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课件.ppt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专题五 动物的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2,利他行为:,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那些靠牺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的行为。利他行为就是动物以降低自身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高其他个体适合度的行为。 适合度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后代生存能力的总称。重要结果: 损失了基因的适应能力,缩短了生命的周期或留下更少的后代.,.,3,本章将介绍动物利他行为进化的几种理论。 有些利他行为只在表现型上是利他的,而在基因型层次上则是自私的;还有一些利他行为,无论在表现型层次上和基因型层次上都是利他的,可以说是彻底的
2、利他行为。,.,4,主要内容,利他行为的假说 亲缘选择与亲缘系数 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 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利他行为 自私基因理论 利他行为的例证,.,5,利他行为的四种假说(1) 亲缘选择假说:借助于对亲属提供帮助而增加自己对未来时代的贡献。因为亲缘关系越近,体内共占同一基因的概率就越高。(基因的自私性)(2) 互惠假说:双方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净收益。(合作关系)(3) 操纵假说:如杜鹃鸟的巢寄生(彻底的利他)(4) 互相依赖假说:如吸血蝠哺血;灵长类的结盟,.,6,亲缘选择与亲缘系数,利他行为是怎样在进化中产生的?经典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个体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按照此理论,对于个体不利
3、的利他行为应被自然选择所淘汰,那么应如何对利他行为的产生进行解释呢?多数学者认为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群体选择的结果。群体选择学说认为种群和社群都是进化单位,作用于社群之间的群体选择可以使那些对个体不利(降低适合度)但对社群或物种整体(增加适合度)有利的特性在进化中保存下来。,.,7,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 theory),简单的说,动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的表现也就应当越加强烈。换句话说,就是利他个体对自己的近亲(如父母和兄弟姐妹)表现出最强烈的利他行为;而对自己的远亲表现出较弱的利他行为,亲缘关系越远,利他行为的表现就越弱。这其中就存在一个识
4、别亲属的问题。,.,8,该理论不仅把个体看作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而且把基因也看作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根据此理论,如果经过突变产生了一个支配某种利他行为的基因,那么该基因的成功将不取决于它能不能给携带它的动物个体带来好处,而是决定于对该基因自身是否有利。,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 theory),.,9,利他行为通过亲缘选择得以散布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Hamilton法则:如果利他者因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或遭受的损失是C,而受益者所获得的好处是B,那么当B/C 1/r 或rB-C 0时,支配利他者表现出利他行为的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的频率才会增加。r是利他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亲缘
5、系数。,另一种表达方式: B/C 利他者与自己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利他者与受益者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10,利他行为在下列三个群体水平间产生:,如果个体的利他行为对其直系亲属有利,则属于家庭选择(family selection)。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近亲家族有利,则属于亲属选择(kin selection)。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全群有利,则属于群体选择(group selection)。,.,11,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Hoogland(1983)对草原旱獭的报警行为研究。 草原旱獭是一种社会性的啮齿动物,通常是一只成年雄旱獭与3-4只成年雌旱獭及其子女生活在一起。年轻的雌旱獭终生都生活在这
6、个群体里,而年轻的雄旱獭则在出生后的第二年离群外迁。所以,一个群体内的全部雌旱獭和一龄雄旱獭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旱獭的自然天敌是獾,Hoogland曾用展示獾的标本的方法来诱发旱獭的报警鸣叫。,.,12,a Female giving an alarm call,b A group of pups at the mouth of burrow,.,13,草原旱獭的报警行为研究,实验表明:当旱獭身边有亲属存在时,其报警鸣叫频次明显比没有亲属在身边时要高。,.,14,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Hamilton关于亲缘识别的理论是建立在亲缘之间能够相互识别的基础上的。Dawkins提出“绿胡子效应”,
7、他认为有可能存在着“识别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在表现型上的表达能使基因携带者识别出其他个体体内的同样基因,而且能使基因携带者对后者(即携带同样基因并在表现型上有相同表达的其他个体)表现出利他倾向。这种情况将能为亲缘个体间的相互识别提供一种遗传机制,而无需借助于学习过程。,.,15,个体靠一种简单的法则来识别亲属是亲缘识别的一种常见机制,如“把凡是在自己家里的个体都看成是自己的亲属”。 学习是亲缘识别的另一种机制,即通过后天的学习认识自己的亲属,如Lorenz发现的幼雁的印记行为。 1982年,Holmes和Sherman用黄鼠所作的实验表明,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识别也部分地由于他们曾在同一巢穴中共
8、同生活过一段时间。,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16,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结果表明:只要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黄鼠,不管它们之间有没有真正的遗传亲缘关系,都很少发生战斗;在一起长大的非亲缘个体之间,彼此的攻击性并不比一起长大的亲缘个体之间的攻击性强多少。,.,17,(一)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为: 有时两个或更多个体实行合作对每个个体都会带来好处,因为每个个体从这种合作中所得到的利益都会大于他们为合作付出的代价。 例如:两个杂色脊蛉在冬季共同占有和保卫一个取食领域,比之他们各自单独有一个领域更能增加他们的取食率,这是因为共同保卫领域所带来的好处超过了他们共同分享食物所带来的不利。,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利他
9、行为,.,18,(二)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 关于行为操纵,可以这样说,有些动物的行为看上去无疑是利他的,但这种行为是受到其他个体操纵的结果。 最明显的实例是巢寄生鸟类与寄主的关系,寄主双亲辛苦地喂养杜鹃实际上受别的操纵。他们自己从这种利他行为中是一无所谓得的,实质上是杜鹃鸟骗取它去错误的喂养了别人后代。 行为操纵也可以在一个物种内部.例如:有些雌鸟故意把卵产在同种其他雌鸟的巢中,这样它就不必需自己去孵化和抚养雏鸟从而减少了自己的生殖投资.,.,19,(三)互相回报式的利他行为: 如果一个利他行为给收益一方所带来的好处总是大于利他者因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那么只要这种利他行为在以后的某个时候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行为学 利他行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