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件.ppt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课件.ppt(1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规划概论,(非城市规划专业),第一章 城市规划的认识,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1、作为高密度人口聚集地的城市。2、作为包括经济、政治、宗教、教育、医疗、娱乐等各领域的综合机构,即具有中心功能的机构活动舞台。3、作为容纳各种综合机构设施的城市。4、作为行政区划的城市。5、作为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的城市。6、作为地域社会或社区的城市。7、作为文化的城市。,纽约,重庆,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内涵,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内容:1、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2、土地使用的配置及城市空间组合;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及各项基础
2、设施的综合安排;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设施;5、城市发展的时序安排和建设的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的任务:1、从整体利益出发,合理、有序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作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原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一致;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以人为本的思想3、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部署的思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1、远近结合原则;2、促进经济社会发
3、展原则;3、环境保护原则;4、合理规划、节约用地原则;,5、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是传统风貌原则;6、安全防灾原则;7、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第四节 城市规划的方针政策,1、城市规划编制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当地情况综合考虑;2、合理解决、利用土地和水资源;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4、妥善处理城镇建设和区域发展的关系;5、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提高;6、正确引导小城镇和村庄的发展建设;7、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8、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9、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10、把城乡规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城市规划工作特点:1、综合性;2、政策性;3、超前性;4
4、、长期性;5、科学性。,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诞生和动因,城市的诞生: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城市的产生要素:经济要素;阶级分化的要素。我国第一个城市:殷商城。,第二节 城市发展历程,1、城市雏形;2、近代化城市;3、半开放近代城市;4、工业化城市;5、全球化城市。,郑州商城平面,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城市规划:1、周礼.考工记严格形制,与礼教结合。2、管子经济性城市自由布局思想。西方古代规划:强调防御和政治功能,封闭型强,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周礼.考工记,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空想社会主义;2、英国城市卫生法;3、巴黎改建;4、城市美化
5、运动。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1、经济基础理论;2、增长极核理论;3、核心边缘理论;4、人文生态理论;5、可达性理论;6、通讯理论。,巴黎改建,朗方规划,现代城市发展趋势:(一)城市分散理论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2、有机疏散理论;3、广亩城;(二)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聚集经济理论;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3、世界城市或国际城市;,(三)、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统一:1、城市间的相互作用;2、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四)现代城市空间理论:1、区位理论;2、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3、地租与竞租理论;4、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5、行为空间理论;(五)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霍华德田园城市,第四节
6、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文献,1、雅典宪章2、马丘比丘宪章3、华沙宣言4、北京宪章5、建筑十书6、城市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 城市规划基本知识,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概念,术语:1、城市规划区: 城市市区、近郊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3、开发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4、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统称。5、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
7、建设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6、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局部地区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7、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事实所作的安排。,城市总 体规划图,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图,8、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城市局部地区内一定地段土地利用、各项设施所作的具体安排。9、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统称。10、概念规划:侧重对城市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与论证。,概念规划,第二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构成: 1、纵向体系:国家人大制定、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省、直辖
8、市、自治区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规章一般市、县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2、横向体系:基本法配套法相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实施。基本大法。1、制定目的: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2、运用范围。3、管理体制。4、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针。5、城市规划编制主体。6、编制城市规划遵循原则。7、编织阶段划分。,8、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建设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湖泊、绿化系统。总规年限20年,近期5年。9、详规内容:控详和修详
9、。10、“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三节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发展战略,城市化内涵: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形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三个阶段:初期阶段30%;中期60%;谁拼稳定阶段70%90% 。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重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第四节 城市性质与类型,城市性质的内涵:城市性质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个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的分类:性质分: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商贸
