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
《学校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管理心理学,主讲人:师玉生2007.,课程的结构:,第一章:绪论,介绍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内容。第二章:个性心理与管理,介绍个性的基本理论与如何根据个性差异进行管理。第三章:教师积极性的激励,主要介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第四章:教师心理与管理;第五章:学校中的群体心理;第六章: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第七章:学生心理与管理;第八章:学校领导心理;第九章:学校组织心理。,第一章 绪论,一.学校管理与人的心理的关系1.人是管理活动中的核心要素。2.学校管理与人的心理活动紧密联系。二.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学校管理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
2、象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理、学校领导心理、学校组织心理、人际交往。,三.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及特点,1.科学管理阶段。时间: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美国的泰勒。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特点:侧重于工作的操作和效率的研究。 2.行为学派阶段。时间:20世纪30-5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著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等。 特点:重视人的社会和心理需要,注重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改善。 3.科学原理阶段。时间:20世纪50年代。 特点:重视人的行为研究,满足职工需要,改进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三.管理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及特点(续),4.管理科学阶段。时间:2
3、0世纪40-70年代(与科学原理阶段平行发展)特点:强调系统分析的管理特点,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管理领域。 5.综合性的现代管理阶段。时间: 20世纪70年代后特点:综合各派理论与研究成果,汲取多学科的知识而形成综合知识体系。,四.学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研究与揭示学校管理活动中个体成员的心理特点与规律.研究学校群体心理、人际关系与学校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的心理规律.研究学校领导个体及集体心理特点规律.研究学校组织心理、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五.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4.实验法,第二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第二章个性心理与管理主要
4、包括:个性概述、个性差异与管理、心理测量三个问题。,第一节 个性概述,一.个性、个性和人格的区别 (一)个性概述 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1.个性的特点(1)个性具有整体性(2)个性具有稳定性 (3)个性具有独特性,2.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现象 ,3.个性的差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相适应理论认为 :1.每个人的个性都具有差
5、异。2.只有当环境与人的个性特点相匹配时,人的价值才会表现出来。,第二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一.气质差异与管理(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气质在人的个性中是最稳定也就个性中最突出的特点 (二)气质的类型及特点气质类型一般特征表 : 第一个竖项是气质的类型:有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在表的横向感受性、耐受性、不随意反应、反应性,.胆汁质气质特点:精力充沛,热情果敢。情绪变化快而且强烈,这样的人承受力比较强,对这样的人在管理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轻易激怒对方。 .多血质气质特点:好动、外向、富有朝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这样人的优点是活泼、
6、乐观、思维敏捷、对环境适应性强。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见异思迁。 .黏液质气质特点: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相对来说前两种气质的人来说显得较慢。比较内向、冷漠 ,这种人的优点是自制力强,坚韧、塌实,不惧怕困难。缺点是缺乏朝气和主动性。 .抑郁质气质特点: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敏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孤僻。这样的人情绪体验比较深,细腻而持久 ,抑郁质并不是没有优点,观察仔细、办事谨慎、能持久都是优点。,(三)根据气质的特点在管理中总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具有中性的特点。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成就大小。 3.不同气质类
7、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 4.气质是人最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不易改变。 5.气质虽然稳定,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和控制的。,二、性格差异与管理,(一)性格的概念 我们日常所说的性格与心理学中的性格不完全相同。心理学中的性格实际上指一个人的品德 , 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成分。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是说人的性格受社会、历史及道德规范的制约,与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观等联系密切,代表着人的本质属性。,(二)性格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三
8、)性格的类型及其特征,1.机能类型 2.内外倾向型 3.顺从性与独立型 4.优越型与自卑型,(四)性格差异与管理,1.性格与人际关系 2.性格与创造力、竞争力 3.性格与效率 4.性格与领导类型,三.能力的差异与管理,(一)能力概述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能力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能力实际上是指个人从事相应活动的能力。 能力有两种涵义:其一指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其二指潜在的能力,即需要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和达到的熟练程度。,(二)能力的种类,1.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
9、力3.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三)能力差异与管理,.能力差异的表现()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早晚的差异,.依据能力的差异在管理中注意的问题,1.掌握好各类职工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人才2.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职工职业技术教育和进行能力的训练3.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量材录用4.全面了解人的能力特点,便于贯彻正确的用人原则,第三章 教师积极性的激励,第一节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分析第二节教师积极性的激励第三节教师挫折心理与管理,第一节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分析,一.积极性及心理结构(一)积极性的概念积极性是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心理学中的积极性是指心理能动状态下的行
10、为动力表现。它主要包括任知、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的兴奋活跃状态,表现为多中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发生及其能动程度。积极性是人的动力系统,它具有动力性、方向性和绩效性。,(二)积极性的心理结构,积极性是人的动力范畴,属于人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态度与人生目标等。,1.需要 2.动机 3.目标4.三者关系,第二节 教师积极性的激励,一. 激励的概念(一)激励简言之就是激发和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人的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二)激励的过程,需要(紧张)、诱因(刺激)动机目标行为需要满
11、足如:饥饿食物找食物找到食物,二.激励理论概述,激励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它们是: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一)容型激励理论,内容性激励理论主要侧重于研究需要的内容、结构、特征及动力作用。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全名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为“双因素理论”。()首先是对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进行了修正。传统观念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赫茨伯格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
12、有不满意。()赫茨伯格将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叫做保健因素,将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的积极性和行为 保健因素就是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及各种认识关系的处理。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使职工得到激励,调动其积极性。它们主要包括工作的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等。,3.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麦克莱兰认为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
13、,还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成就需要就是有追求卓越,实现高的奋斗目标,争取成功的欲望。权力需要是一种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二)过程型激励理论,所谓过程型激励理论是指它的研究侧重于需要如何引起动机,进而推动行为并导向目标的过程。这种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1.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1964年在他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它是研究目标与激励关系的一种理论。弗鲁姆认为激励就是掌握人的行为、目标与方向的选择过程。他认为目标对人的动机激发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决定于所定目标的价值和期望的概率两个因素。激励的力量=目标的价值 期望的概率 m
14、= v e。,2.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 1965年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一理论主要研究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的要点:公平理论认为职工被激励的程度不仅受其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这里的相对报酬是指本人的收入与相类似的工人的收入的比较。,公平关系模式: 自己的收益 他人的收益自己的收益他人的收益 =自己的投入 他人的投入 自己的投入 他人的投入 自己的收益 他人的收益 自己的投入 他人的投入,(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是研究人的行为怎样有效地转变和矫正,如何把消极行为变为积极行为的理论。强化理论是美国哈佛大
15、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在古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的理论。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两类:一类是应答行为,它与生具来,属于不学就会的本能行为。第二类是操作行为,是必须经过学习而发生的行为。强化的作用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三、“全面激励”理论探索,在吸收国内外有关激励理论长处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学校管理实际的激励理论,也许是必要的。 作为一个系统,激励至少包含这样一些因素:一是人,即激励主体与客体。二是时空,即激励过程与相应环境。三是方式与内容。怎样处理好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全面发挥它们在激励中的作用,实际上涉及全面激励问题。下面对由全“员”激励、全“程”激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管理心理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