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课件.ppt
《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六年十一月,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慈兴华,胜利地质录井公司研究解释中心,钻井的根本目的是找油、找气,要找油、找气就必须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油、气、水层的综合解释是完井地质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岩心、岩屑等各种录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资料,找出录井信息、测井物理量与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试油成果对地下地层的油气水层进行判断,是综合解释的最终目的。油、气层解释合理,能够反映地下实际情况,就能彻底解放油、气层,把地下的油、气资源开采出来为人类服务;反之,如果解释不合理,就可能枪毙油、气层,使地下油、气资源不能开采出来,或者延期开采,以致影响整个油、气田的勘探开
2、发,可见,做好油、气层的综合解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 录,一、综合解释程序二、综合解释原则三、综合解释技术四、原油性质判别方法五、含油丰度评价六、储层可动水分析七、油水系统划分八、综合解释实例,图版法经验公式法神经网络法专家系统法灰色判别法,普遍应用效果不是很好,有的仅在某个地区、对某种类型的油气层有一定效果,原因:不是方法本身不好,而是油气层本身太复杂,受影响因素太多,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除了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更应强调的是遵循科学的评价程序、原则,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地质、录井、测井等资料,有针对性地深入解析油气储层各方面的特征(储层特征、油气性质、含有丰度、含水情况等)后,才能得到
3、理想的评价结果。,一、油气水层综合解释评价程序,1、确定目标层,依据各种测录井特征,将井筒内自潜山顶部至井底的所有可能储层均定为目标层。同时,有邻井时进行地层对比,分析所选目标层与邻井储层的关系。,2、原油性质分析,对每一目标层,依据各种录井资料对有显示井段进行原油密度判断,分析原油性质。,3、含油丰度分析,依据原油性质分析结果和各种资料表征对储层进行含油丰度的判断,4、储层综合评价,依据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结合原油性质、含油丰度评价结果对储层进行综合划分、评价。不易漏掉储层解释,并合理划分储层,5、油气水层判别,依据含油丰度和储层评价结果进行层内、层间、井间对比和综合分析,结合录井特征参数进行
4、油气水层划分,6、油水系统划分,依据油气水层划分结果,结合原油性质、储层物性等进行油水系统划分。,A、综合性原则,二、综合解释的原则,B、针对性原则,C、相对性原则,D、从成藏角度宏观分析的原则,A、综合性原则,各种测、录井资料由于技术条件、适用条件的限制有时出现表征矛盾,必须坚持综合性的评价原则。这样可使我们全面地认识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含油丰度、纵向分布、产能和成藏特征。从原理上讲:气测罐顶气热解地化三种录井方法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这就提示我们,评价时不但要重视三者分析结果的一致性,更要注意其差异性,有时,通过差异性的分析更能反映储层及其含油气的特征。,井口油气的分布状态和相应的录井油气检
5、测技术,B、针对性原则,各种录井资料均有其技术优势不足,在解释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储层物性、不同原油性质有针对性地优化解释参数。,钻井取心储层由于烃类损失较少,油气水信息主要赋存于岩心实物中,因此应主要侧重岩石热解色谱录井、岩石热解录井和棒状色谱录井资料 。,钻井取心储层,B、针对性原则,储层中的油气信息容易进入钻井液,故应侧重的资料为气测资料、钻井液棒状色谱资料和定量荧光资料。,非取心高渗透储层,B、针对性原则,储层中的油气信息主要残留在岩屑中。应侧重的资料为罐顶气、地化和定量荧光资料,非取心低渗透储层,B、针对性原则,由于烃类损失较少,应侧重资料为气测、岩石热解资料和棒状色谱资料。,重稠质含油
6、层,C、相对性原则,坚持利用层内、层间、井间对比和录井多参数综合分析技术,进行油水可动性分析。具体实例将在下面评价技术中详细介绍。,D、从成藏角度宏观分析的原则,1、充分分析、掌握区域及局部的地质特征(地层、构造、沉积相)2、从生、储、盖、运、圈、保各方面逐一分析(特别是较新的探区)3、充分吸收、利用石油地质的新理论、新技术(如深盆气理论、低熟油理论、煤成烃理论、复式油气聚集理论、多样性潜山成藏理论,在同一油水系统内,对比层内、层间、井间不同物性段的含油丰度:若储层物性与含油丰度呈正相关,则预示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否则,为含油水层或水层。,层内对比分析法层间对比分析法井间对比分析法多参数综合
7、分析法,依据各种录井资料结合测井资料对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和含油气丰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直接利用各参数所表征的油藏物理意义,综合分析油气水层。例如:利用定量荧光、岩石热解色谱、地化等资料分析原油性质和含油气丰度;利用气测和罐顶气资料分析油气活跃性;利用岩石热解色谱、棒状色谱和罐顶气某些参数分析可动水的存在等。,三、综合解释中几种有效的技术方法,33593364m,地化(岩石热解)分析、定量荧光分析含油丰度高。但从层内物性与含油气丰度对比关系看,该段含油气丰度与储层物性呈反相关特征,应为含油水层或水层特征。,层内对比分析法实例,综合分析认为33593364m的显示应为低渗透层中的束缚油显示。故综
8、合解释将该段解释为水层,对应该段试油,日产水24.1m3,未见油花,结论为水层。,用层内对比分析法识别残余油藏,根据储层内部流体分布规律,储层内部各渗透带的物性与可动油丰度、轻烃含量呈正相关的是正常油藏,反之为残余油藏。,6号层为II类层,7号层为I类层,且7号层厚度大于6号层。若储层不含可动水,按照油气充注储层的原理,7号层的含油气丰度要高于6号层,但气测显示结果表明,6号层的油气活跃性要高于7号层,综合分析认为7号层应具有含可动水的特征,综合解释时依据储层含油气丰度特征和层间对比分析结果将6号层解释为油层,将7号层解释为油水同层。,层间对比分析法实例,四、原油性质识别方法研究,原油性质分析
9、是含油丰度评价的基础。同时对划分油水系统、分析储层产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原油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原油性质,故目前对下古生界潜山原油性质的分析,主要由录井资料判断原油密度来完成。常用的录井技术有: 地化(岩石热解)定量荧光罐顶气岩石热解色谱,1、技术原理及分析方法,地化录井所测的直接参数为储层内不同温度区间的烃类含量,表征不同温度区间烃类含量和性质的峰高和峰形所表征的地化意义不同,根据峰高和峰形特征可大致判断原油密度。,各峰地化意义: S0气体峰;S1汽油峰;S21煤油、柴油峰 ; S22蜡、重油峰;S23胶质沥青质峰。 所谓地化轻重比指数, 对“三峰”: 即PSS1/S2 对于“五峰”而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气 综合 解释 评价 方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