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课件.ppt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救援,我国煤矿事故特点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特点事故案列分析,1,2,国有煤矿事故类别分析,2003年国有煤矿事故类别分析,国有煤矿事故特点分析,3,1950-2003年国有煤矿事故类别死亡人数百分比分析,4,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1949-2005一次死亡100人以上事故,5,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低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多发 内蒙大雁二矿为低瓦斯矿,2000.11.25顶板冒落,通风受阻,造成瓦斯积聚,瓦斯爆炸死亡51人。2003.8.11大同市杏儿沟矿绝对涌出量为3.99 m3/min,该矿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62 m3/t,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3人。2002年山西
2、临汾阳泉沟矿相对瓦斯涌出量3.7 m3/t,瓦斯爆炸30人死亡。,6,3.1 矿井爆炸(瓦斯、煤尘)事故抢险救灾与案例分析本节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发生爆炸事故时的应变要点(2)矿井爆炸事故救灾措施与对策(3)爆炸事故处理案例分析,7,瓦斯的最大危害就是发生爆炸。不仅能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会严重摧毁井下设施,中断生产。有时还会引起煤尘爆炸和井下火灾,从而加重灾害,使生产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1942年日本霸占我国东北时期,在本溪煤矿由电气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共有1549人死亡。 2000年贵州木冲沟“927” 162 2004年河南大平“1020” 148 2004年陕西陈家山“1
3、1.28” 166 2005年辽宁孙家湾“214” 214,8,瓦斯爆炸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与高温火源同时存在, 初燃(初爆) 焰面 冲击波 新的爆炸混合物 1995年6月23日零时16分,淮南矿务局谢一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伤亡共125人,其中死亡76人、伤49人,直接经济损失327.8万元,发生10OO多次瓦斯连续爆炸 。,9,瓦斯爆炸的危害 (1)高温:焰面是巷道中运动着的化学反应区和高温气体,其速度大、温度高。从焰面温度可高达21502650 ,焰面经过之处,人被烧死或大面积烧伤,可燃物被点燃而发生火灾。 (2)冲击波:锋面压力由几个大气压到20大气压,前向冲击波叠加和
4、反射时可达100大气压。其传播速度总是大于声速,所到之处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和通风设施损坏、巷道垮塌。冲击包括:进程冲击和回程冲击。 (3)有害气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以后,将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如果有煤尘参与爆炸,CO的生成量更大。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按体积计算达到0.4时,人在短时间内就会中毒死亡。一氧化碳中毒是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10,回顾:1、瓦斯爆炸的三要素2、煤尘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瓦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 (2)高于最低点燃能量的热源存在的时间大于瓦斯的引火感应期; (3)瓦斯空气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大于12%。,11,3.1.1
