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控制课件.ppt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工艺控制课件.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发酵工艺控制,1.温度控制,2.pH控制,4.泡沫控制,5.补料控制,3.溶氧控制,6.发酵终点的判断,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温度:不同的菌种,不同产品,发酵不同阶段所维持的温度亦不同。 pH值: 显示发酵过程中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结果。 溶氧浓度(DO值,简称溶氧):一般用绝对含量(mgL)来表示,有时也用在相同条件下氧在培养液中饱和度的百分数()来表示。 基质含量:定时测定糖(还原糖和总糖)、氮(氨基氮或铵氮)等基质的浓度。, 空气流量:每分钟内每单位体积发酵液通入空气的体积,也叫通风比。一般控制在0.51.0 L(Lmin)。 压力:罐压一般维持在0.020.05 MPa。 搅拌
2、转速:控制搅拌转速以调节溶氧。以每分钟的转数表示。 搅拌功率:常指每立方米发酵液所消耗的功率(kWm3)。 黏度:细胞生长或细胞形态的一项标志,也能反映发酵罐中菌丝分裂过程的情况,通常用表观黏度表示之。, 浊度:澄清培养液中低浓度非丝状菌的OD值与细胞浓度成线性关系。一般采用分光光度计的波长420660 nm测量,要求吸光率0.30.5。波长600700 nm间,一个吸光率单位大约相当于1.5 g细胞干重L。浊度对氨基酸、核苷酸等产品的生产是极其重要的。(11) 料液流量(12) 产物的浓度:(13) 氧化还原电位:限氧条件发酵用氧化还原电位参数控制则较理想。 (14) 废气中的氧含量:从废气
3、中的氧和CO2的含量可以算出产生菌的摄氧率、呼吸熵和发酵罐的供氧能力。,(15) 废气中的CO2含量:揭示产生菌的呼吸代谢规律。(16) 菌丝形态:衡量种子质量、区分发酵阶段、控制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和决定发酵周期长短的依据之一。(17) 菌体浓度:是控制微生物发酵的重要参数之一,特别是对抗生素次级代谢产物的发酵。常根据菌浓来决定适合的补料量和供氧量。 由以上参数计算得出的菌体生长比速、氧比消耗速率、糖比消耗速率、氮比消耗速率和产物比生成速率也是控制产生菌的代谢、决定补料和供氧工艺条件的主要依据,多用于发酵动力学的研究。,第一节 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伴随着细胞的生长代谢、机械搅拌会产生一定的热
4、量,而由于发酵罐壁散热和水分蒸发,又会带走部分热量,因此,发酵罐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必须加以控制,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需要,从而达到高效生产的目的。,一.发酵热及其测定,二.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三.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四.最适温度的控制,一.发酵热及其测定,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由于生物氧化作用和机械搅拌作用等产生的热量,称为发酵热。,1.发酵热,发酵罐温的变化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则:,产热散热 净热量堆积 发酵液的温度上升;,相反,产热小于耗热,温度下降。,(1)生物热(Q生物),在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由于
5、生物氧化作用而释放出的热量称为生物热。,营养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部分用于合成高能化合物,并被消耗在各种代谢途径中,如合成新细胞组分,膜运输,鞭毛运动,合成代谢产物等,其余部分则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热比厌氧发酵产生的热多。,产热的情况:,具有时间性。 发酵初期 对数生长期 发酵后期,如四环素发酵的发酵热最大是在2050h,最高可达29330KJ/(m3.h),其它时段最低约为8380,生物特异性。,如果培养前期温度上升缓慢,说明菌体代谢缓慢,发酵不正常。如果发酵前期温度上升剧烈,有可能染菌,,与营养有关。 培养基成分愈丰富,营养被利用速度愈快,产生的生物热就愈多。,
6、(2)搅拌热(Q搅拌),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发酵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搅拌热与搅拌轴功率有关,可用下式计算:,Q搅拌=P3601 (kJ/h),式中:,P为搅拌功率,(kW),3601是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热功当量,kJ/(kWh),(3)蒸发热(Q蒸发),通气时,引起发酵液水分的蒸发,被空气和蒸发水分带走的热量叫做蒸发热或汽化热。,蒸发热可按下式计算:,Q蒸发=qm(H出-H进),式中:,qm为干空气的重量流量,(kg空气/h),H出、H进为发酵罐排气和进气的热焓,(kJ/kg干空气),散热的情况:,(4)辐射热(Q辐射),通过罐体表面向环境中发射红外线而散失
