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可的松的工业生产工艺课件.pptx
《氢化可的松的工业生产工艺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化可的松的工业生产工艺课件.pptx(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氢化可的松的生产工艺原理,(13-1),目录,1、概述2、合成路线及其选择3、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4、原辅材料的制备、综合利用5、污染物治理,概述,氢化可的松为白色或近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初无味,随后有持续的苦味,遇光渐变质。不溶于水,微溶于氯仿,能溶于乙醇(1:40)和丙酮(1:80)。 氢化可的松为糖皮质激素类的典型代表药物,可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及抗过敏等药理作用。 氢化可的松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胶原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过敏性疾病、阿狄森氏病与昏迷、休克、严重感染的抢救等。,氢化可的松,化学名为11,17,21-
2、三羟基 孕甾-4-烯-3,20-二酮。氢化可的松又称皮质醇(Cortical)。按照结构特征归属为5-孕甾烷。,它是 由A, B. C和D四环稠合而成的环戊烷并多氢菲的四环基本骨架,氢化可的松的定位规则如图所示,环上C8、C9、C10、C11、C13、 C14、C17均为手性碳。,(13-1),合成路线及其选择,氢化可的松 在脊椎动物的体内由肾上腺皮质产生,内源性氢化可的松生物合成途径是由胆固醇(Choleterol)经17-羟基黄体酮在酶催化下生物转化而成。人们最初只能通过繁杂的提取方法从肾上腺皮质组织中得到很少量的氢化可的松在阐明其结构后,逐步发展出一些新的生产途径,这些途径的特点是化学合
3、成步骤与微生物转化相结合。,氢化可的松的全合成需要30多步化学反应,工艺工程复杂,总收率太低,无工业化生产价值。 目前国内外制备氢化可的松都采用半合成方法。即从天然产物中获取含有上述甾体基本骨架的化合物为原料,再经化学方法进行结构改造而得。 甾体药物半合成的起始原料都是甾醇的衍生物。如从薯蓣科植物穿地龙、黄姜得到薯蓣皂苷配基,从龙舌竺中得到番麻皂素以及羊毛脂中得到胆固醇。这些都可以作为合成甾体药物半合成原料。,薯蓣皂苷配基(13-7)立体构型与氢化可的松(13-1)一致,A环带有羟基,B环带有双键,易于转化为4-3-酮的活性结构。合成工艺已相当成熟。我国薯蓣皂苷配基资源丰富,产量仅次于南美洲国
4、家墨西哥。,(13-7),(13-1),剖析二者的化学结构,可知需除去薯蓣皂苷配基中的E环(四氢呋喃环)、F环(四氢吡喃环),薯蓣皂苷配基经开环裂解去掉E, F环后,即能获得理想的关键中间体孕甾双烯醇酮醋酸酯(13-12).,(13-7),(13-1),从孕甾双烯醇酮醋酸酯(13-12)到氢化可的松的化学结构,除将C-3羟基转化为酮基,使C-5, 6双键位移至C-4,5位外,需引入3个特定的羟基即11, 17, 21-位羟基。,(13-12),(13-1),这些基团的转化和引入,有的较易进行,如C-3的羟基经氧化可直接得到酮基,且发生氧化反应的同时还伴有5双键的转位。C-21位上含有羰基-活泼
5、氢,可经卤代后再转化为羟基;利用键的存在,可经环氧化反应转化为C-17羟基,并且利用甾环的立体效应使C-17羟基恰好成为-构型。由于在C-11位周围没有活性官能团的影响,欲应用纯化学方法在C-11引入-构型羟基异常困难。一般应用微生物氧化法进行转化。微生物对甾体的羟基化作用是转化反应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氧化反应。利用各种微生物可以在甾核的不同位置上进行羟基化反应。在甾体药物生产中,C-11位的羟基化最为重要,因为C-11位上含氧官能团对可的松类药物的疗效是不可缺少的。 微生物在C-11位上的羟基化反应有11-羟基化和 11-羟基化两种。,本章主要阐述的两条工艺路线都以薯蓣皂苷配基为起始原料,经
6、孕甾双烯醇酮醋酸酯(13-12)环氧化得到中间体(13-13)后,再经沃氏氧化(Oppenauer 氧化)得到16,17-环氧黄体酮(13-14)。由16,17-环氧黄体酮合成氢化可的松,根据C-11位上的羟基化反应的不同,即关键中间体不同,将制备氢化可的松的两条合成路概述如下:,一、 经可的松乙酸酯(17,21-二羟基孕甾-4- 烯-3,11,20-三酮-21-乙酸酯)的合成路线 许多霉菌,特别是根霉和曲霉普遍具有11-a羟基化能力而且转化率较高。例如黑根霉菌、蓝色梨头霉等;黑根霉菌可专一性地在16,17-环氧黄体酮的C-11位引入-羟基,因其构型恰恰相反,故还需将其氧化为酮,得到可的松乙酸
