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ppt课件.ppt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课件.,1,课前小测:,1、青霉是 生物,其菌体是由 构成,都是通过产生 进行繁殖。单细胞真菌是 。,多细胞,菌丝,孢子,酵母菌,2、比较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无,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异 养,分 裂,个体微小、较大,无,有,异 养,孢子繁殖,4、动物在自然界的三大作用是什么? 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3、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个体吗?营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个体。细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样。因为不含叶绿体。,t课件.,2,疑惑? 1、从古到今,地球上死了很多的人,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遍地横尸的原野,看到的是生机怏
2、然的世界,他们的尸体哪里去了?就算土埋了,掏出的也仅仅是白骨,其他的成分呢? 2、地球的寿命大约是50亿年,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是有限的,但是已经过了46亿年,地球的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应该说二氧化碳气体会越来越少,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渠道补充来的?,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和人都要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呢?,t课件.,3,想一想,议一议,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会不会越积越厚呢?为什么?,森林中的落叶不会越积越厚,因为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等会分解落叶。,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
3、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地球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坟场!,t课件.,4,观察与思考,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食物的腐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能看到,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更是片刻不会停止的。,面包发霉,t课件.,5,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细菌的生活方式是?,是指以分解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和其他有机物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营腐生生活的生物称为腐生物,如大多数霉菌、酵母菌、细菌、放线菌和蘑菇等。,腐生,枯草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取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腐烂。,水果为什么会腐烂?,枯草杆菌(细菌),t课件.,6,动植物遗体,细菌
4、和真菌,分解,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植物,被吃,动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死亡,死亡,吸收,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的循环过程,(简单无机物),(复杂的有机物),细菌和真菌把复杂有机物变成简单无机物如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地球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坟场!,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光合作用),生物,t课件.,7,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真菌和细菌促进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的循环,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t课件.,8,归纳总结,在自然界的物质
5、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 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讨论: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们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用于制造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t课件.,9,腐生,以分解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和其他有机物来维持自身正常生 活的一
6、种生活方式。,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多样,除了腐生之外,还可寄生。,动动脑,小猫把鱼内脏埋在土里,过一段日子,小猫再挖开泥土,内脏不见了,你能告诉小猫,着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现象对自然界有何意义? 在适宜的条件下,内脏被土壤中腐生细菌分解了。细菌把内脏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体所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又可被动物所利用。可见,这种现象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t课件.,10,1、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3、它们分解的物质是活的吗?不是,是生物的遗体,思考:,2、细菌和真菌的是怎样生活的?主要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细菌和真菌利用现成的有机
7、物(养料)来生活,属于异养型生物。腐生:是以动植物的尸体及它们的排遗物(如粪便)、残枝落叶为营养物质来源的。即从死的动植物吸取养料叫腐生。 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寄生: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吸取营养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的生活方式。即从活的动植物吸取养料叫寄生 。,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促进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物质循环.,t课件.,11,细菌和真菌主要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点拨:细菌和真菌主要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即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根据获取有机物的方式不同,异养又分为寄生和腐生。 寄生: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吸取营养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的生活方式。 寄生:从另一
8、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吸取营养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的生活方式。 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t课件.,12,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的,它们能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这种现象叫做寄生。例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图5-48);,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引起人患病:,链球菌(细菌),谈一谈:你还知道哪些疾病与细菌有关吗?,此外,鼻窦炎、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痢疾等都是细菌引起的。,“损人利己”的细菌,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慢性扁桃体炎表现为咽部干燥,有堵塞感,分泌物
