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骨转移课件.ppt
《恶性肿瘤骨转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性肿瘤骨转移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诊治新进展,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综合内科 曲士杰,内容,综述骨转移的发生机理与分类骨转移的诊断骨转移的治疗骨标记物的临床价,概述,全世界每年约有400万癌痛病人,其中约40%是由骨转移引起的。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死于乳腺癌、前列腺癌或肺癌的病人尸检时85%发现骨转移 骨组织仅此于肺、肝,是癌症远处转移的第三好发器官,一、综述,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疾病进展的晚期阶段,尤以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常见,其发生率高达1570,其中骨转移患者1年内病理骨折发生率为2252%。骨转移伴发的疼痛、骨折、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类型肿瘤骨转
2、移部位分布,引自:Mundy GR.Bone remodelind and its disorfers.Second edition.1999,6,晚期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和预后,溶骨型骨转移更多,成骨型骨转移更多,REFERENCE1-4,1. Ferlay J, et al. IARC Globocan 2002. http:/www-dep.iarc.fr; 2. Coleman RE. Cancer Treat Rev. 2001;27(3):165-176; 3. Coleman RE. Cancer. 1997;80(8 suppl):1588-1594; 4. Zekri J, e
3、t al. Int J Oncol. 2001;19(2):379-382.,骨转移发病情况以及常见肿瘤类型:,概述:骨转移的影响,恶性肿瘤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骨疼痛 骨损伤 骨相关事件,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二、骨转移的发生机理与分类,机理: 肿瘤细胞随血流到达骨髓后,通过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破坏骨组织,释放出骨组织中贮存的多种生长因子,使肿瘤细胞不断增生形成转移灶。分类:溶骨性:常见于乳腺癌,肺癌的转移。成骨性:常见于前列腺癌的转移。混合性,骨转移常见症状,剧烈骨痛50%-90%病理性骨折10
4、%-52%脊髓压迫10%活动严重受限高钙血症10%-20%,骨细胞生理学,破骨细胞前体,破骨细胞,活化,增殖,溶解的骨盐,消化的有机质,H+,蛋白水解酶,成骨细胞,占据吸收空洞,合成,骨基质,钙盐沉积的骨,钙盐沉积,溶 骨,成 骨,动态平衡,RANKRANKL,OPG,H+,骨转移发病机制,骨质破坏吸收增加,修复下降;高钙血症,骨组织破坏塌陷、骨折、肿瘤压迫;高钙血症,骨转移类型,诊 断,骨转移诊断,局部症状,有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表现a或中晚期恶性肿瘤b,筛检ECT,确诊检查X平片或CT 或 MR 或PET-CTc 选择检查骨活检,密切观察定期复诊,骨转移,未确诊骨转移,治疗前评估及治疗,常规
5、检查:全面体检,血常规、血生化、血钙和电解质选择检查:骨代谢生化指标,无,ECT(),ECT(+),有,a : 骨转移的临床表现:骨疼痛、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脊神经压迫、高钙血症等 b: 中晚期恶性肿瘤及高风险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 c. 由于PETCT检查费用昂贵,因此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影像学检查,三、骨转移的诊断,ECT骨显像 目前广泛用于骨转移的早期筛选,但特异性不高,且不可以用作骨转移瘤病灶的疗效评价。 MRI 是一种骨转移早期诊断手段 ,MRI特异性也不高,不宜用作药物的疗效评价。X摄片和CT扫描 是骨转移的影像学确诊检查方法,也是目前可评价骨转移临床
6、疗效的主要检查手段 。,X线平片 骨转移诊断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方法敏感度低,仅44%50% CT扫描 骨转移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 MR扫描 骨转移诊断敏感度高,特异度较高注:由于骨转移影像学确诊的要点指标是骨破坏,而MR在此方面不足,因此专家组对MR用于确诊骨转移尚存在争议,常规检查项目:,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初筛诊断方法,非确诊依据敏感性62%98%假阴性率3%8%特异性仅66.7%70%假阳性3340%,PETCT扫描可以在临床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敏感性62-100%,特异性96-100% 活检针对可疑骨转移灶,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或空心穿刺针活检,以明确
