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ppt课件】 常用方剂释义及汤头歌.ppt
《【中医ppt课件】 常用方剂释义及汤头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ppt课件】 常用方剂释义及汤头歌.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常用方剂第一节 解表剂一、前言,(一)、含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属于“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药主要用于六淫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此时邪未深入,病势轻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使外邪仍从肌表而出。,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 “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二)、适应症,表证:六淫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 表证。 风寒表证:毛窍闭合,恶寒重,发热轻。 风湿表证:恶
2、寒轻,发热重。 正虚表证(虚人外感证)。,(三)、分类,风寒表证:毛窍闭合,恶寒重,发热轻。,辛温解表。,风湿表证:恶寒轻,发热重。,辛凉解表。,正虚表证(虚人外感证)。,扶正解表。,(四)、使用注意,轻煎(时间短)。久煎则药力发散(辛散轻扬药物)。避风寒毛窍开张,外邪容易进入。增衣被,捂汗。无汗亡血,失血慎用。(汗为津之液)遍身微微汗出为佳。(全身湿但看不到大汗),(一)、麻黄汤,组成:,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二两), 甘草(一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而紧。,病机:,风寒外束,卫闭营郁,毛窍闭塞,肺气失宣。,功用:,辛温
3、发汗,宣肺平喘。,方解:,麻黄,辛温,发汗散风寒,兼宣肺平喘。为君药。,桂枝,辛甘温,发汗助麻黄解表,同时又能调和营卫。与麻黄合用,可使风寒去,表气和。为臣药。,杏仁,宣利肺气,配合麻黄宣肺散邪,利肺平喘。可使邪气去,肺气和。为佐药。,甘草,甘温,调和诸药。并可延缓药力,以防麻、桂之发汗太过。为使药。,配伍特点:,麻黄、桂枝相配,,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运用:,1、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剂。,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证治要点。,2、因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等
4、皆禁用。3、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可用本方治疗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桂枝汤,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主治病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方解,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桂枝,芍药,辛温,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为君),酸寒,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为臣),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
5、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配伍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故“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运用,1、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症的代表方剂,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证治要点。2、若兼项背强直可加葛根以增强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力。 若素有喘咳,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可加厚朴、杏仁以下气平喘。,3、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或多形红斑、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
6、季皮炎、冻疮以及妊娠呕吐、产后病后低热等病,属阴阳营卫不和者。,运用,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异同点,共同点: 1、两方中都含有桂枝、甘草。 2、功用都可发汗解表。 3、病机都为风寒袭表。 4、病症都属于风寒表证,证见恶寒(或恶风)发热,头痛脉浮苔白。,不同点,麻黄汤,桂枝汤,麻桂相合。,发汗解表力强。,辛温发表之峻剂,治风寒表实证。,恶寒无汗。,桂芍同用。,解表力弱,重在调和营卫。,辛温发表之和剂,治风寒表虚证。,恶风有汗。,附方,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过多而发奔豚气病,气从少腹上冲心胸,
7、起卧不安,时有发作者。,主治,奔豚气病:,发汗太过,伤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之寒气上凌心所致之气病。,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调和气血,缓急止痛。,主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腹满时痛者。,附方,汤头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6两)、细辛(2两),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3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证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病机:,外
8、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方解,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为君。,防风,辛甘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功可发汗除湿。,两药相合,协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方解,方解,细辛白芷川芎,散寒祛风,宣痹以止头身疼痛,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羌活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川芎白芷细辛,祛风止痛,解表,生地黄芩,清泄里热,甘草,调和诸药,清里,诸药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配伍特点,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以
9、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痛剧者,则可倍用羌活,以加强通痹止痛之力;,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加枳壳以行气化湿宽胸;,无口苦微渴者,生地、黄芩又当酌情裁减。,运用,1、本方为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而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剂。 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证治要点。,2、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等病,属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征候等。,使用注意,方中虽有
10、生地、黄芩之寒,但总属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汤头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小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去皮,各三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病机:,外感风寒,内停痰饮。,方解,麻黄,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化内饮,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为臣。,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即恐耗伤肺气,又须防
11、诸药温燥伤津。,五味子,酸收敛气。,芍药,和营养血,缓和药性。,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兼佐使之用。,方解,配伍特点,一、以麻黄、桂枝解散在表之风寒,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二、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真如神龙之变化不测。”,运用,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的常用方剂。 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证治要点。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必须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2、常用于慢性气管炎或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属外寒内饮证者。,3、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ppt课件 【中医ppt课件】 常用方剂释义及汤头歌 中医 ppt 课件 常用 方剂 释义 汤头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