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真菌的遗传课件.ppt
《丝状真菌的遗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状真菌的遗传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粗糙链孢菌的遗传分析,生活史四分体遗传分析随机孢子遗传分析,粗糙链孢霉的生活史,图5-9红色链孢霉的生活史(引自Russell,1992),生活史,生殖方式,无性世代 : 菌丝体 分生孢子 菌丝体有性世代 :原子囊果+分生孢子 二倍体合子4个核8个子囊孢子,遗传分析,二倍体合子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子囊孢子,也称四分孢子。这四个减数分裂的产物不仅 留在一起,而且以直线方式排列在子囊中,所以又称顺序四分子(ordered tetred)。对四分体进行遗传分析,就叫四分子分析。,基本概念,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主要以粗糙链孢菌(Neurospora crassa)和酵母菌(Saccharom
2、yces)为例。都是真菌,属于低等真核生物。,粗糙链孢菌的特点:,子囊孢子是单倍体,表型直接反映基因型。一次只分析一个减数分裂产物。体积小,易繁殖,易于培养。可进行有性生殖,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类似于高等生物。,四分子分析(tetrad analysis): 单一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留在一起, 称为四分子。对四分子进行遗传学 分析称为四分子分析。,方法,无交换,发生交换,杂交后代分析 非交换型(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交换型(3)+ - + - (+ + - - + + - -) (4)- + - + (- -
3、 + + - - + +) (5)+ - - + (+ + - - - - + +) (6)- + + - (- - + + + + - -),第一次分裂分离,第二次分裂分离,MI模式,MII模式, , , , , , ,总结 : 如果两个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则基因与着丝粒之间未发生重组;如果两个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则说明基因与着丝粒之间发生了重组。,着丝粒作图(centromere mapping),链孢霉的野生型又称为原养型(prototroph), 子囊孢子按时成熟呈黑色。营养缺陷型(auxotroph),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 成熟较慢,子囊孢子呈灰白色。,p
4、rototroph,auxotroph,利用四分子分析法,测定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遗传分析,着丝粒距离=,如:将两种菌株进行杂交lys+ lys,得如下结果,Lys 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是7.3cM。,两个连锁基因的作图,P192,两对基因杂交,如不考虑孢子排列,只考虑性状组合时,子囊可以分为3种四分子类型。,亲二型(parental ditype , PD),有两种基因型,并与 亲代相同。包括子囊型和。非亲二型(non-parental ditype ,NPD),有两种基因型 都跟亲代不同,是重组型。包括子囊型和。四型(tetratype, T),有四种基因型,2种与亲代相 同,2种
5、重组型,包括子囊型、和。,下图是从染色体交换和重组来理解各类子囊的形成原因。,交换类型,染色体图象,重组,四分子类型,子囊型,无交换,四 线双交换,单交换,0%,100%,50%, a,n , a,n , a,n ,a , a , n , n,(PD), , na , na,(NPD), , a , n , na,(T),交换类型,染色体图象,重组,四分子类型,子囊型,二 线双交换,单交换,四 线多交换,50%,0%,100%, a,n ,a , na , , n,(T),a , n, a , n,(PD), na , , na,(NPD), a,n , a,n , a,n , na , a
6、, n,( T ),50%,三线双交换,资料分析:,计算nic与着丝粒之间的重组率:,2. 计算ade与着丝粒之间的重组率:,3. 判断 nic、ade 基因是独立分配还是连锁。,如果两个基因是自由组合的话,则PDNPD =11而实验结果PD=808+90=898,NPD=1+1=2,PD远远大于NPD。说明这两个基因是相互连锁的。,哪一种排列正确呢?,再让我们根据四分体来计算nic 和ade之间的重组频率,以便判断nic 和ade与着丝粒的相对位置。 依图9-5 知每一个四分体中均会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由于每个T型四分体中含有2条重组染色单体,每个NPD型的四分体中含有4条重组染色单体,每个P
7、D型四分体中不含重组染色单体,所以重组染色单体数目是 2 T + 4 NPD ;染色单体的总数是 4 (T + PD + NPD),因此 nic 和ade 基因间的重组频率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重组染色单体数目 2 T + 4 NPD 重组频率 = _ 100% = _ 100% 染色单体总数目 4 (T + PD + NPD) 1 / 2 (90 + 5 +5) + (1+1) nic-ade重组率= _ 100% = 5.2% 1000,也就是说,nic 和ade之间的相对距离为5.2。由于nic 和着丝粒的距离为5.05,ade和着丝粒的距离为9.3,因此可以判定nic 和ade在染色体
