思路设计:从教材思路到教学思路内容设计:从文本内容到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从静态活动到建构活动2、活用教材的具体策略(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2)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3)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4)调整教学顺序 (5)调整教学方法,单元之间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 课内调整,6,1、研读教材,把握内涵了解主题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联系了解每个单元里的主要概念及其关系了解每一课中的活动及
3、其设计意图,7,教材组织探究的对象,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系统和平衡,8,三年级的能力发展,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观察是本册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韦恩图帮助进行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9,四年级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比较、分类、归纳、概括) 推理能力 制定计划、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观察、测量、记录,概念图、折线图,10,五年级的能力发展,参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性活动,自主完成部分探究活动;学习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学习分析实验现
4、象和数据,并且做出自己的解释。,11,六年级的能力发展,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中积累更多经验;初步尝试用模型对实验现象或观察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12,2、目标导向,处理教材因人而异适当增删内容因地制宜活动顺序的调整 各个单元的顺序可以根据南北不同的气候条件,进行新的调整;因材施教活动材料的替换 选择符合教材设计意图的活动材料进行教学,13,3、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协调发展 科学教学的任务,是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而不仅仅是事实。科学概念反映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是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发展线索。“概念过程”模式,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14,研读教材
5、需思考的问题,本单元包含哪些主要科学概念? 它们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用简单的图示形式表达出来。 本单元开展哪些主要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指向哪些教学目标? 各个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简单的图示形式表达出来。教材中哪些活动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或者组织活动比较困难。本地有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直接用于科学教学中?,15,如:食物单元概念结构是怎样的?,1记录一天吃的食物,给食物分类 记录整理信息,自定标准分类2研究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收集信息、检测(脂肪与糖类) 3搭配食物营养 研讨、运用 4比较生熟食物 比较和描述5观察发霉的面包 用工具细致观察6研究霉菌生长条件 推测,按步骤做对比实验7减慢食
6、物变质的速度(储存食物方法) 观察、比较和研讨 8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收集整理信息,观察比较,4、突出教学过程的科学课特点(1)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一种客观的、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一种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结论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实验获得充分的事实证据。逻辑推理获得理论上的证据。得出的结果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20,4、突出教学过程的科学课特点(2)观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教会学生围绕一个概念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学生会学得更有效。 观察到物体的特点越多就越好吗? 事实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尽可能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学生会观察得更深入。观察要和学生的语言发展以及其他能
7、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要强调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1,(3)要重视集体讨论活动。 研讨是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儿童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学会表达,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会辩论,维护和修正自己的观点。研讨在概念建立和科学态度的发展上都对儿童具有重要意义。,2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二、小学科学与科学探究,23,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中的三个重要的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 学习主体,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8、 地球与宇宙,24,(一)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1)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2)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3)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25,(4)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26,(5)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交流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
9、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27,(6)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28,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应同时指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二)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29,思考,课程标准所附的“鸡瘟的案例”,它属于科学探究吗?,(二
10、)什么是科学探究?,30,科学探究案例,去年夏初,我们这里流行鸡瘟,蛋鸡大量死亡。我家一窝鸡突然也有几只染上了鸡瘟。爸爸 到兽医站买回20多元治鸡瘟的药,但给鸡喂后效果不佳,结果我家也死了10只鸡。爸爸妈妈担心一窝鸡都会染上鸡瘟,愁眉不展。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鸡群中有几只鸡特别有精神,一点儿也不打蔫。(提出问题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暗下决心认真观察其中的究竟。,31,从这天起,每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寻找这几只鸡,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只是这几 只鸡经常远离鸡群,跑到邻家的菜地去觅食。我发现韭菜畦里的土松松的,并且有些小窝窝,仿佛鸡在那里钻过,而韭菜却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有鸡啄过的
11、痕迹。难道韭菜对 预防和治疗鸡瘟有作用?(假设和预测)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做试验。首 先选两只病鸡作为试验对象,从菜园里割回一小把韭菜,把韭菜捣烂撮成豌豆般大小、鸡刚好能够吞下的丸 ,一天分早、中、晚3次定时定量(每次3丸)给两只病鸡喂药。(制定计划),32,开始几天,鸡的病状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早上,我又给鸡喂药,发现鸡略微有了一些精神,好像有了食 欲,我忙抓来一把小米,它们能啄上十几下,这坚定了我试验的信心。我按前3天的方法继续喂上3天,奇迹果然出现了,病鸡竟活泼起来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的准确程度,我把3 只病鸡和3只无病鸡分别进行笼养试验,并做好了病鸡观察记录:(搜集整理信息),33,
12、34,我根据鸡的病情定量喂药,结果病鸡痊愈了。这说明韭菜确实能防治鸡瘟。(思考与结论)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晓了,乡亲们都按我的方法进行预防和 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应用并进一步验证),35,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36,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整理信息思考结论表达交流问题假设实验结论,37,科学探究技能,1、基本技
13、能观察:比较:分类:交流:分析:评价:,38,科学探究技能,2、综合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分析问题并选择一种新颖而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或缓解的过程。作出决定:这是一个制定并应用标准,对一些看似相同的选项作出抉择的过程。制定标准的过程包括对后果和价值的考虑。调查:包括形成问题或假设、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施这些方案找出问题的答案或证明假设等过程。,39,科学探究的5个要素,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提取几个典型要素:1、问题的提出与聚焦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与获得证据4、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5、交流与表达这5个要素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40,探究能力,41,科学探
