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课件.ppt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1,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并且IFI日益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2,(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尽管抗真
2、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有明显升高的趋势,3,器官移植受者的真菌感染发病率,4,(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和土曲霉较少见。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和毛霉属的感染率也有所增加,5,(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
3、率,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病死率达30%60%,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发生率低,但其病死率高,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四)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存在免疫抑制基础疾病、接受免疫抑制更多的则是发生在之前没有免疫抑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疾病本身或治疗等因素导致的免疫麻痹/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与其它科室的患者相比,ICU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多种体腔和血管内的插管、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具有更多的皮肤、粘膜等解剖生理屏
4、障损害正常定植于体表皮肤和体腔粘膜表面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和血液,7,ICU患者IFI的高危因素: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常合并糖尿病、COPD、肿瘤等基础疾病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广泛开展肿瘤化疗/放疗、HIV感染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ICU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8,二、IFI常见病原真菌的特点,引起IFI的病原体可分为两类:真性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真性致病菌主要包括组织胞浆菌和球孢子菌,它们可侵入正常宿主,也常在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中引起疾病在免疫功能受
5、损的病人中,由真性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常为致命性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多侵犯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和毛霉是最常见引起IFI的病原菌,9,(一)致病性念珠菌,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假丝酵母菌)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和葡萄牙念珠菌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无致病性作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机体防御机制受损时才会引起疾病,10,(二)致病性曲霉,曲霉为条件致病菌致病性曲霉的种群主要包括烟曲霉、黄曲霉和土曲霉,12,11,(三)致病性隐球菌,隐球菌属中新生隐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它包括两个变种,即新生隐球菌新
6、生变种和格特变种该菌最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严重的肺部病变,其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隐球菌病好发于艾滋病(AIDS)、糖尿病、晚期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器官移植等患者,12,(四)双相真菌,双相真菌是指在人体和37条件下产生酵母相,而在27条件下产生菌丝相的一类真菌,为原发性病原真菌。主要包括申克孢子丝菌、马内菲青霉、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除孢子丝菌病多为皮肤外伤后感染外,其它真菌主要由呼吸道感染,但绝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为自限性疾病,少数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系统性损害,13,(五)致病性接合菌,接合菌纲包括毛霉目和虫霉目。其中毛霉目的致病菌主要包括毛
7、霉、根霉、根毛霉和犁头霉。虫霉目的致病菌有蛙粪霉和耳霉,主要通过微小外伤和昆虫叮咬而感染,14,(六)卡氏肺孢子菌,卡氏肺孢子菌主要引起肺部感染,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tis,PCP)。主要见于艾滋病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该菌目前尚不能在体外培养获得,主要依靠直接涂片六胺银染色诊断。PCR技术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15,三、IFI定义,侵袭性真菌感染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16,四、重症患者IFI的诊断,重症患者IFI的诊断分3个级别,即确诊、临床诊断、拟诊IF
8、I的诊断一般由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若有条件,高危患者2次/周筛查包括胃液、气道分泌物、尿、口咽拭子、直肠拭子5个部位,标本进行定量培养,计算阳性标本所占的比例,17,与治疗相关性因素:a、各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48小时、留置血管内导管、留置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括腹膜透析在内的血液净化治疗等b、药物治疗:长时间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多成份输血、全胃肠外营养、任何剂量的激素治疗等c、高危腹部外科手术:包括下列情况:消化道穿孔24小时、反复穿孔、存在消化道瘘、腹壁切口裂开、有可能导致肠壁完
9、整性发生破坏的手术及急诊再次腹腔手术等,18,18,高危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如:a、肝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移植后早期(3天内)出现真菌定植、较长的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移植后继发细菌感染等b、心脏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手术、CMV感染(巨细胞病毒)、移植后需要透析、病区在2个月内曾有其他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等c、肾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年龄40岁、糖尿病、CMV感染、移植后伴细菌感染、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d、肺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术前曲霉支气管定植、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CMV感染、皮质类固醇治疗等,19,临床特征:(1)主要特征:存在相应部位感染的特殊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侵袭 真菌 感染 诊断 治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