5、 发生爆炸事故时的应变要点3.1.1.1 调度室应变要点(1)向矿长、总工程师报告爆炸地点有无遗留火种,灾区波及范围,是局部爆炸还是连续爆炸,爆炸产物排出沿程是否引起二次爆炸或燃烧,遇难人员情况等;(2)向矿务局(公司)调度室报告,向矿山救护队报警;(3)按预案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规定迅速召集矿井通风区、机电科、医院等各方面有关人员。,12,3.1.1.2 救灾指挥人员应变要点(1)组织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指令各单位执行应变任务;(2)判断灾区是否还有爆炸可能,通风设施和系统的破坏程度,爆炸原因,有否煤尘参与,能否诱发火灾;(3)根据灾情,命令救护队迅速进入灾区侦查抢救人员,并组织人员的安全撤退
6、;(4)建议并决定设立基地的地点和侦察路线;(5)确定恢复原有通风系统和抢救人员措施;(6)确定防止再次爆炸和诱发火灾的措施、隔爆和灭火措施。,13,3.1.1.3 救护队工作要点1)矿山救护队工作任务要点(1)迅速赶赴爆炸事故矿井,建立井下救护基地;(2)派侦察小组进入灾区进行全面侦察,查清遇险遇难人员数量及分布地点,发现幸存者立即佩戴自救器救出灾区;(3)在查清确无火源的基础上对充满爆炸烟气的巷道恢复通风,同时检查瓦斯,防止事故扩大;(4)迅速扑灭井下因爆炸产生的火灾;(5)抢救遇险人员安全脱险,并清理堵塞物,14,2)救护小队进入灾区遵守的规定(1)进入前切断灾区电源;(2)注意检查灾区
7、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检查温度及通风设施的破坏情况;(3)穿过支架被破坏的巷道时,要架好临时支架,以保证退路安全;(4)通过支护不好的地点时,队员要保持一定距离按顺序通过,不要推拉支架,进入灾区行动要谨慎,防止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爆炸。,15,3.1.1.4 遇险人员行动要点1)遇险人员撤退要点(1)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要立即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位于灾区的人员首先尽快撤离灾区。波及区的人员在接到通知后也要及时撤离;(2)采煤工作面发生事故时,受灾人员要以事故区为中心,分别由上下顺槽撤退,转入安全的进风巷道;(3)避灾时,遇险人员在班组长带领下,按通风人员、救护人员、救灾人员指引的避灾路线迅速地撤离
8、危险区。在避灾过程中,要守纪律、听指挥。撤离时,应两人以上编组同行,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准单独乱跑。撤退中要注意风流方向,要尽快取捷径进入新风区域。进入避难峒室后要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救灾人员跟踪寻找。,16,2)避灾措施要点 在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及火灾事故无法撤离时,应考虑下述方法避灾:(1)迅速转入独头巷道(最好是岩石巷)关闭局部通风机,切断风筒,堵住入口,防止有毒气体侵入;(2)暂时躲避到安全地点不能撤离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尽量减少动作,并要在躲避地点巷道口悬挂矿灯、工具或定时间隔敲打管子、铁轨等,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3)避灾地点若有压气管,可设法打开管路,以便向避难人员输送新鲜
9、空气;(4)当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无其它巷道躲避或来不及撤退时,避灾人员要注意爆炸冲击波的方向,要迅速背着空气冲击波的来向,脸朝下扑倒在水沟里,用湿毛巾堵住嘴和鼻子,以隔绝火焰或防止高浓度有毒气体的伤害。待爆炸波过去后,要迅速迎着风流方向撤离到安全地点。,17,3.1.2 矿井爆炸事故救灾措施与对策3.1.2.1 大型瓦斯爆炸的特点(1)矿井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有的破坏很严重,恢复通风比较困难;(2)短时间内可能发生风流逆转和风流紊乱的现象;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四处蔓延,造成大量人员中毒;(3)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爆炸火焰对人员的伤害、对矿井各种设备、设施的破坏程度很严重;(4)巷道支架破坏严重,
