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件.ppt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变化三、高中课程建设的变化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4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3,为什么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呢?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
2、质量。,(二)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教育供给矛盾已经转移;发展中转型,转型中发展。教育重心开始调整:规模内涵数量质量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培养人”,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脉络,上世纪末,20012004年,2011年,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范围开展课程实验,修订义务课程标准,2014年,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三)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待进一步落实,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传播了先进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内容;高度重视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积极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学校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义教课改十七年,高中课改十三年:,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义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高中通用技术课设置寥寥;综合实践活动“集体放羊”;课堂教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综合素质评价“走过场”;学校的课程自主权比改革前还少;有些地区和学校改革的最终形势:教材的“更新换代”。,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在实践中并未全面落实。,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
4、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考试招生改革举措,(1)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
5、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2)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3)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4)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5)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
6、7号)。,(二)带来的主要变化,(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业水平考试全覆盖,14个学科全部考。(2)突出学生的选择,即“两依据一参考”。依据高考语、数、外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3)文理不分,文理兼修,文理兼考。,无论从本次高考改革方案本身来看,还是从先走一步的浙江和上海的试点情况来看,都清晰地反映出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的挑战前所未有,对中小学特别是普通高中的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均提出了更为明确、更高的要求,甚至形成了倒逼之势。 只有把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一揽子改革方案,相得益彰,才能使两项改革形成合力,取得更好的改革实效。,三、高中课程
7、建设的新变化,(一)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核心素养作为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最为关心的重要主题之一,成为21世纪国际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框架(课题组,2016),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二)修订普通高中课程,1.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性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任务,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
8、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培养目标,2.调整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不再强化学习领域,保留科目,改变原来以固定大小的模块呈现课程的方式,强调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灵活确定呈现方式。,(2)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保留现行方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分类。,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以及学校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旨在进一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而不考、学而备考或学而助考”,必修课程的拓展或深化,旨在进一步强化基础,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高考和学业水平选科考试范围“选修选考”,奠定国民素质的共同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必考范围“全修全考”,(3)
9、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高中普及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需要,同时为了扩大学生选择学习的空间,高考制度改革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专业倾向,需要与之相适应地安排课程,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必修课程占比情况,必修占比仍显偏高,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依据、出发点三个不争的事实:(1)中国是分科课程为主的教育;(2)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3)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课程的贡献。落实“立德树人” 必须的策略:(1)基于中国分科教育的实际;(2)充分挖掘每一学科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贡献,让每一学科发挥好育人功能。,分析各学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核心 素养 学校 课程设计 实施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