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变形计算课件.ppt
《地基变形计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变形计算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地基变形计算,3.1 土的压缩性3.2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3.3 饱和土渗流固结理论3.4 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容许变形,主要内容,3.1 土的压缩性,土的压缩性是指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压缩量的组成固体颗粒的压缩土中水的压缩空气的排出水的排出,占总压缩量的1/400不到,忽略不计,压缩量主要组成部分,说明:土的压缩被认为只是由于孔隙体积减小的结果,透水性好,水易于排出,压缩稳定很快完成,透水性差,水不易排出,压缩稳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土的固结: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一、压缩试验,研究土的压缩性大小及其特征的室内试验方法,亦称固结试验(侧限压缩试验),三联固
2、结仪,注意:土样在竖直压力作用下,由于环刀和刚性护环的限制,只产生竖向压缩,不产生侧向变形,1.压缩仪示意图,2. e-p曲线,研究土在不同压力作用下,孔隙比变化规律,Vve0,Vs1,Vve,Vs1,土样在压缩前后变形量为s,整个过程中土粒体积和底面积不变,根据不同压力p 作用下,达到稳定的孔隙比e,绘制e-p 曲线,为压缩曲线。,在室内的侧限压缩试验中,一般按四级加荷P50KPa、100KPa、 200KPa、 400KPa,测定各级压力下的稳定变形量s,再按上式计算相应的孔隙比e。,设土样断面积为A,初始高度为H0,土样受荷变形稳定后的高度为H1,土样压缩量为s。若土样受荷前初始孔隙比为
3、e0,受压后孔隙比为e1,土粒体积在受压前后不变,整理,其中,同理,e-p曲线,二、压缩性指标,压缩性不同的土,曲线形状不同,曲线愈陡,说明在相同压力增量作用下,土的孔隙比减少得愈显著,土的压缩性愈高,曲线A,曲线B,曲线A压缩性曲线B压缩性,根据压缩曲线可以得到三个压缩性指标,1.压缩系数 a 2.压缩模量 Es 3.变形模量 E0,1.压缩系数 a,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少量与竖向压应力增量的比值,p1,p2,e1,e2,M1,M2,e0,e-p曲线,p,e,利用单位压力增量所引起孔隙比改变表征土的压缩性高低,在压缩曲线中,实际采用割线斜率表示土的压缩性,2.压缩模量Es,土在侧限条件下
4、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或称为压缩模量,说明:土的压缩模量Es与土的的压缩系数a成反比, Es愈大, a 愈小,土的压缩性愈低,规范用p1100kPa、 p2200kPa对应的压缩系数a1-2评价土的压缩性,a1-20.1MPa-1 低压缩性土0.1MPa-1a1-20.5MPa-1 中压缩性土 a1-20.5MPa-1 高压缩性土,3.变形模量E0,土在无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之间关系,其中,土的泊松比,一般00.5之间,Es1-24MPa 高压缩性土4MPaEs1-2 15MPa 中等压缩性土 Es1-215MPa 低压缩性土,3.2 地基最终沉
5、降量计算,一、分层总和法,地基最终沉降量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1.基本假设地基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性变形体,可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应力在压力作用下,地基土不产生侧向变形,可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为了弥补假定所引起误差,取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进行计算,以基底中点的沉降代表基础的平均沉降,2.单一压缩土层的沉降计算在一定均匀厚度土层上施加连续均布荷载,竖向应力增加,孔隙比相应减小,土层产生压缩变形,没有侧向变形。,可压缩土层,土层竖向应力由p1增加 到p2,竖向应力增量为 p,引起孔隙比从e1 减小到e2,,由于,所以,3.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分别计算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各个分层
6、土的压缩变形量si,基础的平均沉降量s等于si的总和,ei第i层土的压缩应变,e1i 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 e2i 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与附加应力均值之和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土的压缩应变ei,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1)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2)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3)确定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分层界面4)计算各分层沉降量5)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1)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2)确定基础沉降计算深度,一般取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为20处,即z=0.2cz处的深度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下限,对
