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课件.ppt
《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课件.ppt(1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第二节 工具酶与基因载体,第三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技术,第四节 基因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一、基因工程的概念与主要内容,二、基因工程的发展概况,元素组成:C、H、O、N、P(9%10%),分子组成三部分,碱基(base):嘌呤碱,嘧啶碱戊糖(ribose):核糖,脱氧核糖磷酸(phosphate),二、核酸的化学组成,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核酸中的碱基分两类:,(1)嘧啶碱:胞嘧啶(C) 尿嘧啶(U) 胸腺嘧啶(T)(2)嘌呤碱:腺嘌呤(A) 鸟嘌呤(G),核苷脱氧核苷,碱基,种类:,核苷,核糖,核苷酸(ribonu
2、cleotide),核苷/脱氧核苷,磷酸酯键,核苷酸的结构:,磷酸,5端,3端,核酸,复制(replication)是指遗传物质的传代,以母链DNA为模板合成子链DNA的过程。,亲代DNA,复制,子代DNA,参与DNA复制的物质,DNA复制系统,底物dNTP,聚合酶DNA-pol,模板解成单链单链的DNA母链,引物与模板互补的RNA片段,其它酶和蛋白质因子,底物(substrate): dATP, dGTP, dCTP, dTTP,聚合酶(polymerase):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简写 为 DNA-pol,模板(template) : 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引物(primer): 提
3、供3-OH末端使dNTP可以依次聚合,解螺旋酶引物酶单链DNA结合蛋白DNA连接酶等,半保留复制:新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一条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是新合成的,转录 (transcription),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RNA,DNA,此过程把DNA的碱基序列转抄成RNA 。,编码链,模板链,一、基因工程的概念与主要内容,(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运用酶学方法,将外源基因与载体DNA在体外进行重组,将形成的重组DNA转入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其中复制表达,从而改造生物特性,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高新技术。,食品基因工程: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和手段,在分子水平
4、上定向重组遗传物质,以改良食品的品质和性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贮藏加工性状以及感官性状的技术。,(二)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一般分4个步骤。,获得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出能表达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酶,段,子,体,二、基因工程的发展概况,1972年,Berg等首次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切割病毒SV40 DNA和噬菌体DNA,经过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1973年,Cohen将伤寒沙门氏菌抗链霉素质粒与大肠杆菌抗四环素质粒在体外重组,获得异源的重组质粒DNA,并把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中,建立了抗四环素和抗链霉素
5、的大肠杆菌克隆体.,Paul Berg (who shared the 1980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this work).,1972 Stanley Cohen and Herbert Boyer discover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considered to be the birth of modern biotechnology,Herbert W. Boyer, Ph.D.,第一例基因工程实验,1972年美国加州大学的Boyer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一种能够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酶即限制性内切酶,1986年美
6、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进行了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的田间实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已走出实验室,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在农业上,基因工程发展速度势头强劲。据统计,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hm2,增加到4420万hm2,增加了25倍之多。 2000年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中国4个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球种植面积的99.9。 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按种植面积排序分别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我国的农业基因工程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启动,并于20世纪80年代
