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课件.ppt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中国翻译发展史的3个历史时期,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时期,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四个阶段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严复、梁启超、马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民国时期翻译家(鲁迅、林语堂、茅盾、瞿秋白、郭沫若、朱光潜、胡适、郑振铎、董秋斯、梁实秋、朱生豪等)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家(傅雷、钱钟书、季羡林、杨宪益、叶君健等),国内著名翻译理论
2、学家介绍,中国古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 ,他的祖先是汉灵帝时入中国籍的月支族后裔。他从小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精通汉文,后又兼学梵书,受业于同族学者支亮,通达大乘佛教理论。他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他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和。,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释道安,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主持译事过程
3、中,总结译经的经验与困难,归纳出佛经翻译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观点。由于佛经翻译存在着五种情况无法与梵文原意相符,与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因此道安提倡直译,主张译笔宜力求质朴,此一观点,影响日后的翻译甚大。鸠摩罗什,东晋时后秦高僧、国师、著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历经12载,译出经典74部384卷,这些经卷对中国和世界佛教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影响。他与义净、唐玄奘被尊称为历史上佛教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主张意译,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的里程碑。,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玄奘,(600664),原名陈袆,长安大慈恩寺和尚, 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唐代高僧,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4、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 他提倡忠于原本、逐字翻译之译经新规则。 至后代,译经家每以玄奘所立之定则为法式,且称玄奘以前所译之经为旧译,自玄奘以后所译之经为新译。,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玄奘的翻译理论主要有两点:(1)“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2)“五种不翻”,玄奘大师“五不翻”:1. “秘密故不翻” 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佛经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语”等。“陀罗尼”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咒语”,汉译为“秘密语”、“真言”或“神妙章句简单的符号”,是佛、菩萨、诸天的秘语,总括佛、菩萨公德、誓
5、愿及佛法精义的简单的语言符号。,例如,“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意为“哦!莲花里的珠宝!”,大悲咒共84句,全部采用音译,第一句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意为“皈依三宝”;般若婆罗蜜多心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意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度 到彼岸,愿正觉的法成就”。,诸如此类的陀罗尼均采用音译,世代口耳相传,其所体现的神秘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心理震慑力。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则意趣全无。,2. “多含故不翻” 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佛教经典中有些词语含义非常丰富,而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语,如果
6、使用其中一个含义的词语,则会造成信息与意义缺失。,例如,“薄伽梵”具有六种意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汉语里不存在同时包含这六种意义的对应词汇,如果采取意译,在一定的语境中只能译出其中的一个意义,而其余五种意义都会缺失,因此只能音译,3. “此无故不翻” 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例如,“阎浮树”又名“胜金树”,只产于印度等地,中国没有这种树,所以采用音译。同样,“槟榔”是印尼语的音译,“葡萄”是大宛语的音译,“西瓜”是女真语的音译,“茉莉”和“昙花”是梵语音译,等等。,这种彼有我无或彼无我有的文化局限词,即只存在于一种文化当中,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事物
7、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译的方式,保持原文化的形态和精神。,4. “顺古故不翻” 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译。,例如,“阿耨菩提”,可以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是,从东汉以来,历代佛经翻译家都用梵文音译,所以玄奘认为不需采用意译,而应保持其约定俗成的音译。,5. “生善故不翻” 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例如,“般若”跟汉语里的“智慧”意思差不多,但有着轻重之分。,“所谓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 这不是普通的聪明
8、,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因此,音译为“般若”显示出对佛经的尊重敬 仰,而意译为“智慧”则显得轻浅世俗。实在要译的时候,“般若”往往被译为“大智慧”、“妙智慧”、“真智妙慧”之类。,此外,“释迦牟尼”、“阿耨nu菩提”、“菩提萨埵du”分别被意译为“觉悟者”、“能仁”;“正遍知”;“道有情”、“大道心众生”,但音译和意译之间体现出 尊卑之别。,这些意译都是用儒家和道家的概念与术语拟配佛学的概念与术语,即所谓“格义”或“归化”,从而不仅混淆了佛学与儒道之间的区别,而且降低了佛陀 和佛学的地位。因此,应采用音译以保持佛经至高无上的地位和
9、典雅庄重的风格。,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中国近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一、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我国近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在古文、小说、诗歌、绘画等方面也各有造诣和贡献。“林译十大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吟边燕语、拊掌录、迦茵小转、离恨天、现身说法、块肉余生述、不如归,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林纾被称为“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严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他边听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译出包括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200部。 林纾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是归
10、化意译。 由于依靠朋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口述,林纾的翻译是“耳受手追”式的进行“意译”,而且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和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水平,他会对原文进行任意删减或增补。,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二、甲午战争后 1.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位主将,他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翻译史上功绩卓著,有口皆碑,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译八大名著”: 赫胥黎天演论 亚当斯密原富 斯宾塞群学肄言 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 甄克斯社会通诠 孟德斯鸠法意 约翰穆勒名学 耶方斯
11、名学浅说,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严复不仅是一位翻译家,也是一位翻译理论家。他在翻译理论上提出的信、达、雅三条翻译标准,对于我国近代、现代以至于当代的翻译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汇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辞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信达雅三原则是对译文质量的全面要求,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读者清楚地理解;雅雅言(语出论语述而)Ps: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字法句法”,他认为:只有用汉以前的古文译书,
12、才能把原著的“精理微言”表现出来,才能行之远,使译文不粗俗,才能“雅”。,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严复的其他翻译理论建树严复的翻译理论除“信、达、雅”外,在译者的修养,翻译态度和翻译选题等方面也有论述。严复十分重视翻译质量,宁少而精,勿多而滥。他的翻译态度始终是译界的模锴,他的译文一直闪耀着光辉的文采。此外,严复力主译者“兼通中西文字”且具备专门知识。,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2.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笔名“饮冰”、“曼殊主人”等,广东新会人。 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介绍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