7、于软土,应该取z=0.1cz处,若沉降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计算至基岩表面为止,3)确定地基分层,1.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与地下水位面为天然层面2.每层厚度hi 0.4b,4)计算各分层沉降量,根据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曲线、e-p压缩曲线计算任一分层沉降量,5)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二、规范法,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提出分层总和法的另一种形式沿用分层总和法的假设,并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和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均质地基土,在侧限条件下,压缩模量Es 不随深度而变,从基底至深度z 的压缩量为,附加应力面积,深度z范围内的附加应力面积,附加应力通式z=K p0,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8、,因此附加应力面积表示为,因此,利用附加应力面积A的等代值计算地基任意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因此第i层沉降量为,根据分层总和法基本原理可得成层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基本公式,第n层,第i层,Ai,Ai-1,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 应该满足的条件,当确定沉降计算深度下有软弱土层时,尚应向下继续计算,直至软弱土层中所取规定厚度的计算沉降量也满足上式,若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zn可取至基岩表面为止,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30m范围内,基础中点的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可以按简化公式计算,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地基沉降量乘以一个沉降计算经验系数ys,可以查有关系数表得到,zi、zi-1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
9、层土底面的距离(m),地基最终沉降量修正公式,三、地基沉降计算中的有关问题,1.分层总和法在计算中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 假定地基无侧向变形 计算结果偏小 计算采用基础中心点下土的附加应力和沉降 计算结果偏大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误差,但精确误差难以估计,2.分层总和法中附加应力计算应考虑土体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程度,未完全固结的土应考虑由于固结引起的沉降量相邻荷载对沉降量有较大的影响,在附加应力计算中应考虑相邻荷载的作用,回弹在压缩影响的变形量,计算深度取至基坑底面以下5m,当基坑底面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取10m,sc考虑回弹再压缩影响的地基变形Eci土的回弹再压缩模量,按相关试验确定yc考虑回弹
10、影响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0Pc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应力,kPa,式中:,3.当建筑物基础埋置较深时,应考虑开挖基坑时地基土的回弹,建筑物施工时又产生地基土再压缩的情况,四、例题分析,【例】某厂房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已知基础底面积尺寸为4m4m,埋深d1.0m,地基为粉质粘土,地下水位距天然地面3.4m。上部荷重传至基础顶面F1440kN,土的天然重度16.0kN/m,饱和重度sat17.2kN/m有关计算资料如下图。试分别用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计算基础最终沉降(已知fk=94kPa),【解答】,A.分层总和法计算,1.计算分层厚度,每层厚度hi 0.4b=1.6m,地下水位以上分两层,各1.
11、2m,地下水位以下按1.6m分层,2.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自重应力从天然地面起算,z 的取值从基底面起算,z(m),c(kPa),0,1.2,2.4,4.0,5.6,7.2,16,35.2,54.4,65.9,77.4,89.0,自重应力曲线,附加应力曲线,3.计算基底压力,4.计算基底附加压力,5.计算基础中点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用角点法计算,过基底中点将荷载面四等分,计算边长l=b=2m, z=4Kcp0 , Kc由表确定,z(m),z/b,Kc,z(kPa),c(kPa),z /c,zn (m),0,1.2,2.4,4.0,5.6,7.2,0,0.6,1.2,2.0,2.8,3.6,0.
12、2500,0.2229,0.1516,0.0840,0.0502,0.0326,94.0,83.8,57.0,31.6,18.9,12.3,16,35.2,54.4,65.9,77.4,89.0,0.24,0.14,7.2,6.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根据z = 0.2c的确定原则,由计算结果,取zn=7.2m,7.最终沉降计算,根据e-曲线,计算各层的沉降量,z(m),z(kPa),0,1.2,2.4,4.0,5.6,7.2,94.0,83.8,57.0,31.6,18.9,12.3,16,35.2,54.4,65.9,77.4,89.0,c(kPa),h(mm),1200,1200,16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基 变形 计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