7、诊断 骨代谢生化指标 已显示应用前景目前该类指标尚不能作为骨转移诊断的可靠方法,PET-CT应用:,骨标记物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价,目前已有的研究提示NTX、BALP等骨标志物可用作骨转移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SRE发生风险预测。在骨转移的双磷酸盐治疗中,骨标记物的变化也可用作患者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但不同肿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此外,由于骨标记物水平与骨密度状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治疗相关的骨丢失问题,骨标记物的检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筛检,筛检: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癌症患者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高钙血症等症状,建议ECT检查ECT选择用于
8、高风险骨转移恶性肿瘤的分期检查,参考文献:El-Khoury GY, Dalinka MK, Alazraki N et al,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America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Radiology 2000 Jun; 215 (suppl): 283-93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乳腺癌2006年 第一版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李鸣教授口头报告,骨ECT检查 (骨痛、骨折、高钙血症或常规检查) X线/CT/MRI (骨扫描异常),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流程,骨转移,常规检
9、查:血常规、肌酐、血钙、肝肾功能及生化指标胸、腹、骨盆影像学检查,治 疗,骨转移治疗,基础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抗肿瘤治疗止痛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体外照射,放射性核素治疗)双膦酸盐治疗手术治疗高钙血症治疗,抗肿瘤原发病治疗,骨转移瘤的治疗,抗肿瘤化疗,若原发肿瘤对化疗敏感,则 化疗可在极短时间内缓解骨 转移所致的疼痛,2-3周后 ECT检查可发现骨转移灶明 显减少,核素浓集变淡 一般主张,无论原发肿瘤是 否切除,转移灶是单发或多 发,或转移瘤是否切除,均 应根据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 采取联合化疗,I、 抗肿瘤治疗,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疾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多是全身性肿瘤转移的局部表现,对此针对肿瘤的全身性
10、治疗,应成为治疗和控制肿瘤的主要选择。对于不同肿瘤其全身治疗手段又有所不同。但不论哪一种肿瘤骨转移的全身性治疗疗效评价,一定要依据X光摄片、CT扫描结果,遵循排除既往无效方案,优选未用过方案的思路,遵循“效不更方,无效必改”的原则。,是一种有独特作用机制的骨吸收抑制剂, 其特异性靶向核因子 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receptoractivator of NF-B ligand,RANKL) , 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减少骨吸收,增加 骨密度,分子靶向治疗:地诺单抗(denosumab),骨转移瘤的治疗,骨转移瘤的治疗,骨转移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抗雄激素药物;抗雌激素药物;孕激素药物;LH-
11、 RH类似物适用肿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一)、乳腺癌骨转移,1. 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紫杉类、蒽环类、诺维本、健择、希罗达、铂类等。一般选择单药化疗,这样患者耐受性更好,但需要强调的是足量用药。,(一)、乳腺癌骨转移,2. 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骨转移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常用药物: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孕激素类药物、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氟维司琼等。内分泌治疗由于毒性较轻、疗效不逊于化疗,特别适用于受体阳性的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一)、乳腺癌骨转移,3.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对于HER-2过度表达的患者,可以选择针对HER-2的单抗药物赫赛