7、中期开始将生物技术列入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我国正在研究的转基因植物种类达47种以上,涉及各类基因103个以上。目前我国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的6种转基因植物:转基因耐贮藏的番茄、转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矮牵牛、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抗虫棉花和保龄棉等。,第二节 酶和基因载体,基因工程的操作,是依赖于一些重要的酶(如限制性内切酶、核酸酶、连接酶、聚合酶等)作为工具来对基因进行切割和拼接等操作,这些酶被称为工具酶(enzyme of tools)。到目前为止,常用的工具酶有300多种。,基因工程载体(carrier): 在细胞内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运载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的运载体.,一、基因工程的
8、工具酶,种类主要有: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聚合酶核酸酶碱性磷酸酶逆转录酶 等,能将聚核苷酸链的磷酸二酯键切断的酶称为核酸酶。 核酸酶中倾向于将核酸内部的磷酸二酯键切断的酶,称为内切核酸酶。 内切核酸酶中能够识别DNA分子上某些特定的碱基序列并且将其切开的那一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 而核酸酶中从聚核苷酸链一端切割磷酸二酯键的酶称为外切核酸酶。,(一)限制性内切酶,在早期,要进行DNA分子的重组,染色体DNA通过带小孔的针头或通过超声波破碎为0.35kb的碎片,这种方法只是随机地切断DNA,无法确切地得到目的基因。自从在细菌中发现了一种能够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酶以后,分子克隆才真正地得以发
9、展。,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酶,有人称之为“基因工程的手术刀”。 限制性内切酶切点专一,它作用于DNA分子,产生特异的DNA片段。,1、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根据限制性内切酶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分为三种类型。,I型限制性内切酶: 是多聚体蛋白质,具有切割DNA的功能,作用时需要ATP、Mg2+和S腺苷蛋氨酸(SAM)的存在。,切割DNA的方式是:先与双链DNA上未加修饰的识别序列相互作用,然后沿着DNA分子移动,在行进相当于10005000个核苷酸的距离之后在随机位置上切割单链DNA。由于这类酶不能专门切割DNA的某些特殊位点,所以未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大量使用。,型限制性内切酶:,是
10、一类分子量较小的单体蛋白,作用时仅需要Mg2+存在即可维持活性,它可在特殊位点切割DNA,产生具有黏性末端或其他形式的DNA分子片段.这类酶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工程,型限制性内切酶:,一些具有独特的识别方式和切割方法的内切酶,如Mbo,它识别GAAGA序列,然后在DNA的每一条链上识别序列的一侧开始测量一定距离(如8或7个核苷酸)以后进行切割,产生仅有一个碱基突出的3末端(N表示任意一个碱基)。,5 GAAGANNNNNNNN3 3CTTCTNNNNNNN5,I型限制性内切酶、 型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不固定,不能产生可以利用的DNA片段型限制性内切酶具有可以控制和预测的位点特异性切割的性质,并且产
11、生固定的DNA片段。基因工程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型限制性内切酶。,2、型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与作用特点,其命名原则是:,用具有某种限制性内切酶的有机体学名缩写来命名,即:有机体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和种名的前两个字母(小写,斜体)构成基本名称;株系数字通常都省略,但如果酶是存在于一种特殊的菌株中,在基本名称后面还应该加上菌株的名称符号;罗马数字用来表示从同一个细菌中分离出来的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例如,EcoR I中的Eco表示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分离出来的,R代表大肠杆菌的R株, I表示从中分离出的第一种限制性内切酶。,从流感嗜血菌(Hacmophilus
12、 influcnzac)中菌株d分离出来的3种限制酶,分别为HindI、Hind、Hind。,EcoRI是最早发现的型限制性内切酶,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鉴定出来的。EcoRI可特异地结合在一段6个核苷酸的DNA区域里,在每一条链的鸟嘌呤和腺嘌呤之间切断DNA链。DNA链经EcoRI对称切割后会产生两个单链末端.,型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位点特异性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特异序列,并在特异部位上切断DNA分子。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可以是4个、5个、6个、8个甚至更多的碱基对。这些DNA序列大多呈回文结构,也就是说,序列被正读和反读是一样的。,由于DNA具有双螺旋结构,识别核苷酸序列只能从 5末