10、城市、科研、教育城市。人口:超100万特大城市,50100万大城市,50万20万中等城市,20万以下小城市。,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第一节 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划分,三个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2、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规划部门组织编制;3、城市详细规划,包括控详和修详。城市规划编制依据和前提:、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从实际出发考虑国情;、保护生态环境;、有力生产方便生活;、符合防灾等要求。,第二节城市规划的层面与内容,、城镇体系规划: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而制定城市化的目标与途径。、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纲要:()论证城市发展的
11、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拟订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原则上市域城镇布局。()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总体规划内容()对市和县辖行政区范围内的城镇体系、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布置和综合安排。()确定规划期内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划定城市规划区域范围。()确定城市用地发章法娘和布局结构,确定中心位置及功能分区。()确定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布局。,城镇体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常熟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内容分区规划成果详细规划内容详细规划的成果,厦门概念规划,厦门概念规划,上海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上海世纪大道),城市设
12、计(上海世纪大道),第五章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第一节 城市用地概述,一、城市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与其他用地,二、城市的自然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地质及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地震等)水文(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太阳辐射、风向、气温、降水等)地形,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三类:一类用地适于修建的用地;二类用地基本可以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或只有采取重大工程措施才能修建的用地。,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原则,一、城
13、市总体布局与功能组织总体布局也称城市功能组织结构,满足城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二、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形态:、集中型形态:长短轴之比小于:,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带型形态:长短轴之比大于:,明显单向或双向发展状态。、放射型形态:建成区总平面主体团块有三个以上明确发展方向。,、星座型形态:城市由一大规模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次一级基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组团型形态: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散点型形态:没有明确主体团块,各团块在较大区域内成散点状分布。,多中心组团式,带状多点式,指状发展(放射状),三、总体布局基本要求:、用地规划结构清晰;、城市总体布局:
14、经济合理、满足城市发展空间要求,各项用地关系协调;、城市中心的选择:位置与规模合理;,、妥善处理开发区域中心城市的关系:开发区投资独立发展,依托城市发展相协调,相互促进;()、工业区功能组织:注意与居住、交通、公共绿地关系;、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考虑与市内交通关系;、道路交通组织:明确和完善;,、城市放灾:提出防灾设施规划方案;、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及功能组织:经济合理,慎重选择位置。,四、城市空间组织模式1、集中发展: 优点: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减少通勤距离、节省交通能耗; 缺点:拥挤、绿色开敞空间小、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超负担。,2、分散式发展模式: 优点:疏解中心区拥挤、改善
15、内部环境; 缺点:加大人类对自然区域破坏、增加内部交通与能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费用。,第三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一、工业用地二、 居住用地三、公共设施用地四、绿地五、仓储用地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七、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三节国外城市规划实例,、英国大伦敦规划、巴黎改建规划、华盛顿规划、堪培拉规划、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巴黎改建规划,华盛顿规划,堪培拉规划,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第六章城市住宅区规划,第一节住宅区综述,居住区规划任务:、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居住区组成内容:、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住宅区,居住区规模:、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服务半径;
16、、城市道路规划方面的原因;、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关系;、住宅的层数对住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影响。,居住区类型:、按建设条件:新建和旧居住区;、住区所处位置:()城市内居住区;()独立的工矿住区;、层数分:低层、多层、高层、混合住区。,居住用地的分类 R一类居住用地 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 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 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 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居住区规划结构: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规模
17、:,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第二节住区规划基本要求,住区规划日照标准住区环境规划;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住区道路规划;住区绿化规划;,第三节住区经济技术指标,功能指标:用地配置指标;设施配置指标。建设强度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分类建筑总面积。环境指标:绿地率、人口密度、套密度。其他指标:户型、套型比。,4、城市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规划用地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密度建筑总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绿地率人口毛密度平均层数,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单位:万平方米/ 公顷)绿地率人口毛密度 单位:人/公顷,第四节住区规划实例,第七章 城市绿地与景观规划,第一节 城市
18、绿地系统规划理念,绿地规划概念1、城市绿化: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2、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3、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是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公园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4、绿地率:指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园林绿化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5、人均绿地面积:指市民平均可分享的绿地面积,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的内涵: 各种类型与规模的绿化用地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的层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原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