12、汀 。近年Lapatinib、依瑞莎、贝伐单抗等也显示出对晚期乳癌的突出疗效。,(二)、肺癌骨转移,1. 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的全身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选择药物包括铂类、VP-16、CPT-1、紫杉醇类、多西紫杉醇、健择、异环磷酰胺、拓扑替康、依立替康、诺维本等。其中铂类联合VP-16为一线方案。,(二)、肺癌骨转移,2.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的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主要选择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健择、泰素、诺维本、希罗达、伊立替康等药物,其中以铂类联合其他药物为常用两药联合方案 。分子靶向药物主要为依瑞莎,该药对亚裔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有着突出的疗效。,(三)、前列腺癌骨转移
13、,1. 药物去势 主要为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抑那通等 。2. 雌激素类药物 包括已烯雌酚、聚磷酸雌二醇、炔雌醇、三对甲氧苯氯乙烯。3. 抗雄激素类药物包括孕激素类药物和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后者包括氟他胺、比卡鲁胺、酮康唑。4. 化疗目前多西他赛联合强的松被认为是唯一可以提高晚期前列腺癌生存率的化疗方案,米托蒽琨和CTX也是经典的方案,但不能提高生存率。,止痛药物治疗,骨转移瘤的治疗,内科治疗药物止痛药物使用原则,首选口服,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细节,骨转移治疗:止痛药物治疗,(推荐级别A,证据类型I,共识推荐),II、骨转移骨痛的镇痛治疗,多数骨转移瘤都伴发不同程度的疼痛,
14、骨转移的镇痛治疗应成为该组患者的基础治疗。对于癌痛的控制理应遵循新制订的WHO三阶梯镇痛新原则,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辅助药物,主要用于轻度疼痛; 第二阶梯包括弱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辅助药物,主要用于中度疼痛; 第三阶梯包括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辅助药物,主要用于中重度疼痛。 其应用的基本原则为当疼痛在前一个阶梯未获得控制时,应进入下一个镇痛药物选择阶梯。一般情况随着应用药物阶梯的提高,药物相关的毒副反应也增多,因此要注意药物毒副反应的对症处理 。,常用的镇痛药物,1. 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包括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萘普生、塞来昔布、氯诺昔康等。2.
15、阿片类止痛药包括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羟考酮控释片、吗啡即释片、可待因、美沙酮等。3. 辅助用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类药、神经弛缓剂,糖皮质激素等 。,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治疗:双膦酸盐治疗,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的地位基础用药不能取代现有的疼痛治疗不能取代放射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双膦酸盐临床疗效,Meta分析:绝大部分研究结果支持双膦酸盐可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双膦酸盐降低锥体骨折、非锥体骨折、复合型骨折、骨转移病灶的放疗、高钙血症有显著意义,骨转移治疗:双膦酸盐,证据水平推荐级别推荐治疗骨转移疼痛:IA共识推荐降低骨相关事件:IA共识推荐治疗高钙血症:IA共识推荐,骨转移治疗:双膦
16、酸盐,氯膦酸盐1600 mg/d,口服;或 氯膦酸盐注射液 1500mg/d,iv 4h,改口服帕米膦酸盐 90 mg iv 2h 34周;唑来膦酸 4 mg iv 15min,3-4周伊班膦酸 6mg iv,3-4周,骨转移治疗:双膦酸盐,双膦酸盐的用药时间开始用药时间:确诊为骨转移即开始应用持续用药时间:建议持续用药6个月以上停药指针: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骨转移治疗:双膦酸盐的不良反应,流感样症状(如发热、疲乏、寒战、骨关节痛和肌痛)胃肠道反应(如恶心、消化不良、腹痛和食管疾病)低磷血症(无明显临床症状)肾功能不良(监测肾功能)下颌骨坏死(保持口腔清洁及慎行口腔外科治疗),骨转移瘤的治
17、疗,内科治疗双膦酸盐,原理 吸附于矿物质的结合位点上,干扰破骨细胞的附着 被破骨细胞摄取,抑制溶酶体酶及前列腺素等的合成, 致破骨细胞功能下降 抑制成骨细胞介导的细胞因子如IL-6、TNF的产生,组 织破骨细胞的修复 诱导破骨细胞凋亡,作用 以及可预防和治疗骨破坏病变 可预防高钙血症 可缓解疼痛 但对于改善生存率没有贡献,双膦酸盐作用于肿瘤转移的不同阶段,Adapted from Mundy GR, et al.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2;2:584-593.,间接抗肿瘤,直接抗肿瘤,抑制骨吸收,双膦酸盐的使用适应症和用药时机,Hillner BE, Ingle J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恶性肿瘤 转移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