13、端向3末端读其碱基序列,因此,在识别序列的两条核苷酸链中碱基排列次序是完全相同的,这种结构称回文结构。,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方式,限制性内切酶按其切割双链 DNA方式分为两种:黏性末端和平整末端。,黏性末端:限制性内切酶错位切割DNA双链而形成互补的单链末端。或双链DNA中没有配对的碱基末端,被称为黏性末端,平齐末端:有些限制性内切酶在同一位点平齐切割DNA两条链,而形成两端平整的DNA分子.,cDNA是在逆转录酶催化作用下,在体外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互补DNA。,从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所有的mRNA,接着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随之将cDNA与相关载体连接,使每一个cDNA分子都与
14、一个载体分子连接成重组DNA。然后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得到分子克隆的混合体,这样一个混合体就称为cDNA文库。,cDNA文库:指某种特定细胞及特定状态下的全部cDNA克隆。,2、DNA连接酶,DNA连接酶: 能将两段DNA拼接起来的酶,该酶催化DNA相邻的5磷酸基和3羟基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DNA单链缺口封合起来。 大肠杆菌和动植物细胞中都有DNA连接酶。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连接酶主要有:T4DNA连接酶和大肠杆菌连接酶,而以前者为最常用。,T4DNA连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的单个多肽链,是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而产生的。在连接反应中多以ATP为辅助因子。,3、DNA聚合酶 (D
15、NA polymerase),基因工程中常用的DNA聚合酶有:大肠杆菌聚合酶I(全酶);大肠杆菌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片段);T4噬菌体DNA聚合酶;T7噬菌体聚合酶及经修饰的T7噬菌体聚合酶(测序酶);,在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常被分为DNA聚合酶I、三类。DNA聚合酶I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工具酶。,耐热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末端转移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也属DNA聚合酶);逆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DNA连接酶与聚合酶的区别,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
16、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不需要模板。,(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全酶),DNA聚合酶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9000,是一条约100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它具有三种活性:,5 3 DNA聚合酶活性;3 5外切核酸酶活性;5 3 外切核酸酶活性。,核酸外切酶活性,3 5外切酶活性能辨认错配的碱基对,并将其水解。,5 3 外切酶活性能切除突变的 DNA片段。,合成中的DNA分子,(2)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Klenow片段),Kle
17、now片段是用枯草杆菌蛋白酶裂解完整的DNA聚合酶I产生的,也可通过克隆技术而获得。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6000,为一条单多肽链。 具有5 3聚合酶活性和3 5外切酶活性,而无5 3外切酶活性。,Klenow片段的主要用途,补平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产生的3凹端;用32PdNTP补平3凹端,对DNA片段进行末端标记;对带3突出端DNA进行末端标记;cDNA克隆中,用于合成cDNA第二链;在体外诱变中,用于从单链模板合成双链DNA;应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3)T4噬菌体DNA聚合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4000具有53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核酸酶活性但其35外切酶活性对单链DNA
18、的作用比对双链DNA的作用更强,而且外切核酸酶活性比Klenow片段要强200倍。,主要用途,补平或标记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的3凹端;对带有3突出端的DNA分子进行末端标记;标记用作探针的DNA片段;将双链DNA的末端转化成为平端;使结合于单链DNA模板上的诱变寡核苷酸引物得到延伸,(4)T7噬菌体DNA聚合酶及其改造的测序酶,该酶是所有已知DNA聚合酶中持续合成能力最强的一个,它所催化合成的DNA的平均长度要比其他DNA聚合酶催化合成的DNA平均长度大得多。它的35外切核酸酶活性约为Klenow片段的1000倍,但它没有53外切核酸酶活性。,主要用途:,用于拷贝长段模板的引物延伸反应
