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常用药物总结课件.ppt
《呼吸科常用药物总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科常用药物总结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呼吸科常用药物总结,呼吸科,1,2,3,4,5,化痰,平喘,止血,呼吸科常用药物,6,抗感染,止咳,退热,一、止咳药物,中枢性镇咳药,外周性镇咳药,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一过性口腔和咽喉部麻木感。,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福尔可定。,苯丙哌林、甘草合剂、咳嗽糖浆,长期应用产生依赖性。呼吸微弱、呼吸缓慢或不规则。,二、化痰药物,(1)多糖纤维素分解剂:溴己新、氨溴索。,促使脓性痰中DNA分解,使脓痰黏度下降。,吸入后与黏蛋白的双硫键结合,可使黏蛋白分子裂解,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黏性痰液化而易于咳出。不仅能溶解白色
2、黏痰,也能溶解脓性痰。,促使黏膜痰中酸性黏蛋白纤维裂解,导致糖蛋白肽链断裂,形成小分子物,减低痰液的黏稠度。,(2)黏痰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3)含有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酶类:糜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4)黏痰调节剂:羧甲司坦、厄多司坦。,分裂黏蛋白、糖蛋白多肽链上等分子间的二硫键,使分子变小,降低痰液黏度。增加黏膜纤毛转运,增加痰液的排出。在细胞水平上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分泌增加,而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生成减少,从而降低痰液的黏滞度。,三、平喘药种类,强的松,甲强龙,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性2受体激动药+糖皮质激素复合剂(
3、舒利迭 )(信必可),茶碱、氨茶碱、多索茶碱,喘定,孟鲁司特钠扎鲁斯特,三、平喘药主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感染、血糖升高,骨质疏松、青光眼、肾上腺功能抑制。吸入:口腔真菌感染(鹅口疮)、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炎性皮疹、腹痛、头痛、过敏反应、肢体水肿、肝功异常,口干、便秘、瞳孔散大、视物模糊、眼压升高、眼睑炎、排尿困难、心悸。,高剂量: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悸,口腔真菌感染(鹅口疮)、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过度兴奋、呼吸急促、震颤和眩晕心动过速、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而致死,四、退热药-NSAIDs,其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抑制COX-2,抑制PG,抑制炎症介
4、质释放;抗血栓作用及多数不良反应与抑制COX-1有关,赖氨匹林对乙氨基酚消炎痛(引哚美辛)布洛芬(芬必得),1胃肠道反应,故溃疡病患者应禁用。2凝血障碍,出血3过敏反应 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4肾损害。,作用机制,不良反应,药物,五、止血药作用机制,(1)垂体后叶素,(2)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3)酚磺乙胺,直接收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尤其对内脏血管,还可降低门静脉压和肺循环压力,有利于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止血,类凝血酶能活化因子、和,并刺激血小板的凝集;类凝血激酶在血小板因子存在下,可促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也可活化因子,并影响因子,使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也能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
5、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达到止血效果,能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从而防止其激活,保护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降解而达到止血作用。,(4)氨甲苯酸,五、止血药不良反应,给药过多或过快会引起腹痛、腹泻、血压升高、心率失常、心绞痛、心梗等。硝酸甘油+垂体可避免上述不量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偶见过敏样反应。,本品毒性低,可有恶心、头痛、皮疹、暂时性低血压等,偶有静脉注射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报道。,不良反应极少见。长期应用未见血栓形成,偶有头昏、头病、瞳部不适。有心肌梗死倾向者应慎用。,(1)垂体后叶素,(2)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3)酚磺乙胺,(4)氨甲苯酸,六、常用
6、抗感染药物,(一) -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内酰胺类(二)氨基糖苷类(三)大环内酯类 (四)喹诺酮类(五)林可霉素类(六)硝基咪唑类(七)其他 四环素类、磺胺类及甲氧苄啶、硝基呋喃类、多肽类、酰胺醇类 、夫西地酸(八)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九)抗真菌药,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一)青霉素类药物 1.天然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较窄。 2.半合成青霉素 (1)青霉素V耐酸,可口服; (2)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性菌以及部分G-杆菌;(4)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5)美洛
7、西林、替莫西林抗G-杆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二)作用机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肿胀、变形,死亡。 主要用于:G+、G-球菌及某些G-杆菌感染。(三)典型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与剂量无关。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2.吉海反应(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致症状(寒战、咽痛、心率加快)加剧病原体死亡所致。(四)禁忌证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者。 (五)药物相互作用1.与氨基糖苷类混合后,两者抗菌活性明显减弱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2.可增强
8、华法林的抗凝作用。3.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六)用药监护1.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试选用250-500U/ml的青霉素溶液皮内注射0.050.1ml做所有青霉素类药的皮肤敏感试验。【关于皮试强调几个注意点】(1)无论何种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都须做。(2)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阳性反应者禁用。必须使用者经脱敏后应用,随时做好急救准备。(3)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2. 属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青霉素的有效血浆
9、浓度可维持5h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日分次给药,每隔6h给药1次。3.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滴速( 1)溶剂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pH5.07.5)。(2)水溶液在室温不稳定,应新鲜配制。(3)小容积、短时间单剂量容积为50200ml,不宜超过200ml;静脉滴注时间不宜超过1h既可在短时间形成高血浆浓度,又可减少因滴注时间过长药物裂环分解而致敏。(4)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滴注及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一)作用机制:与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导致细菌细胞壁合成障碍。(二)典型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发生率远低于青霉素。常见皮疹、瘙痒、斑丘疹、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 常用 药物 总结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