9、粘,不易咳出,口臭,其反复发作可诱发其他疾病 .,扁桃体化脓,扁桃体炎,有害,t课件.,13,细菌:链球菌,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猩红热,t课件.,14,细菌使人患病,鼻窦炎、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痢疾等都是细菌引起的。 讨论:诱发这
10、些疾病的细菌都是需氧菌,若某同学鼻窦炎发作, 没有条件及时就医,如何自我救助? 用洁净的手巾纸或消毒棉堵住鼻孔,用口呼吸。,t课件.,15,炭疽杆菌,炭疽杆菌感染是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一旦被感染,立即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突然死亡。二战时期,日本在贫穷、落后的中国武汉等地区大量散播炭疽菌,严重摧残我国人民的身体。,被日军炭疽菌感染的受害者杜樟林,世界上最具传染性的细菌弗朗西斯菌,只需要10个就足以使人类染上致命的疾病,炭疽菌感染者,t课件.,16,肺炎,肺炎双球菌,肺炎克氏杆菌,t课件.,17,细菌引起的植物疾病,黑斑病,t课件.,18,真菌,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患手癣、足癣等疾病(
11、图5-49);,“损人利己”的真菌,真菌引起人患病:,有害,足癣,足癣又叫脚湿气, ,即脚湿病,俗称香港脚。是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足癣发生在趾间或足底。表现为奇痒难忍、水疱、糜烂、脱屑,甚至出现裂隙等症状。足癣病人的鞋子、袜子和浴巾等都带有大量的足癣菌。,t课件.,19,真菌,手癣,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患手癣、足癣等疾病(图5-49);,“损人利己”的真菌,臂癣,甲癣(灰指甲),真菌引起人患病:,有害,足癣,t课件.,20,真菌,甲癣,臂癣,手癣:中医称鹅掌疯。它是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先从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
12、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较清楚。,臂癣、甲癣、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都是真菌引起的。 甲癣,即灰指甲,是发生在指(趾)甲上的癣。受病的指甲颜色改变、无光泽、指甲增厚、性脆而易碎,并且由于甲沟发炎,指甲下凹成沟状。,有人借别人的运动鞋穿后,发现脚上出现了水泡而且很痒,经医生诊断为足癣。据此你认为要预防足癣等皮肤传染病,应该怎么做?应该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衣服、鞋子、袜子、手巾等。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不要随意穿他人鞋子,手癣,t课件.,21,棉花枯萎病,小麦叶锈病,水稻瘟病,玉米瘤黑粉病(灰包),真菌会引起植物患病,“损人利己”的真菌,它们都是由
13、真菌引起的疾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从植物体吸收大量营养,使作物严重减产。,t课件.,22,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是指一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吸取后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物;被侵害的生物叫做寄主,也叫宿主。,1、细菌引起人患病,2、真菌使人患病,3、真菌使许多植物患病,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是?,寄生,冬虫夏草?,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自然资源的不断被破坏,食品的供给将日趋紧张。而每年全世界的粮食却有近20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失去食用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是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t课件.
14、,23,寄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自养还是异养?,有些细菌和真菌营 生活,通过从 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_,导致动植物和人_。,活,营养物质,患病,寄生,像以上这些疾病,都是细菌或真菌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这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动植物和人作为宿主,受到伤害。,归纳,填空,80页最后一段,t课件.,24,超级细菌的炼成,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 (NDM-1),“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氏菌”(KPC ),所有抗生素都不起作用,t课件.,25,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生活在一起,都会使动植物得病吗?,九寨沟的枝状地衣,思考:1、什么是共生?2、共生现象中各
15、生物为对方提供了什么?,三、与动植物共生,互利,t课件.,26,什么是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受到很大影响, 甚至不能独立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互利,豆科植物的根瘤,花生的根瘤菌,t课件.,27,豆科植物的根瘤,根瘤菌,豆科植物,含氮物质,有机物,请你探讨:,细菌、真菌与植物共生:,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人们发现:在一些土壤贫瘠的地方种植豆科植物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在农业生产中通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
16、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t课件.,28,地 衣,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真菌菌丝,藻类,水、无机盐,有机物,藻类,真菌,请你探讨:,地衣的横切面,细菌、真菌与植物共生:,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地衣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t课件.,29,针叶林下的枝状地衣,壳状地衣,t课件.,30,形形色色的共生,犀牛和鸟,珊瑚虫和海藻,隆头鱼和“医生鱼”,蚂蚁和蚜虫,t课件.,31,反刍动物以及人体和它们胃肠内里的一些细菌,一些菌类与动物的胃肠道共生。,细菌、真菌
17、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很普遍。例如,在牛、羊、骆驼等食草动物的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同样,我们人类的肠道中也有多种多样的细菌,大部分无害,而有些有益:能够制造维生素。,t课件.,32,细菌、真菌与动物共生:,食草动物胃肠内的细菌,食草动物,+,分解纤维素,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人体,+,制造维生素B12 和维生素K,生存场所和营养物质,生存场所和营养物质,t课件.,33,大肠杆菌,双歧杆菌能改善机体维生素代谢。因为它能产生多种维生素,双歧杆菌通过改变肠道微生态构成,抑制其肠道解硫胺素芽胞杆菌的生长生长
18、,才能彻底改善VB1的缺乏。,双歧杆菌,t课件.,34,鞭毛虫可以分解纤维素,但它们需要生活在白蚁的体内,即鞭毛虫分解纤维素供白蚁消费,而白蚁不仅为鞭毛虫提供生存环境还为它提供生存所必须的养料,这些养料是白蚁对鞭毛虫对木材初级加工后的深加工所获。,白蚁与鞭毛虫,天麻,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可治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疾病。,t课件.,35,t课件.,36,分析与思考:,t课件.,37,腐生:靠分解已死的动植物体,从中获得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影响
19、,甚至死亡的现象。,寄生和共生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点?寄生对一种生物有利,对一种生物有害。共生对两种生物都有利。,t课件.,38,38,38,思考:如果过多服用抗生素,会对肠道内正常菌群产生什么影响?抗生素: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细菌的物质。抗生素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也可以杀死对人体有用的细菌,使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无法生存而出现失衡,从而引发腹泻、便秘等。所以抗生素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服用抗生素时,一定要遵照医嘱,不可过多服用。,请你探讨:,抗生素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生物 上册 细菌 真菌 自然界 中的 作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