7、的热量。热量的大小决定于罐内外温度差大小、罐的表面积等。,辐射热的大小,取决于罐内外温差的大小。 冬天大一些,夏天小一些,一般不超过发酵热的5。,在发酵过程中,Q生物和Q蒸发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发酵热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也随着时间而变化。为了使发酵维持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在夹套或蛇形管内通入冷热水来控制发酵罐的温度。,2.发酵热的测定,三种测算方法:,(1)利用热交换原理: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冷却水的流量和冷却水进出口的温度,用下式计算:,如果需要求生物热时:,Q发酵=qvC(t2-t1)/V,qv为冷却水的流量,(L/h),C为水的比热,kJ/(kg ),t1、t2为进、
8、出的冷却水温度,( ),V为发酵罐体积,(m3),式中:,Q生物= Q发酵- Q搅拌+ Q蒸发+ Q辐射,(2)利用温度变化率S(/h):通过罐温的自动控制,先使罐温达到恒定,再关闭自控装置,测量温度随时间上升的速率,按下式求出发酵热:,经实测,抗生素发酵的最大发酵热均为300050000 kJ(m3 h);谷氨酸发酵的最大发酵热约为70008000 kJ(m3 h)。,Q发酵=(m1c1+m2c2)u,式中:,m1、 m2为发酵液、罐的质量,(kg),c1为发酵液的比热, kJ/(kg ),C2为发酵罐材料的比热, kJ/(kg ),u为温度上升速率,( h),(3)热力学方法:根据盖斯定律
9、:“在恒压和恒容条件下,一个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或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实际上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必然推论,因为焓(H)是状态函数,过程的焓变与途径无关,只决定于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发酵热可根据标准燃烧热或标准生成热来计算。,H=(H)反应物-(H)产物,二.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最低、最适和最高生长温度。,温度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机理 (1)影响酶活性。 (2)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3)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从最低生长温度到最适生长温度,通常温度每升高10 ,生长速度就加快一倍。,(1)影响产物生成速度(2)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3)影响产物合成的方向a.改变体内酶系中间产物种类产物种类;
10、b.使代谢比例失调;(4)影响产物特性,三.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影响合成方向:用米曲霉制曲时,如温度在低限时,得到蛋白酶,此时-淀粉酶的合成受到抑制。金色链霉菌在低于30C时合成链霉素,温度到达35C时,只产四环素影响产物生成量:黑曲霉生长最适温度33-37C,积累柠檬酸的最适温度在32C影响产物质量:凝结芽孢杆菌合成-淀粉酶时,发酵温度控制在55时,合成的-淀粉酶较耐高温,在90、60min条件下,其活性丧失仅10左右,而发酵温度控制在35时,合成的-淀粉酶在相同条件下丧失90。,青霉素产生菌的生长温度为30,产青霉素最适温度为25;,乳酸链球菌最适生长温度34,而发酵产乳酸最适不超过30,谷
11、氨酸产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3032,产生谷氨酸的温度一般比生长温度高,约为3437。,同一种生产菌,菌体生长和积累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也往往不同。,多数发酵情况是:接种后的发酵液温度会下降,应适当提高培养温度以利于孢子萌发或加速菌体生长;,当发酵液温度上升后,应控制在菌体的最适生长温度;,到主发酵旺盛阶段,温度应控制在代谢产物合成的最适温度;,到发酵后期,温度出现下降趋势,直至发酵成熟即可放罐。,四.最适温度的控制,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不能只选一个最适培养温度,最适于菌体生长的温度不一定最适于发酵产物的生成 看生长和生物合成哪一个是主要方面。, 前期:菌量少,取稍高的温度,使菌生长迅速; 中期:菌量已
12、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温度要稍低一些,可以推迟衰老。因为在稍低温度下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严密有利于产物合成。 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就又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温度的选择还要参考其他发酵条件。,通气条件较差可适当降低温度。这是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氧溶解度相应较大,而菌体的生长速率相应较小,从而弥补了因通气不足而造成代谢异常。,培养基稀薄时,适应采用较低温度,培养温度高则养料往往过早耗竭,菌丝过早自溶。 例如,提高红霉素发酵温度在玉米浆培养基中的效果就不如在黄豆粉培养基中好,因后者相对难利用,这时提高温度则
