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培训)课件.ppt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培训)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机站肖跃湘,序言在师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师党委提出了要实现“两个率先”和实施“六大战略”。两个率先是:率先在兵团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六大战略是:实施以生产集约化,技术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战略;实施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以一、二、三产业为主导产品的品牌战略;实施以产业聚集的城镇化战略;实施科教兴师、人材强师战略;实施以项目和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战略。从以上“两个率先”和“六大战略”都提到了和“农业现代化”问题。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什么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怎样?下面我们来讲一讲这个问
2、题。,一、基本慨念: 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什么是农业机械化?,所谓农业现代化,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农业机械化是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通俗讲就是指在各项作业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这种在农业全部生产过程中主要依
3、靠机械动力和电力来完成的作业,叫做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国外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及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3类形式,国际农机械装备产品技术正朝着大型 高效方向发展,电液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更为明显,发展更为迅速。农业装备产品正在向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节能高效、优质安全和高科技方向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同时相继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些国家在建设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大致可分为3类形式。第一类是: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这类国家凭借发达的现代工
4、业和低价能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以机器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它主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例如: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7亿人,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多,农村人口少,农村务农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第二类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荷兰等。这类国家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用工业,提高化肥与农药施用水平,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主要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 第三类是: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如法国、德国等。这类国家既重视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现代科学
5、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它主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综观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一例外都是首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上,既要遵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国情出发,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道路,三、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
6、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也就是说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加快发展的阶段,相对落后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实现我国全面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正确处理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机械化问题,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从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是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第二是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第三是经营循环市场化第四是生产组
7、织的社会化第五是生产绩效的高优化第六是劳动者智能化,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第一是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主要是指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或动力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农业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过程。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第二是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主要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达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注入农业生产的
8、过程,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方向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的过程。所以必须要依靠科技,大力发展农机先进生产力,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来实现。,第三是经营循环市场化: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产出、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以实现,如果我们生产的农产品的商品率如果达不到一个较高的质量和数量标准,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农业的现代化就“化”不起来。,第四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它意味着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必须和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现代化的生产,
9、应该是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走开放式经营的道路。生产的专业化、生产组织的合理化、流通范畴的国际化,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三要素”,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刻意追求的发展方向。,第五是生产绩效的高优化:我们所要的农业现代化,是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能否做到高产优质高效,这是我们检验现代化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我们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生产经营的产品产量低、质量次、效益差,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所以,生产经营的绩效,应该是个实实在在的指标考核体系,比如:单位产量、优质品率、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等。实现农业现代化应该在提高绩效成果上下功夫。,第六是劳动者智能化:就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
10、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是最基础、最有活力的因素。他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离开人,现代化是不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达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五、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性,(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快传统农业改造,推进农业
11、现代化建设,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的主攻方向。这既是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接体水平的重要条件。,(二)农业机械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三要素是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而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农业机械化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资基础,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突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和工业化、城镇化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农业机械化是关键。 1、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民人均GDP
12、水平的有效手段。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要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民,改造农业,让传统农民转变成现代农业工人和农场主,让传统半原始农业转变为机械化、现代化的大农业。从而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人均GDP,缩小城乡差距。,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前提和先决条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之路。就要逐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其前提必须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能使农民从土地中、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减少农民;二、三产业也才可能得以发展;城镇化水平才能得以提高。而现
13、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转移农民和减少农民。另一方面,以农业机械化为标志的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为工业化、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民转移和减少后,留下的土地由装备有先进农业机械的农业工人和农场主耕作。土地不但不会抛荒和弃耕,相反会得到更加精细地耕作利用,产出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现代农业支持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这样就使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经济理论界公认标准认为,一个国家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在50%以上属于工业化初期阶段,30%至50%为工业化中期阶段,30%以下属于工业化后期阶段,15%以下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我国2002年,农业就业份额为50
14、%,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而美国1960年时就仅为9.5%,2002年不足2%。我国的城镇化率2003年为40%,2009年为46。6%,而同期发达国家在2003年就达到90%以上。由此可见,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差距还很大,任重而道远。现代化的实现,又绝非城镇化人口和农业就业人口的单纯机械增减,而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基础之上。,3、农业机械化是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粮食安全的关键。 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国是发展中农业大国,耕地不到世界的10,解决占世界22的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确保粮食供求平衡既是我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
15、总体目标。现代农业装备作为先进农业技术的载体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价值等方面效果显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尤其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他们以不足5的农业人口,供养了95的社会人口。,在我国粮食安全受到耕地面积人为减少,生态环境局部恶化,土地沙化和人为污染严重,以及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地力下降、产出率降低,恶劣气候条件影响。另一方面更由于粮食比价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市场波动,粮食政策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威胁,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201
16、0年粮食总需求量为5.5亿吨;根据测算,我国人口2030年人口达到16亿峰值时,粮食总需求量为6.4亿吨。而2010年我国仅有近16。5亿亩的基本农田, 5。4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要确保将来16亿人口峰值时的粮食安全问题,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要通过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同时,通过机械化耕作,增加耕地的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通过机械深耕精耕,改良土壤结构;推行秸杆还田机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
17、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现代农业装备是农业现代化最关键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是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近百年来,农业装备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突出地反映了农业装备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提高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构成中,人工费用占到35一55,平均为45,而发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 培训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