10、可能出现大面积冒顶区,造成巷道堵塞、埋人,给抢救遇险人员带来极大的困难;(5)大型瓦斯爆炸事故,即容易引起煤尘参与和瓦斯连续爆炸,又容易引起大型火灾事故,处理十分困难。,18,回顾:煤尘爆炸及原因分析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装运作业均可产生大量煤尘。其中,采掘作业产生的煤尘量占80%,装运产生的煤尘量占20%。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都有发生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的可能。其灾害程度可造成矿毁人亡,国内外煤矿曾多次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典型案例如下: 1906年,法国吉利耶尔煤矿发生煤尘爆炸死亡1099人,煤矿经两年重建才恢复生产。这是一个无瓦斯煤矿,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生煤尘爆炸。从此,世界上各主要产煤
11、国家对煤尘爆炸开始进行广泛研究,重视预防煤尘爆炸事故工作。 1907年,美国孟诺加煤矿发生煤尘爆炸,死亡362人,占入井人数的97%。 1910年,英国黑里顿煤矿发生煤尘爆炸,并引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46人,其中287人死于CO中毒。 19131933年,法国和英国还多次发生煤尘、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每次事故都造成一、二百人死亡。,19,1942年,日本侵占东北时期,采取不顾工人死活的掠夺式生产方式,致使本溪煤矿发生了世界史上最大的一次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伤残246人,死亡者中多为CO中毒。事故前巷道内沉积了大量煤尘,电火花点燃局部聚存瓦斯而引起煤尘爆炸。为掩人耳目,日本侵略者将
12、矿井封闭。1962年,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在高产日发生了电火花引燃局部瓦斯导致煤尘爆炸,死亡629人。1963年,日本三池煤矿发生煤尘爆炸,死亡458人,伤832人,死亡者多为CO中毒。这次事故是发生在该煤矿的主提煤斜井,是电绞车提升装满煤的串车,由于矿车脱钩顺斜井翻滚滑下,将沉积的大量煤尘和矿车内的煤冲击飞扬形成煤尘云,加之矿车与轨道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煤尘大爆炸。此事故后经还原实验证实。2005年,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主要提煤皮带斜井发生煤尘爆炸,死亡171人。,20,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七台河矿难事故(煤尘爆炸),确认在事故中遇难人数为171人,其中包括169名井下遇难矿工和井上2
13、名地面遇难人员.,21,煤尘爆炸的机理 煤尘的燃烧和爆炸实际上是煤尘及其释放的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和爆炸,它的氧化反应主要是在气相内进行的。因此煤尘爆炸与瓦斯爆炸具有相似之处。但因在固体煤粒表面也有氧化燃烧作用发生,所以煤尘爆炸又有其独特之处。,22,3.1.2.2 煤尘爆炸的特点矿井发生爆炸事故,有时是瓦斯爆炸,有时是煤尘爆炸,有时是瓦斯与煤尘混合爆炸。究意是属于什么性质的爆炸,要看爆炸后的产状和痕迹。煤尘爆炸具有以下特征:在巷道壁和支架上留有粘焦(皮渣和粘块)。煤尘的成分发生变化。煤尘爆炸时气体的碳氢比(C/H),明显高于瓦斯(甲烷)爆炸。灾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很高。煤尘爆炸时能产生大量CO,
14、灾区空气中CO浓度一般为2%3,有时为,甚至以上。,23,爆炸后灾区瞬时气温骤升。爆炸后的瞬时气温为。发生连续爆炸反应。连续爆炸时间间隔短。瓦斯连续爆炸的时间间隔长,而煤尘连续爆炸的时间间隔短,有时一次爆完,人耳很难分辨出爆炸间隔。这是因为瓦斯第一次爆炸后,需要一段时间积聚才能达到爆炸浓度,它与瓦斯涌出量和风量大小有关,而井下到处有煤尘,其积累到爆炸浓度则只需极短时间。连续爆炸时,离开爆源越远其破坏力越大。,24,煤尘爆炸事故的处理方法与处理瓦斯爆炸事故基本相同。同样要灾区停电撤人向上级汇报召请救护队成立抢救指挥部救护队到灾区救人侦察情况灭火恢复通风系统等等。只是要注意:灾害发生时首先切断灾区