19、;通过补平或交换(置换)反应进行快速末端标记。,(5)耐热DNA聚合酶(TaqDNA),相对分子质量为65000是一种耐热的依赖DNA的DNA聚合酶。具有53外切核酸酶活性主要用途:DNA测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DNA片段进行体外扩增,。,(6)末端转移酶,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分子的3-OH末端上催化作用不要求有模板,但需有Co2+的存在。末端转移酶可给一些DNA分子的3-OH末端接上寡dA或dG;另一些DNA分子的3-OH末端接上寡dT或dC,混合这些分子,即可使同聚物尾部退火形成环状分子。主要用途:,给载体或cDNA加上互补的同聚尾;DNA片段3末端的放射同位素标记。,4.碱
20、性磷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是催化从单链或双链DNA和RNA分子中除去5磷酸基,即脱磷酸作用。,在基因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BAP: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另一种是CIP:从牛小肠提取的。两种酶反应均需要Zn2+。由于BAP耐热,而CIP在70加热10分钟或经酚抽提则失活;CIP的特异活性较BAP高10-20倍,因此,CIP应用更广泛。,主要用途:,去除DNA和RNA的5磷酸基,产生5羟基末端,然后在T4多聚核苷酸激酶催化下,用-32PATP进行末端标记,继而进行序列分析;去除载体DNA两末端的5磷酸基,防止载体DNA自我环化,提高DNA重组率。,5. S1核酸酶,是一种特异性单链核苷酸外
21、切酶,能降解单链DNA和单链RNA,不能降解其双链DNA或RNA的杂合子。,主要用途:,去除DNA片段的单链突出端,使之成为平端;去除cDNA合成时形成的发夹结构;进行S1核酸酶保护试验,分析转录产物;成熟 mRNA与基因组DNA杂交后,结合S1核酸酶水解,可确定内含子在基因组DNA中的定位;修整渐进性删除突变的末端。,6.逆转录酶 (reverse transcriptase),逆转录酶又称依赖RNA的DNA聚合酶。该酶催化以单链RNA为模板生成双链DNA的反应。由于这一反应中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正好与绝大多数生物转录生成方向(即以DNA为模板转录生成RNA的方向)相反,所以此反应称为逆转录
22、作用。,逆转录酶具有三种活性:,RNA指导的DNA合成反应;DNA指导的DNA合成的反应;RNA的水解反应。,二、基因工程载体,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以下特征:,(1)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独立和稳定的DNA自我复制。在外源DNA插入其DNA之后,仍能保持稳定的复制状态和遗传特性。,(2)易于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并进行纯化。,(3)在其DNA序列中有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单一酶切位点,这些位点位于DNA复制的非必需区内,可以在这些位点上插入外源DNA,但不影响载体自身DNA的复制。,(4)具有能够直接观察的表型特征,在插入外源DNA后,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重组DNA选择的标志。,常见的基因载体有: 细菌质
23、粒载体噬菌体载体柯氏质粒载体病毒载体 等,(一)质粒载体 (plasmid),质粒:是存在于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稳定遗传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质粒DNA分子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特定情况下又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子一代。,质粒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也存在于某些真核细胞中。一个细胞内质粒的数量变化很大,有一至几个,也有几十个,甚至数百个。,质粒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不到1kb,大的超过500kb。几乎所有的细菌株系都含有质粒。 质粒的类型 F质粒:携带帮助其自身从一个细胞转入另一个细胞的信息质粒 R质粒:表达对一种抗生素抗
24、性的质粒;降解质粒:携带参与或控制一些不同寻常的代谢途径基因的质粒,质粒的命名:,通常用一个小写的p来代表质粒,而用一些英文缩写或数字来对这个质粒进行描述。 以PBR322为例,BR代表研究出这个质粒的研究者Bolivar和Rogigerus,322是与这两个科学家有关的数字编号。,构建一种质粒载体,对质粒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质粒载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尽可能小。,(2)应该有用来克隆外源DNA的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3)应该有一个或多个选择标记基因。,(5)具有复制起始点,(4)质粒拷贝数较高。,几种常用的质粒载体,1、质粒载体pBR322,2、质粒载体pUCl9,3、酵
25、母质粒载体,4、农杆菌质粒栽体,(1)土壤农杆菌Ti质粒 (2)土壤发根农杆菌Ri质粒载体,(二)噬菌体载体,细菌质粒载体最大可以克隆的DNA片段一般在10kb左右,若要构建一个基因文库,往往需要克隆更大一些的DNA片段,为满足这一要求,人们把噬菌体发展成为一种克隆载体。,1.噬菌体的特点,噬菌体(phage):寄生在细菌中的病毒,又称细菌病毒。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头部外壳内的DNA组成。,噬菌体作为载体,可插入1020kb甚至更大的一段外源DNA片段。由于噬菌体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有利于目的基因的扩增,从而成为当前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中噬菌体就是目前基因克隆中最常用的一种。,2.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工程 食品 产业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