13、有利于菌的同化。, 各个发酵阶段的最适温度的选择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又:青霉素发酵:最初5h维持在30,635h为25,3685h为20,最后40h再升到25。采用这种变温培养比25恒温培养所得青霉素产量高14.7。,eg: 在四环素发酵中,采用变温控制,中后期保持较的温度,以延长抗生素分泌期,放罐前24h提高23。能使最后24h的发酵单位提高50%以上。,如何选择最适发酵温度?,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选择。微生物种类不同,所具有的酶系及其性质不同,所要求的温度范围也不同。在发酵前期由于菌量少,发酵目的是要尽快达到大量的菌体,取稍高的温度,促使菌的呼吸与代谢,使菌生长迅速;在中期菌量已达到合
14、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中期温度要稍低一些,可以推迟衰老。发酵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就又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2、根据培养条件选择。温度选择还要根据培养条件综合考虑,灵活选择。通气条件差时可适当降低温度,使菌呼吸速率降低些,溶氧浓度也可髙些。培养基稀薄时,温度也该低些。因为温度高营养利用快,会使菌过早自溶。3、根据菌生长情况菌生长快,维持在较高温度时间要短些;菌生长慢,维持较高温度时间可长些。培养条件适宜,如营养丰富,通气能满足,那么前期温度可髙些,以利于菌的生长。总的来说,温度的选择根据菌种生长阶段及培养条件综合考虑。要通过反复实
15、践来定出最适温度。,第二节 PH值控制,一. PH值对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二. 影响PH值变化的因素,三.发酵过程PH值的调节及控制,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影响着代谢产物的形成。,主要影响:,(1)导致微生物细胞原生质膜的电荷发生改变。,( 3)影响培养基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和中间代谢产物的解离,进而影响该物质的利用。,(2)影响酶的活性。,一. PH值对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此外: pH值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影响氧的溶解和氧化还原电势的高低; pH值影响孢子发芽;,举例:影响菌体的生长:产黄曲霉的细胞壁的厚度就随pH值的增
16、加而减小:其菌丝直径在pH6.0时为23 m;pH7.4时为218 m,并呈膨胀酵母状;pH值下降后菌丝形态又会恢复正常。影响产物合成:合成青霉素的最适pH值范围为6.56.8。,影响产物稳定性:-内酰胺抗生素沙纳霉素的发酵中,pH在6.77.5之间时抗生素的产量相近,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合成受到抑制。在这个pH值范围内,沙纳霉素的稳定性未受到严重影响;但pH7.5时,稳定性下降,半衰期缩短,发酵单位也下降。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发酵单位低,也与青霉素的稳定性有关。,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pH要求不同;,酵 母:pH 3.86.0,细 菌:pH 6.57.5,霉 菌:pH 4.05.8,放线菌:pH
17、 6.58.0,同种微生物对pH变化的反映不同。如,石油代蜡酵母,H 3.55.0 生长良好,不易染菌;,H 5.0时,易染细菌;,H 3.0时,生长受抑制,大小不均,易自溶;,H不同,微生物代谢产物不同。,黑曲霉,H:23,柠檬酸 发酵,H:7.0,草酸发酵,谷氨酸菌,H:78,GA发酵,H:5.05.8,谷氨酰胺发酵,酿酒酵母,H:4.5-5.03,乙醇 发酵,H:8.0,甘油发酵,H在微生物培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生长,合成,H对菌体生长影响比产物合成影响小例 青霉素:菌体生长最适pH3.56.0,产物合成最适pH7.27.4 四环素:菌体生长最适pH6.06.8,产物合成最适pH5
18、.86.0,X,pH,丙酮丁醇菌,生长:pH 5.57.0;,发酵:pH 4.3-5.3;,链霉素菌,生长: pH 6.3-6.9,发酵: pH 6.7-7.3,青霉素菌,生长:pH 6.5-7.2,发酵:pH 6.2-6.8,微生物生长和发酵的最适pH值往往是不同的,二.影响pH值变化的因素,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是不断变化的。pH值的变化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微生物的种类,培养基的组成,发酵条件,1.微生物的种类,eg:花生饼粉为培养基进行土霉素发酵,最初将pH分别调为5、6、7,发酵24h后,这三种培养基都在6.57.0之间。,培养开始时发酵液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是不大的,因为微