7、酯。,可的松乙酸酯(13-15)的合成以薯蓣皂苷配基为原料,经以下反应制备得到。由黑根霉菌先在16,17-环氧黄体酮(13-14)的C-11位上引入-羟基,再用铬酐乙酸把C-11位-羟基氧化为酮基,然后溴代、开环、经氢气/兰尼镍消除溴原子,碘代置换,可的松乙酸酯(13-15),得到可的松乙酸酯后,缩氨脲保护C-11, C-20上酮基;再用硼氢化钾对其进行不对称还原,将C-11位酮基还原为-羟基;脱去C-11, C-20位上保护基和水解C-21的乙酰基,可得氢化可的松。,二、 经化合物S(17,21-二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乙酸酯)的合成路线1952年,Peterson首先发现
8、11-羟基化,即通过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edial)将化合物S(17,21-二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乙酸酯,ReichsteinS ,13-16)C11上引入-羟基,一步发酵转化为氢化可的松,这是制药工业上非常有价值的合成路线。我国生产氢化可的松也采用这样的转化方法,工艺非常成熟,生产菌种为蓝色梨头霉(Absidia Orchidis),转化率为70%左右。,由16,17-环氧黄体酮(13-14)经溴化开环、氢解除溴,碘代 置换,得到化合物S,溴化开环,氢解除溴,化合物S(13-16),碘代置换,(13-14),化合物s,(蓝色犁头霉),生产工艺原理及其
9、过程,以薯蓣皂苷配基(13-7)为起始原料,经孕甾双烯醇酮醋酸酯(13-12), 16,17-环氧黄体酮(13-14)、化合物S(13-16)等中间体制取氢化可的松(13-1)的生产工艺路线如下:,一、5,16-孕甾二烯-3醇20- 酮3- 醋酸酯的制备,1、加压消除开环,加压下用乙酸酐-乙酸开环,加压能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消除反应的进行。乙酰阳离子作为Lewis酸进攻F环上的氧,为此必须控制反应中原辅材料中的水份。,2、氧化开环,3、水解-1,4-消除,在酸性质子的作用下,C-20酮发生烯醇化,当其回复为酮时,则发生1, 4消除。生成双烯醇酮醋酸酯(13-12)和4-甲基-5-羟基戊酸酯,
10、工艺过程 将薯蓣皂苷配基,醋酸酐、冰醋酸投反应罐内,后抽真空排除空气。当加热至125时,开压缩空气使罐内P=3.9x1054.9105Pa(45kg/cm2), 温度为195200。关压力阀,反应50min反应毕,冷却。加入冰醋酸,用冰盐水冷至5以下,投入预先配制的氧化剂(由铬酸、乙酸钠和水组成),反应罐内急剧升温,在6070下保温反应20min,加热到9095 ,常压蒸馏回收乙酸,再改减压继续回收乙酸到一定体积,冷却后,加水稀释。用环己烷提取,分出水层;有机萃取液减压浓缩至近干,加适量乙醇,再减压蒸馏带尽环己烷,再加乙醇重结晶,甩滤,用乙醇洗涤,干操,得双烯醇酮乙酸酯精品,熔点165以上,收
11、率55%57%。,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氧化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料需冷却到5以下;投入氧化剂后罐内温度可上升到90100,如继续升温会出现溢料;因此应注意: 反应罐夹层须有冰盐水冷却; 反应开始时必须开启安全阀(通天排气阀); 当反应温度超100时,须立即停止搅拌; 氧化罐最高装料量不得超过其容量的60%。,二、16,17-环氧黄体酮的制备,双烯醇酮乙酸酯(13-12)经环氧化反应和沃氏氧化反应后,得16,17-环氧黄体酮,环氧化反应,工艺过程 将孕甾双烯醇酮醋酸酯(13-12)和甲醇抽入反应罐内,通氮气。在搅拌下滴加20%氢氧化钠液,温度在30以下,加毕,降温到222,逐渐加入过氧化氢,控制温度小
12、于30,加毕,保温反应8h,抽样测定双氧水含量在0.5%以下。环氧物中间体(13-13) 熔点在184以上,即为反应终点。静置,析出,得熔点184190。,沃氏氧化,工艺过程用焦亚硫酸中和反应液到pH78,加热至沸,减压回收甲醇,用甲苯萃取,热水洗涤甲苯萃取液至中性,甲苯层用常压蒸馏带水,直到馏出液澄清为止;加入环己酮,再蒸馏带水到馏出液澄清。加入预先配制好的异丙醇铝,再加热回流1.5h,冷却到100以下,加入氢氧化钠液,通入蒸汽进行水蒸汽蒸馏带出甲苯,趁热滤出粗品,用热水洗涤滤饼到洗液呈中性。干燥滤饼。用乙醇精制,甩滤,滤饼经颗粒机过筛、粉碎、干燥,得环氧黄体酮,熔点207210 ,收率7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氢化 可的松 工业生产 工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