15、(甚至灾区周围的区域)的电源,而且停电操作应在灾区以外的地点进行,以免引起再次爆炸;对灾区进行侦察过程中,发现火源立即扑灭,防止二次爆炸。若火势较大,暂时不能灭火时,应立即局部封闭,再研究灭火方案,防止再次引爆瓦斯或煤尘;救灾过程中要注意寻找煤尘爆炸的痕迹和判断起爆源;煤尘连续爆炸的可能性很大,思想上和物资上应有准备,以免措手不及,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25,3.1.2.3 处理爆炸事故的关键 处理爆炸事故的关键是:根据灾区情况迅速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及时恢复通风系统和消除火源,避免出现连续爆炸,防止事故扩大。,26,3.1.2.4发生瓦斯连续爆炸的原因与特点)发生连续爆炸的原因(1)瓦斯爆
16、炸产生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使大量未参与爆炸的瓦斯和新鲜空气混合成爆炸气体,这些气体返回爆炸点遇火源即可发生连续爆炸;(2)瓦斯爆炸后,可使灾区内的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由于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或巷道堵塞,灾区内的瓦斯浓度逐渐升高而达到爆炸界限,不断补给了供爆炸的瓦斯来源;(3)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火焰,使各种可燃物发生燃烧及热分解,为引燃引爆补充再生爆炸气体准备了连续爆炸的必要条件;(4)爆炸后,密闭墙被摧毁,老空区瓦斯涌出,补给了供爆炸的瓦斯。,27,2)瓦斯连续爆炸的特点(1)多发生在瓦斯涌出量较大和有自然发火的煤层和矿井;(2)瓦斯连续爆炸的次数和两次爆炸的时间间隔与灾区的通风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17、灾区瓦斯源充足,有大量空气供给连续爆炸次数增加,间隔时间缩短;灾区瓦斯源不够充足,通风情况不良时,也可产生连续爆炸,但时间间隔会延长。间隔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例如六枝局木岗矿90年7月25日在1170下机巷掘进中发生煤和瓦斯突出,因巷道高冒处煤炭自燃引爆了瓦斯,直至月日救灾结束,先后发生了瓦斯爆炸28次。每两次爆炸间隔时间,短者35分钟,最长42小时30分钟,大多为12个小时,有两次间隔6小时。(3)瓦斯连续爆炸也容易引起煤尘爆炸的连锁反应。连续爆炸对抢救事故的人员,特别是救护人员威胁最大,使事故的处理更加复杂、困难。,28,3.1.2.5 救灾时指挥员要了解掌握和分析判断
18、的主要内容1)了解(询问)的内容主要有:(1)爆炸地点及其波及范围:(2)人员分布及其伤亡情况;(3)通风情况(风量大小、风流方向、风门等通风构筑物的损坏情况);(4)灾区瓦斯情况(瓦斯浓度、烟雾大小、一氧化碳浓度及其它们的流向);(5)是否发生了火灾;(6)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运转、防爆门是否被吹开?风机房水柱计读数是否有变化?),29,2)分析判断的主要内容有:(1)通风系统的破坏程度:可根据灾区通风情况和风机房水柱计读数变化情况作出判断。读数增大说明灾区内巷道冒顶垮落,通风系统被堵塞。读数减小说明灾区风流短路,其产生原因可能是:风门被摧毁;人员撤退时未关闭风门;回风井口防爆门被
19、冲击波冲开;反风进风闸门被冲击波冲击落下堵塞了风硐,风流从反风进风口进入风硐,然后由风机排出。也可能是爆炸后引起明火火灾,高温烟气在上行风流中产生火风压,使主要通风机风压降低。(2)是否会产生连续爆炸?若爆炸后产生冒顶,风道被堵塞,风量减小,继续有瓦斯涌出,并存在高温热源,则能产生连续爆炸;(3)能否诱发火灾;(4)可能的影响范围。,30,3.1.2.6 作出下列决定,并下达相应命令(1)切断灾区电源。灾区有水淹危险时应慎重考虑;(2)撤出灾区和可能影响区的人员;(3)向矿务局(公司)汇报并召请救护队;(4)成立抢救指挥部,制定抢救方案;(5)保证主要通风机和空气压缩机正常运转;(6)保证升降
20、人员的井筒正常提升;(7)清点井下人员、控制入井人员;(8)矿山救护队到矿后,按照救灾方案部署救护队抢救遇险人员、侦察灾情、扑灭火灾、恢复通风系统、防止再次爆炸;(9)命令有关单位准备救灾物资,医院准备抢救伤员。,31,3.1.2.7 处理爆炸事故的一般方法和措施(1)选择最短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遇险人员最多的地点进行侦察、抢救。其方法:一是沿着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二是沿入风方向进入灾区。选择哪条路线进入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确定。一般来说,要沿入风方向进入灾区,因为在空气新鲜的的巷道中进行,对保持救护队的战斗力,减少队员体力消耗有利,如果爆炸后,入风巷道垮塌、冒顶和堵塞,一时难以清理、维修,