19、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整周围环境pH值,构建最适pH值的能力。,影响pH值变化的因素,又eg: 以产生利福霉素SV的地中海诺卡菌进行发酵研究,采用pH值为6.0、6.8、7.5三个出发值,结果发现:pH值在6.8、7.5时,最终发酵pH值都达到7.5左右,菌丝生长和发酵单位都达到正常水平;pH值为6.0时,发酵中期pH值只达4.5,菌浓仅为20,发酵单位为零。 这说明菌体仅有一定的自调能力。,凡导致酸性物质的生成或碱性物质消耗的代谢过程pH下降 碱性或酸性pH升高,2.培养基的组成,NaNO3+4H2 NH3+2H2O+NaOH,如氨基酸的氧化:,如硝酸钠的还原:,影响pH值变化的因素,
20、如:生理酸性盐 (NH4)2SO4 生理碱性盐NaNO3,培养基的C/N比对pH也有较大的影响,C/N比高,发酵液偏向酸性,反之,则偏于碱性。,生理碱性物质:有机氮源、硝酸盐、有机酸等生理酸性物质:糖类不完全氧化产生有机酸、脂肪不完全氧化脂肪酸;铵盐氧化后产生硫酸,1)基质代谢,(1)糖代谢 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2)氮代谢 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如灰黄霉素发酵的pH值变化,就与所
21、用碳源种类有密切关系,如以乳糖为碳源,乳糖被缓慢利用,丙酮酸堆积很少,pH值维持在67之间;如以葡萄糖为碳源,丙酮酸迅速积累,使pH值下降到3.6,发酵单位很低。,2)产物形成,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3)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3.发酵的工艺条件,通风充分,搅拌强度高,通气量大,营养物氧化彻底,产酸少,pH值高,反之,pH值降低。,是否调节pH和调节pH值的方法关系着发酵的质量。如果不调节pH,通常发酵液的pH变化较大;采用流加法调节pH,则发酵液的pH波动较小。,总之,发酵
22、液的pH值变化是各种反应的综合性结果。,影响pH值变化的因素,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不断地吸收,同化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发酵液的pH值是不断变化的。 这与培养基的组成、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发酵工艺条件有关(见二)。,三.发酵过程PH值的调节及控制,1) 发酵pH值的确定(范围,时间)一般是在58之间,如谷氨酸发酵的最适pH值为7.58.0。随菌种和产品不同而不同。同一菌种,生长最适pH值可能与产物合成的最适pH值是不一样的。按发酵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控制不同的pH,使产量最大。,例 pH对林可霉素发酵的影响,林可霉素发酵开始,葡萄糖转化为有机酸类中间产物,发酵液pH下降,待有机酸被生产菌利用
23、,pH上升。若不及时补糖、(NH4)2SO4或酸,发酵液pH可迅速升到8.0以上,阻碍或抑制某些酶系,使林可霉素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对照罐发酵66小时pH达7.93,以后维持在8.0以上至115小时,菌丝浓度降低,NH2-N升高,发酵不再继续。 发酵15小时左右,pH值可以从消后的6.5左右下降到5.3,调节这一段的pH值至7.0左右,以后自控pH,可提高发酵单位。,pH,7.0,t,不调pH,调pH,效价,pH,黑曲霉pH23时合成柠檬酸,pH值接近中性时积累草酸。谷氨酸生产菌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形成谷氨酰胺。谷氨酸发酵在不同阶段对pH值的要求不同,发酵前期控制pH7
24、.5左右,发酵中期pH7.2左右,发酵后期pH7.0,在将近放罐时,pH6.56.8为好。梭状芽孢杆菌丙酮丁醇发酵,pH值在中性时,菌种生长良好,但产物产量很低,实际发酵最适pH值为56。链霉素产生菌生长最适pH值为6.27.0,合成最适pH值为6.87.3。,最适pH值的确定:根据实验结果 不同的pH值出发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定时测定和调节pH值以维持出发pH值,或者利用缓冲液配制培养基来维持。定时观察菌体的生长情况,以菌体生长达到最高值的pH值为生长最适pH。 同样的方法可测得产物合成的最适pH值。但同一产物的最适pH值,还与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有关。 确定发酵最适pH值时,要
25、考虑温度的影响。,最佳pH的确定,配制不同初始pH的培养基,摇瓶考察发酵情况,H对产海藻酸裂解酶的影响,H对海藻糖水解酶产生的影响,H菌浓 pH酶活,H对谷氨酰胺转氨酶活力的影响,具体情况选用:,调节通气量来控制pH值,调节培养基的原始pH值,加入缓冲剂(如磷酸盐缓冲液)或使盐类和碳源的配比平衡,发酵时,流加弱酸或弱碱,合理地控制发酵条件,补料,1.控制pH值的方法, 常用方法, 调节好基础料的pH。基础料中若含有玉米浆,pH呈酸性,必须调节pH。若要控制消后pH在6.0,消前pH往往要调到6.5-6.8 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的物质,或具有缓冲能力的试剂,如磷酸缓冲液等 通过补料调节pH,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酵 工艺 控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7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