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解读课件.ppt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解读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指导意见(2012)要点解读,处理好几个关系,考试说明标准、导引,教材,学生手册,课程标准,指导意见,教学内容,校本化,其他资源,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调整,1.信息技术学科必修学分的2个模块为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 2.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部分内容不再作为单独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三节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删除第六章第二节内容。 3.信息技术基础中适当加强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的学习,用Visual Basic 语言代替 QBASIC语言。,调整方案总览,第一章编写依据,一、课标内容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一)信息获取(1)描述信息的基本
2、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和发展趋势。,第一章教学要求,第一章教学建议,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有总体的了解,由此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章内容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相关的内容有密切联系,建议将本章第1.2节“信息的编码”内容,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三章中进行教学,本章不单独安排课时。,第一章教学设计建议,本章的教学设计:(1)在第1.1节中,建议教学时以案例讲授法为主,辅以问题讨论法。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给出能引起学生深思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了解相关内容,而不是让学生单
3、纯记住相关的概念。(2)第1.3节,建议教师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播放相关的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经教师或学生共同梳理后,建构本节的知识体系,可以适当介绍目前的动向,比如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第二章编写依据,一、课标内容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一)信息获取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第二章教学要求,第二章教学建议
4、,获取信息的需求分析、途径、方法,信息的价值判断等相关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学习信息加工和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章所涉及的内容多数已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深入学习过,且大多为常识性的内容,因此,高中阶段不再作为新授课进行教学安排,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作灵活处理。,第二章教学设计建议,本章的教学设计: 针对第2.1节、第2.2节与第2.3节的教学内容,建议结合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中的信息处理任务,让学生先确定一个初步的研究主题,再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来获取所需素材,同时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法。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的参差不齐,要尽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而对于第2.4节的教学内容
5、,建议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第三章编写依据,一、课标内容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二)信息加工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第三章教学要求,第三章教学要求,第三章教学建议,本章学习内容既是对“信息的来源与获取”学习后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又是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信息管理、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打
6、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把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架构线索,而信息加工是信息处理中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因此,本章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学时间占本模块总课时数的近三分之二。,第三章教学设计建议,本章教学设计:(1)第3.1节教学内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接触,建议教学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功能、特征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2)第3.2节中以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为主。本节安排5个课时。(3)第3.3节的教学内容将安排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相关的章节中,在信息技术基础中不安排教学课时。,(4)算法与程序
7、设计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节安排12个课时。 第1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含义、算法的表示形式等基础知识后,即可用VB程序实例来进行算法实现的教学。 第2至4课时,建议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简单的VB实例进行分析、探究,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含义及其联系,为进一步在VB中建立一个应用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5至6课时,通过适当的实例分析,来学习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数组、常用的标准函数(Abs、Int、Sqr、Rnd、Val、Str、Asc、Chr、Len、Mid )及表达式(乘幂、取负、乘法、实数、除法、整数、除法、加法、减法)。 第7至9课时,建议教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讲
8、解VB的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及一维数组的应用,引导学生完成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程序。 第10至12课时,在掌握VB界面设计、VB基本语句及VB编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算法的综合运用与程序实现。建议甚至通过设计简单的游戏程序,让学生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并选择适当的算法实现问题的解决。,第三章教学设计建议,(5)第3.5节教学内容涉及较为前沿的信息技术领域。教学安排2个课时,可分别安排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智能处理是如何模拟人类智慧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课时可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安排语音识别实践操作。第二课时可安排机器翻译软件,进
9、行中英文翻译的实践操作。,第三章教学设计建议,第四章编写依据,一、课标内容本章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 (三)信息资源管理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第四章教学要求,第四章教学建议,本章的学习是为将来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信息管理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信息有序流通、有效管理和信息增值的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 基础 模块 解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