21、也可以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但在回风中进行,有烟雾和有毒气体的威胁,救护队员的行进速度较慢。可是,这一带也往往是遇险人员较集中的地点。(因进风巷道往往是爆炸点,跨塌严重。)(2)迅速恢复灾区通风。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迅速恢复灾区通风,排出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让新鲜的空气不断地供给灾区,是抢救遇险人员最有效的方法。但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查明有无火源存在。否则会再次引起爆炸。,32,(3)反风。在紧急抢救遇险人员的特殊情况下,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回风方向的工作人员时,在保证入风方向的人员已安全撤退的情况下,可考虑是否采用反风。但对此必须十分慎重。不经周密分析,盲目行动,往往会扩大事
22、故。(4)清除灾区巷道的堵塞物。瓦斯爆炸后产生冒顶,造成巷道堵塞,影响救护队员进行侦察抢救时,应考虑清理堵塞物的时间。若巷道堵塞严重救护队员在短时间内不能清除时,应考虑其它能尽快恢复通风救人的可行办法。同时要恢复堵塞区外的通风,让不能佩带呼吸器的人员能够参加此项工作。在此情况下,救护队员应在旁边进行监护并要作好准备工作。一旦通路打开,立即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33,(5)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为了抢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在灾区内发现火灾或残留火源,立即扑灭。火势很大,一时难以扑灭时,应制止火势向遇险人员所在地点蔓延,特别是在火源地点附近有瓦斯积聚的盲硐,尤应千方百计地防止火源蔓延到盲硐
23、附近引起爆炸。待遇险人员全部救出后,再进行灭火工作,火区内有遇险人员时,应全力扑火。火势特大,并有引起瓦斯爆炸危险,用直接灭火法不能扑灭,并确证火区内遇险人员均已牺牲无法救出活人时,可考虑先对火区进行封闭,控制火势,用综合灭火法灭火。待火区熄灭后,再寻找遇难人员的尸体。(6)发生连续爆炸时,为了抢救遇险人员或封闭火区,救护队指战员在紧急情况下,也可利用两次爆炸的间隔时间进行。但应严密监视通风和瓦斯情况并认真掌握连续爆炸中时间间隔的规律,考虑在灾区往返时间,当间隔时间不允许时,不能进入灾区,否则不能保证救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在抢救事故中,要防止扩大事故,增加伤亡。决不允许用活人换死人。,34,(7
24、)最先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担负抢救遇险人员和灾区的侦察任务。在煤尘大、烟雾浓的情况下进行侦察时,救护队员应沿着巷道排成斜线波浪式前进。发现还有可能救活的遇险人员,应迅速救出灾区。发现确已牺牲的遇难人员,应标明位置继续向前侦察。侦察时,除抢救遇险人员外,还应特别注意火源、瓦斯以及爆炸点的情况,顶板冒落范围,支架、水管、风管、电器设备、局部通风机、通风构筑物的位置、倒向,爆炸生成物的流动方向及其蔓延情况,灾区风量、风流方向,灾区气体成分等,并作好记录,供救灾指挥部研究全面救灾方案。(8)第二个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应配合第一个小队完成抢救人员和侦察灾区的任务或是根据指挥部的命令担负待机任务,待机地点应
25、选在距灾区最近、有新鲜空气的地点,待机任务主要是作好紧急救人的准备工作。(9)恢复通风设施时,首先恢复主要的最容易恢复的通风设施。损坏严重、一时难以恢复的通风设施可用临时设施代替。恢复独头通风时,除将局部通风机安装在新鲜空气处外,应按排放瓦斯的要求进行。(10)处理瓦斯爆炸事故时,应携带通讯设备,以便随时与指挥部取得联系。,35,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爆源点的确定方法,瓦斯爆炸是煤矿事故中破坏力最强、造成损失最惨重的一种事故形式。为了严肃事故查处,总结事故教训,必须查清事故经过,找出爆炸原因。 发生瓦斯爆炸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瓦斯,二是火源,三是氧气。在某一特定地点,当浓度达到爆炸界限的瓦斯遇到引爆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瓦斯 爆炸 事故 应急 救援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