14、究的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象答案。(4)能根据假象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42,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15、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43,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这样做?,时间不允许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要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活动,(三)如何进行科学探究?,44,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1)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能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事物提出问题;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筛选,提出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2)对结果做出猜想或假设。能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知道猜想或假
16、设只是对问题的一种解释,需要通过实验证明它是否正确。(3)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计划。能够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使用工具比单纯依靠自己感官更有效;能提出进行探究实验的大致思路、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做出书面计划。,45,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4)进行观察和实验研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使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使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采集实验数据、作简单实验记录、绘制简单图表。用图和文字表达;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
17、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46,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5)搜集、查阅、整理资料和实验结果。能够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6)分析和解读数据、思考及得到相应的结论。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适合可以重复验证的。(7)表达、交流和评议。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47,小学科学课从观察入手的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何使
18、学生的观察步步深入?从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的发展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的发展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的发展从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的发展从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的发展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的发展,48,2、引导学生从观察到提出有关问题。 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提问是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它处在探究过程的核心地位,应该成为任何学习情境中都要得到鼓励的一种思维习惯。,49,3、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作出假想答案。,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恩格斯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例:预测“把固体放到水里” 会有什么现象产生?,50,4、引导学生
19、根据假设小组设计探究方案不要低估学生的潜能5、引导学生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科学课探究实验采取仪器自助的形式 。6、引导学生在小组探究实验中作好记录,51,科学课让孩子记录什么?,记课前所查阅的有关资料记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记对问题的推断预测记对研究方案的过程设计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推理后所得出的结论记对结果的反思及引发的新问题等等,52,提倡多种记录方法,从无序的记录整理向有序的记录整理发展;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数字作记录整理发展;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表格作记录整理发展;从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图文结合形式作记录整理发展;科学课记录的意义,53,7、
20、引导学生将小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表达交流能力是利用合适的途径向别人说明自己的认识、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评议的能力。 从口头语言表达、借助动作表达到从文字语言表达、图表表达发展;从单一方式表达到多种方式表达等;从个体型交流到合作型交流;从接受型交流到质疑型交流的发展,54,“动手操作”不是“探究”唯一的方式,“科学探究”不只需要学生动手,更需要学生动脑。学生动手只是科学探究的外部形式,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55,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
21、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56,观察能力的发展,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57,实验能力的发展,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游戏性实验向规范实验,模仿实验向设计实验,单一性实验向多过程实验,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58,记录整理能力的发展,无序记录向有序记录,文字作记录向图文结合作记录,文字作记录向数字作记录,文字作记录向表格作记录,59,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口头语言表达、借助动作表达到文字语言表达、图表表达,接受型交流到质疑型交流,单一方式表达到多种方式表达等;,个体型交流到合作型交流,60,思维能力的发展
22、,对事物表象比较向对事物本质比较,从空间(形态)比较向时间(随时间变化)比较,给定标准分类向自选标准分类,一级分类向多级分类,单因子比较向多因子比较,按事物外部特征分类向按事物内部构造或性质,61,方法为利用五官进行感受实验现象用眼睛看现象用耳朵听声音用嘴品偿味道(任何化学试剂不得品尝)用鼻闻气味(不能把鼻子直接凑到容器瓶口 去闻气味)用手感受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能用手直接摸化学药品),三、如何进行观察实验,62,如: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观察物质的变化,63,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64,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铁钉+硫酸铜,你
23、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不要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65,观察到的现象: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66,这红色物质是是什么呢? 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吗?,67,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改变颜色2、发光发热3、产生气体4、产生沉淀物,68,化学变化伴随的想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沉淀颜色变化,产生新的物质,69,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70,(一)取用化学药品的原则1.不得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严格
24、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71,(二). 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一定的液体药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用量筒的方法:,72,(三)加热的方法,加热的仪器: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酒精灯内的酒清量不能超不超过2/3,不能少于1/4。,73,加热的仪器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用试管盛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中不能对着人,
25、试管要与桌面成角。可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74,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如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溶质氯化钠。蒸发的操作:将装有溶液的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爆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液体蒸干。,75,过滤的方法,一贴二低三靠,76,过滤: 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间的分离。如分离沙子和水、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烧杯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培训 讲稿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