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西综生理学课件.ppt
《考研之西综生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之西综生理学课件.ppt(1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生理学,冲刺串讲,.,2,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不考)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重点),.,3,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P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P5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多作为反射弧的传出部分,以神经-体液调节的形式进行调节自身调节:1.局部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和代谢性自身调节 P1242.肾血流调节管-球反馈 P2163.尿生成调节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 P2294.内分泌激素各种自身调节,.,5,第三节 机体
2、生理功能的调节,反馈控制系统 P7负反馈:正反馈,.,6,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反馈控制系统 P7负反馈:极为常见,维持稳定中的最重要正反馈1.血液凝固2.动作电位Na+内流3.雌激素对LH分泌的影响4.排尿、排便5.分娩6.胃蛋白酶原激活、胰蛋白酶原激活7.病理性恶性循环等,.,7,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结构不考,转运是重点)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生化出题多)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重点)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平滑肌不考),.,8,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0单纯扩散易化扩散,.,9,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3、,物质的跨膜转运 P10单纯扩散:气体、水、乙醇、尿素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不耗能)1:通道介导电压门控(去极化时的钠离子通道)、化学门控(终板膜Ach受体阳离子通道)、机械门控2:载体介导除肠粘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的转运(如红细胞、脑细胞等),.,10,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2主动转运,.,11,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2主动转运(膜蛋白介导,耗能)1:原发性:钠-钾泵、钙泵、质子泵2:继发性:肠粘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的转运;甲状腺上皮细胞聚碘;P352肾小管重
4、吸收时各种继发性主动转运 P219,.,12,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4出胞和入胞,.,13,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跨膜转运)1:外分泌细胞分泌酶2: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3: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P36、P2834:吞噬5:吞饮,.,14,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跨膜转运总结:不需要膜蛋白介导:单纯扩散顺浓度/电位梯度扩散扩散: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不耗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没有饱和性:单纯扩散、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转运大分子物质:出胞、入胞,.,15,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
5、号转导 P20G蛋白耦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P17,.,16,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P20终板膜Ach受体阳离子通道(N2型受体,通透钠、钾离子,化学门控通道,介导易化扩散 P11)G蛋白耦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P17配体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蛋白激酶G蛋白效应器:AC、PLC、磷脂酶A2、磷酸二酯酶第二信使:cAMP、cGMP、DG、IP3、Ca2+,.,17,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P20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P338,.,18,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P201:酪氨酸激酶受体:胰
6、岛素、生长因子2: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细胞因子3:鸟苷酸环化酶受体:钠尿肽、NO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P338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3、维甲酸,.,19,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P22几个概念: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P25几个概念:产生机制:影响因素:特点:,.,20,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P22几个概念: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产生机制:静息时K+通透性大,外流,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影响因素: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P25几个概念:阈电位、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
7、正后电位产生机制:受到外来刺激后Na+通透性增大,内流影响因素:细胞外液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幅度升高特点:全或无,.,21,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局部电位 P33它们是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特点:,.,22,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局部电位 P33它们是局部电位:EPSP、IPSP、终板膜电位、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局部电位的特点:不具有全或无特性,不能进行无衰减传播,没有不应期,.,23,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可兴奋细胞及其兴奋性 P34几个概念:兴奋性可兴奋细胞阈刺激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24,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P35,.,25,第三节
8、细胞的电活动,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P35动作电位传至接头前膜至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含ACh的突触囊泡释放,ACh激活接头后膜的化学门控通道,造成Na+内流而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释放的ACh可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26,第三章 血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27,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浆渗透压 P49悬浮稳定性 P5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P54,.,28,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浆渗透压 P49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NaCl,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份,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