8、上的排列顺序和相对距离为图: _ 。_nic_ade_ 5.05 5.20 9.3 图 nic 、ade和着丝粒之间的距离,由上图可见,通过着丝粒距离计算得到的ade与着丝粒距离为9.3,而由重组频率测得的距离为5.2 + 5.05 = 10.25。虽然两个数值相近,但并不相等。这是因为在着丝粒距离方法中,在求ade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时,是将所有第二次分裂分离型的子囊数加起来再除以二倍的总子囊数。在此将少量的在着丝粒和ade间发生双交换的子囊遗漏了,因此造成着丝粒与ade的距离偏低。,第二节 构巢曲霉,1、四分体无序 2、三种类型 3、P196,在构巢曲霉(A. nidulans)中,一次减数
9、分裂的全部产物虽然也同处于一个子囊内,但是其子囊孢子不象粗糙脉孢菌那样呈直线排列,而是无顺序的排列。 我们将这种不是以直线方式排列在一个子囊内的四个减数分裂产物称为非顺序排列四分体。,二、构巢曲霉有性杂交的遗传分析 构巢曲霉有性杂交产生的是非顺序排列的四分体,无法判断它们是属于第一次分裂分离还是第二次分裂分离,因此在粗糙脉孢菌中适用的通过第二次分离子囊数来计算着丝粒距离的方法,在构巢曲霉有性杂交中不适用。 但把四分体归纳为PD、NPD何T三种类型时,是以四分体中子囊孢子性状的组合方式划分的,没有考虑四分体中孢子的排列顺序。所以在构巢曲霉有性杂交中可采用四分体中PD、NPD和T的出现频率来进行遗
10、传分析。 另外,也可用随机孢子分析法来进行分析。,第三节 真菌的准性生殖(parasexual cycle)真菌在进行有性循环时,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重组体,是实现基因重组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有很多真菌,特别是半知菌亚门的真菌,没有或很少发生有性生殖过程,却仍然表现出了较高频率的变异,这种变异就是通过另一条独立于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途径 _ 准性生殖。准性生殖是真菌的一种导致基因重组的过程,包括异核体的形成、二倍体的形成以及体细胞交换和单元化。,真菌的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是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11、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和产生单倍体。而准性生殖是通过二倍体细胞核的有丝分裂交换进行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通过产生非整倍体后不断丢失染色体来实现单倍体化的。,每一个分生孢子都有一个单个的核。任何一个孢子的表型都和它的基因型是一致的,这样便于鉴别。若将两个单倍体品系混合,菌丝融合,两种类型的核都同时存在胞质中,这种品系称为异核体(heterckaryon)。和其他品系一样,异核体将产生单核的分生孢子。在少数情况下异核体中的两个单倍体核融合产生一个二倍体核,这一过程称为二倍化(dipl
12、oidization)。二倍体品系的曲霉产生的无性孢子将具有二倍体核。二倍体细胞是可能要经历有丝分裂交换,产生遗传重组。因为二倍体的核不稳定,最终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单倍体核,此单倍体核含有来自两个单倍体亲本的等位基因的重组。由二倍体核形成单倍体核的过程称为单倍化(hapliodization),概念,二、准性生殖的过程 (一) 异核体的形成 当带有不同遗传性状的两个单倍体细胞或菌丝相互融合时,会导致在一个细胞或菌丝中并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遗传型的细胞核,这样的细胞或菌丝就叫异核体。异核体的形成是进行准性生殖的第一步。以构巢曲霉为例,当把构巢曲霉A接合型的亮氨酸缺陷突变株(leu met+) 与
13、A接合型的蛋氨酸缺陷型突变株(leu+ met-) 混合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常常可以产生少量原养型菌落,这些菌落是异核体。这是因为两个亲本的菌丝间发生相互联结,形成了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混杂的异核体。在异核体中两种细胞核能彼此提供所缺少的酶,因此可不需亮氨酸和蛋氨酸而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1异核体的证实将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混合培养,出现原养型菌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互养、异核体、二倍体或单倍重组体的存在。如何证明?(1)互养这一解释的排除(2)二倍体或单倍体的排除,的证实,异核体,1、互养2、二倍体和重组单倍体,A、leu-met+B、 leu+met-,基本培养基,含leu培养基,含met培
14、养基,基本培养基,2异核体的生物学意义 异核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早在1938年就已在35属的半知菌中发现32属有异核现象。异核现象在自然界这样普遍的一个原因是异核体包含着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核,具有生长优势,另外是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此外,异核体在遗传分析中也很重要,由于异核体内的两个不同营养缺陷型的细胞具有互补作用,因此可以用异核体进行基因等位性的测定等研究。 一般地说,异核体的形成与A、a接合型之间没有关系,但接合型可影响形成异核体的难易程度,相同接合型的菌株间更容易形成异核体。异核体的形成是由基因型决定的,在粗糙脉孢菌中已发现至少有10个基因与异核体的形成有关。,(二)杂合二倍体的形成
