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处置课件.ppt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处置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处置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武汉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梁宇颂,2,什么是心理危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又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此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心理困扰若长期得不到缓解,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这种心理失衡状态即是心理危机。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而无法自拔,最终有可能选择最极端的方式自杀来解决心理危机。,3,关于心理危机应澄清的两点,心理危机并不仅仅是坏事“危”代表危险,“机”代表机遇心理危机事件无大小,4,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自杀已成为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因素,教育部直属高校04-12年学生自
2、杀情况,5,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自杀已成为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全国大学生自杀率: 2.7/10万我省大学生自杀率: 2.0/10万我省研究生自杀率: 4.6/10万我省本科生自杀率: 2.6/10万我省专科生自杀率: 1.2/10万,6,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自杀已成为大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心理原因:15-24岁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等心理疾病的第一高发期患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等心理疾病的人群往往是自杀的高危人群社会原因:高压力、高心理负荷,7,大学生自杀的危害性,给学校、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非常负面的影响。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给同学和老师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心理创伤
3、。为了每一个不应逝去的生命。 预防自杀,人人有责。,8,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预防自杀?,9,有效预防自杀的途径,做到“三早”: 早发现 早报告 早干预,10,有效预防自杀的关键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发现得越早,就越能有效避免自杀事件的发生。,需要澄清的问题,自杀现象是没有预兆的、无法预防的、不可避免的吗?,12,某学生自杀当天晚上,曾和室友讨论过死亡的问题。她问室友:“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有一个同学回应她:“死有什么,反正人都是要死的。”张某回答:“要是我死了,你们怎么办?我不是指正常的死亡。”有个同学就说“那我会不会害怕?”另一个同学说:“只要不在寝室死,我们就不会害怕”。她又说到“口蛮苦的
4、”,室友们以为她是因为最近身体不舒服所以想太多了,于是都劝她不要想太多了,然后大家都上床休息了。当晚凌晨三点左右,该生自杀。,案 例,如何知道一个人是否想自杀,迹象,行为,遗书,变化,14,自杀前“可能”的迹象 (1),言语上的迹象直接说出 间接说出,15,言语上的征兆,直接说出: “我希望我已死去 “我再也不想活了 ”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 “现在没人能帮得了我 ” “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 ” “我再也受不了了 ” “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 ”,16,自杀“可能的”征兆 (1),间接说出: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情或拿自杀开玩笑谈论自杀的计划,包括自杀的方法,时间和地点流露出无助、无
5、望的情感与亲朋告别谈论自己现有的自杀工具,17,自杀“可能的”征兆 (2),行为上的征兆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 (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危险行为增加)抑郁的表现 (情绪的改变, 睡眠或食欲的改变)有条理地安排后事频繁出现意外事故饮酒或抽烟的量增加,18,有效预防自杀的保证早报告、早干预,在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后,如果不能及时向专业人员报告、并由专业人员及时进行干预,仍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19,案 例,李某,男,毕业生,家庭贫困,学习成绩较差,临近毕业仍有多门功课不及格。 5月21号晚上11点半,辅导员接到李某室友电话,称李某9点多跟家里通过电话外出未归。辅导员立刻过去,和同学
6、们分头找,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同搜查。12点左右室友在网吧找到李某,当时李某就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看到同学们后,他就指着电脑和同学们说:“你们听,有人在里面骂我。”同学们看到电脑没有运行任何程序,戴上耳机后也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同学们觉得他不对劲,赶紧通知辅导员。,20,案 例,后来辅导员与其他同学赶到,然后要其他同学先回寝室,他陪同李某一起走回寝室,边走边谈话,大概谈了一个小时。李某在谈话中称:“我又听到同学在背后骂我、嘲笑我,我想找个地方发呆就去了网吧,现在没问题了。”辅导员再次叫他放下包袱,认真做好毕业实验,以良好的心态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并约李某第二天中午到办公室找他。他们谈完话已经是凌晨
7、1点了,于是辅导员安排李某回寝室睡觉。随后辅导员发短信给他的室友,吩咐他们从那时起到次日中午期间一定要看好他。,21,案 例,辅导员走后,李某又想去网吧,被同寝室的两位同学阻拦,他急得差点要和同学打起来了,但最终拧不过同学,被同学们拦下来了。当天大家入睡时已差不多两点。夜间李某起床上厕所数次,同学都陪同。凌晨六点左右,李某起床问他的好友有没有吃的,说是肚子饿,下铺的另一个同学给了他一包方便面,他也没有冲泡,就干吃了两口。七点左右,李某要出门,好友要求陪同,两人还发生了口角,李某差点翻脸了,好友就不敢跟随他了。将近八点时,李某自杀。,22,危机事件报告及干预流程,发现同学异常表现 (将同学转移到
8、安全地方并实行24小时陪伴)向学工部(研工部)及心理中心报告心理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住院治疗或休学回家 在校边学习边治疗 愈后鉴定 追踪干预 (辅导员/学生/心理中心) 办理复学手续 追踪干预 (辅导员/学生/心理中心),23,什么是自杀,自杀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异常行为。自杀按致死性的高低可分为三个方面:自杀意念:曾经想过或计划过自杀,但并未采取实际行动;自杀未遂:已采取实际行动,但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24,自杀发展的三阶段,第一阶段 自杀意念开始出现。 自杀仅被当成一种解决矛盾的方法手段。如矛盾没有解决,就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当
9、事人以谈论自杀、日记、威胁性的语言暗示要自杀并向环境求助。如果求助者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那么他的自杀意念则会更加坚定,态度反而会稳定下来,表现上看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但实际上,这预示着自杀行为的即将发生。 第三阶段 实施自杀。,25,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的确有以自杀来威胁以控制别人的事情,但向人吐露自杀念头往往是矛盾冲突的表现,这是求救的信号,是希望得到关心和协助的信号。,对自杀的误解一,Not True!,26,对自杀的误解二,自杀前没有任何自杀的征兆?其实大部分自杀者都有一些信号,有的是求助,有的是矛盾和犹豫,有的是作出最后的安排,如:跟好友道别,兑现承诺等等。问题是旁人大意,未能及时领悟
10、这些信号。,Not True!,27,对自杀的误解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使人实施自杀?其实除了少数冲动型自杀案例,多数因小事自杀者,事前都有累积的问题。小事只是起着一个“扣扳机”的作用。例如长期 的病痛,精神病问题。小事“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Not True!,28,对自杀的误解四,普通人永远不会有自杀的念头?事实是30-50%的学生或成年人,表示曾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的念头(Fremouw et al.,1990)。重要的是自杀意念的强度和频密程度。一闪念而过的念头不会有太多问题,经常性的、认真的、强烈的求死念头才代表着严重的自杀危险。,Not True!,29,对自杀的误解五,当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心理 危机 预防 处置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