9、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悬浮稳定性 P52红细胞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为红细胞沉降率,沉降率大小可以反应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沉降率越快,悬浮稳定性越小。红细胞叠连时,血沉加快,血沉大小发生与血浆有关,与红细胞本身无关,血沉加快的因素包括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血沉减慢的因素包括白蛋白和卵磷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P54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分泌,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肾供氧不足时(贫血、缺氧、血流量下降)EPO分泌增多,雄激素也可刺激EPO分泌,.,29,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凝血因子 P63,.,30,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凝血因子 P631:
10、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余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2:出F V外(Ca2+),其余均为蛋白质,大多数在肝脏合成,肝脏病变 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3:辅因子:、高分子激肽原4:凝血维生素:维生素K5:最不稳定的因子:F V(前加速易变因子),.,31,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凝固的调控 P66,.,32,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凝固的调控 P661.血管内皮抗凝:一方面充当机械屏障,一方面分泌抗凝物质2.纤维蛋白吸附、血流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3.生理性抗凝物质:抗凝血酶是重要的抑制物,肝素通过增强凝血酶的活性发挥间接抗凝作用,枸橼酸钠、草酸盐可去除血浆中Ca2+抗凝,.,33
11、,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红细胞血型 P70ABO血型ABO血型抗体:ABO血型遗传:Rh血型,.,34,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红细胞血型 P70ABO血型ABO血型抗体:ABO血型抗体分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两类,天然抗体属IgM,不能通过胎盘,免疫性抗体属IgG,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溶血ABO血型遗传:参见表3-5Rh血型Rh血型抗原性最强的抗原为D抗原,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者为Rh阴性, Rh阴性在汉族人群中属稀有血型,血清中不存在Rh的天然抗体,但可形成免疫性抗体,Rh阴性母亲生Rh阳性的第二胎时可引起新生儿溶血,.,35,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二节 心脏
12、的生物电活动和电生理特性第三节 血管生理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36,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过程 P77,过程:,压力:,容积:,.,37,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过程 P77,过程:1等容收缩期 2快速射血期 3减慢射血期4等容舒张期 5快速充盈期 6减慢充盈期7心房收缩期,压力:左心室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左心室压力最低:快速充盈期末主动脉压最高: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最低:等容收缩期末,容积:心室容积最大:心房收缩期末或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最小:减慢射血期末或等容舒张期,.,38,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音的产生 P78,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
13、心音:第四心音:,.,39,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音的产生 P78,第一心音:主要因房室瓣关闭引起,音调低、持续时间长,标志收缩期的开始第二心音:主要因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引起,音调高,持续时间短,标志 舒张期的开始第三心音:快速充盈期末室壁和乳头肌振动引起第四心音:心房音注:除第一心音位于收缩期,其余三期均位于舒张期,.,40,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P81,1:前负荷:2:后负荷:3:收缩能力:4:心率:,.,41,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P81,1:前负荷:容量负荷,改变心肌初长度进行“异长调节”2:后负荷:压力负荷,通过影响前负荷,间接改变
14、心肌初长度进行“异长调节”3:收缩能力:心肌内在特性(区别于外在的前负荷和后负荷),“等长调节”4:心率:在一定范围内(上限为160180),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42,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P86静息电位:动作电位0期:1期:2期:3期:4期:,.,43,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P86静息电位:K+外流,机制同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过程,快钠通道介导Na+内流,机制同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1期:快速复极初期,Ito通道介导K+外流;2期:平台期,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
15、电位的主要特征,内向L型 Ca2+流和外向K+(IK通道介导)流共同介导;3期:快速复极末期,K+进一步外流 (主要由内向整理钾通道Ik1介导);4期:静息期注:1期、2期、3期同属复极化过程,各期复极的外流电流由不同K +通道( Ito IK Ik1 ),.,44,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P89窦房结P细胞去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自动去极化过程:浦肯野细胞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自动去极化过程:,.,45,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P89窦房结P细胞去极化过程:L型Ca2+通道介导复极化过程:主要由IK通道介导
16、,无1期和2期,直接进入3期复极过程自动去极化过程:所有自律细胞中速度最快,最重要的离子基础是IK通道介导 的K+外流进行性衰减浦肯野细胞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同心室肌细胞(有0、1、2、3、4五个分期)自动去极化过程:最重要的离子基础是If通道介导的Na+内流进行性增强注:窦房结细胞去极慢,自动去极快;浦肯野细胞去极化,自动去极慢,.,46,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 P91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47,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 P91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合称有效不应期,心肌的有效不
17、应期特别长,所以不发生类似骨骼肌的完全强直收缩;自律性: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自律性最高;传导性:结区细胞最慢,形成房室延搁,使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时间上不发生 重叠,浦肯野细胞最快;收缩性:因存在缝隙连接而呈现“全或无”式收缩,.,48,第三节 血管生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P105心脏搏出量:外周阻力:心率:动脉弹性:,.,49,第三节 血管生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P105心脏搏出量:博出量增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前者更明显(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博出量的多少),脉压增大;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后者更明显(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脉压减小;