15、 异核体细胞中存在着核融合的可能。核融合是指两个单倍体核融合形成一个二倍体核的现象。基因型相同的核融合形成纯合二倍体,基因型不同的核融合形成杂合二倍体。异核体中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细胞核可以以极低的频率融合成杂合二倍体。研究表明异核体发生核融合而产生二倍体的频率为10-710-5。用某些理化因素(如紫外线、樟脑蒸气或高温)处理,可提高二倍体产生的频率。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处理过程中使某些抑制核融合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1956年,Pontecorvo等人在用构巢曲霉白色突变株(w-y+ )和黄色突变株(w+ y- )进行异核体的研究时发现,在培养基中可产生形成绿色孢子的菌株。由异核体( w-y+ /
16、 w+ y- )所产生的孢子应该是白色和黄色两种,那么绿色的孢子是怎样形成的呢?绿色分生孢子的形成是由于异核体中的两个核融合而形成二倍体( w-y+ / w+ y- )的缘故。由于白色突变型和黄色突变型对于绿色野生型来讲都是隐性的,所以二倍体的分生孢子必然呈绿色。,例子,1、W+Y-黄色W-Y+白色 -绿色?( W+Y-/ W-Y+ )2、 W+Y-/ W-Y+绿色-白、黄。?,二倍体有什么特性呢?1、二倍体分生孢子大于单倍体的分生孢子;2、尽管分生孢子的大小是一样的,但每个分生孢子中核的数目是不相同的, 二倍体分生孢子中核数约为单倍体分生孢子的一半。,(三) 体细胞交换和单元化 准性生殖循环
17、过程中产生的二倍体并不象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二倍体那样进行减数分裂,它们仍以有丝分裂的形式增殖。从稳定性来看,二倍体细胞比异核体较为稳定。从异核体所取得的分生孢子属于两个亲本菌株,从二倍体得到的分生孢子则一律都是二倍体。 可是稳定性是相对的,正像从异核体中可以得到少数二倍体犯不着一样,从大量的二倍体分生孢子中也可以得到少数体细胞分离子。所谓分离子包括重组体和非整倍体或单倍体。产生非整倍体或单倍体的过程称为单元化,产生重组体的过程称为体细胞交换。,体细胞重组体的产生经研究发现,体细胞重组体的出现是由于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样染色体间发生染色体交换,从而导致部分基因的纯合化。,此外,研究发现二倍体细胞在有
18、丝分裂过程中通过产生非整倍体或单倍体-单元化过程亦可形成重组体(图 )。,在准性生殖过程中,体细胞交换和单元化是两个独立发生的。体细胞交换产生部分基因纯合化的二倍体的重组体,而单元化过程则产生各种类型的非整倍体和单倍体的重组体。因此,可以通过体细胞重组和单元化过程进行有丝分裂定位。,第四节 丝状真菌的遗传物质和基因表达调控 真菌的遗传物质包括5种成份:染色体基因、线粒体基因、质粒、转座因子及病毒基因。,核基因组(重复、内含子、分散)丝状真菌的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几十Kb) 质粒、转座因子、病毒,粗糙脉孢霉单倍体基因组为4.3107bp,G+C含量为54%,每条染色体的大小为410.3Mb。端
19、粒与人的端粒相同。线粒体内含有质粒。已经鉴定了2000多个不同的粗糙脉孢菌基因,目前正在构建基因组的物理图谱,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及其单位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2. 核基因组结构 丝状真菌中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一般是不连锁的、分散存在于基因组中。但也有一些如与脯氨酸代谢有关的4个基因、与奎尼酸代谢有关的7个基因以及有关青霉素生物合成的3个基因是连锁的,聚集在一起构成基因簇,前两个基因簇同时还包含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基因簇中所有各基因都是分别产生各自的mRNA,并不象原核生物那样形成操纵子结构。 1989年在自然界分离的粗糙脉孢菌菌株中发现了丝状真菌的第一个转座子Tad,该转座子全长7kb,在核基因
20、组中以多拷贝存在,插入DNA时产生靶序列的重复。后来,在其它真菌如尖镰刀菌中也发现了转座因子,而且发现转座子与植物病原菌的致病和培养性状的高度变异有关。,3. 线粒体基因组 丝状真菌线粒体是大小为几十个kb的环状结构,它含16S和23S rRNA基因和20多个tRNA基因,还有几个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结构基因。此外,还还有一些尚未鉴定的ORF。 线粒体基因组在正常复制过程中经常发生分子内重组,造成基因组大小的多变。重组的内容和方式有多种,如线粒体DNA重排、DNA片段的插入或缺失。还有因内含子剪接不同造成基因内所含内含子数目不等等。,二、基因结构(1)启动子 许多丝状真菌基因的5非编码区存在高等
21、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中普遍具有的CAAT和TATA盒。但有许多丝状真菌基因并不含上述保守序列。(2)上游激活序列 上游激活序列是与激活蛋白结合的部位。在粗糙脉孢菌奎尼酸代谢(qa)基因簇中,qa-1F编码的激活蛋白能与该基因簇中5个结构基因的5非编码区结合,并对转录起激活作用。,(3)增强子 缺失分析发现粗糙脉孢菌的am基因(编码谷氨酸脱氢酶)受两个5上游远距离序列的调节,一个序列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4kb,另一个在上游2.13.2kb之间。当同时缺失这两个序列时,只保留516%的表达水平,推测这两个序列可能是弱的增强子。,三、基因表达的调控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丝状 真菌 遗传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