18、心率:心率增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后者更明显,脉压减小;动脉弹性:老年人血管壁弹性降低,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注:外周阻力的变化和心率的变化对血压的影响一致,.,50,第三节 血管生理,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P106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51,第三节 血管生理,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P106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射血能力强,中心静脉压低)和静脉回心血量(回心血量增加,中心静脉高)之间的相互关系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1:平均充盈压:血量增多或容量血管收缩,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多2:心脏收缩能力:收缩能力增强,中心
19、静脉压降低,回心血量增多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收缩,加速静脉回流,中心静脉压升高4: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中心静脉压降低,回心血量增多5:体位改变:卧位变直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注:心脏收缩增强和吸气时,中心静脉压影响回心血量,而非相反,.,52,第三节 血管生理,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P110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53,第三节 血管生理,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P110微动脉:对血流阻力最大,在血流量的控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局部代谢产物的控制,发生交替性收缩和舒张(代谢性自身调节)注: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
20、,后者阻力更大,.,54,第三节 血管生理,组织液的生成 P111毛细胞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55,第三节 血管生理,组织液的生成 P111毛细胞血管血压:有利于滤过(心衰时组织液生成增多)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利于重吸收(肾病时组织液生成增多)组织液静水压:有利于重吸收(丝虫病时组织液生成增多)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有利于滤过(炎症时组织液生成增多),.,56,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的神经支配P113交感神经(1受体介导)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正性变力:副交感神经(M受体介导)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负性变力:,.,57,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
21、的神经支配P113交感神经(1受体介导)正性变时:窦房结细胞4期T型钙流、If钠流增强正性变传导:房室结细胞0期L型钙流增强正性变力:心肌细胞2期L型钙流增强副交感神经(M受体介导)负性变时:窦房结细胞4期T型钙流、If钠流减弱,激活Ach依赖性钾通道负性变传导:房室结细胞0期L型钙流减弱负性变力:心房肌细胞2期L型钙流减弱,.,58,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血管的神经支配P114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59,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血管的神经支配P114缩血管神经纤维1:所有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受体介导)2:几乎所有血管都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其中多数血管仅接受
22、交感缩血管纤维的单一神经支配3:皮肤血管分布最多,冠状血管和脑血管分布最少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胆碱能纤维)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泌腺等3: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通过轴突反射)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汗腺注:胆碱能纤维不等同于副交感纤维,二者相互包含 P176,P286,.,60,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反射P116压力感受性反射感受器:反射效应:生理学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感受器:反射效应:生理学意义:化学感受性反射感受器:反射效应:生理学意义:,.,61,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反射P116压力感受性反射感受器:颈动脉窦
23、和主动弓压力感受器,感受血管壁的被动扩张反射效应:血压升高时,兴奋迷走神经(减压反射)生理学意义:快速调节血压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感受器:心肺感受器,感受血管壁的被动扩张或一些化学物质反射效应:血压升高时,兴奋迷走神经,抑制血管升压素释放生理学意义:调节血量化学感受性反射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体化学感受器,感受缺氧、CO2分压升高、H+ 浓度升高等反射效应: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 力增大,血压升高生理学意义:平时对心血管活动不起调节作用,.,62,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P116RAS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24、,.,63,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P116RAS系统:血管紧张素II作用最显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对受体和受体均有较强作用,对心脏正性作用,对多数血管收缩作用(受体),对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作用(2受 体为主)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兴奋受体,故静脉注射时,常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血管升压素:促进水的重吸收,收缩血管平滑肌,.,64,第五节 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P126冠脉血流最小:冠脉血流最大:冠脉血流增大:冠脉血流减少:,.,65,第五节 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P126冠脉血流最小:等容收缩期末冠脉血流最大:舒张早期冠脉血流增大:舒张压升
25、高,心率减慢冠脉血流减少:舒张压下降,心率加快,主动脉关闭不全,.,66,第五章 呼吸,第一节 肺通气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67,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P133、P136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68,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P133、P136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原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直接动力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肺通气阻力的主要成分,包括表面张力和自身弹性回缩力,以表面张力为主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以气道阻力(主要与气道管径大小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生理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