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备课课件.ppt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备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备课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备课,1,一、建构有效备课的理念 二、备学生研究学生发展需要策略三、备课程开发有效课程资源策略四、备情境搭建有效学习平台策略五、备自己提升教学效益策略六、备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策略七、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备课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备课,2,一、建构有效备课的理念,1. 认识备课备课的“备”,可理解为“准备”、“预备”和“完备”;“备课”就可理解成“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和“使课堂教学更完备”。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从广义上讲,备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包括课前备、课中备和课后备。备课也是无止境的过程,包括教师的生活、学习、教学等活动,以及教师对人生反思、生活感受和
2、知识增长等理性和非理性的思考和认识过程等。,3,2. 建构有效备课的理念,新课程下的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备课理念。首先,明确要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和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通俗比喻为“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在备课时教师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4,其次,要树立问题意识。新课程有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要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重视学生们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等要做全面设计;再次,确立服务意识。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
3、的讲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有效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5,第四,要树立对话意识。备课是教师提前与学生、与文本、与情境进行“无声”的对话的过程,备课也是一种具有十分教育意义的对话过程的设计;最后,要确立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前备课并非是备课的结束和终结,而仅仅是一个阶段,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备课,教学结束后还要备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课还没有真正备完。,6,3. 有效备课的原则,有效备课是一个结构化的行动过程,教师要遵循有利于体现有效备课行动理念的具体要求和总则。一是主体性原则。教师在备课重心上,要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要处处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切记“备学生永远是关键”,根据学生不同
4、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7,二是开放性原则。教师在备课方式上,把过去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有条件可以把部分家长参与到备课行动中,吸取他们对备课的指导意见;三是整合性原则。在备课内容上,教师要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教材不是备课的“枷锁”,要开发丰厚的课程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文本内容的需要创新课程,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8,四是时间性原则。教师必须在备课时间上要下工夫,备课时间是没有标准的,直至达到比较满意为止。工夫舍得越多,备课效果越好,不要存在饶幸心理;五是实效性原
5、则。有效备课最关注的教学实效性,关键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都会学”、“学的好”。只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案,才是最有实效性的教学设计。,9,实施有效备课,教师要在备课行动中处处体现有效备课行动理念,遵循有效备课行动原则。还要挑战传统,超越自己,大胆创新,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扬弃“五环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有效备课行动主要是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和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备课行动,在此基础上,创建新教师文件夹,对备课行动过程的进行一次系统、完整的梳理,做到“知比知
6、己,百战不殆”。,10,二、备学生研究学生发展需要策略,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着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全体学生,掌握和分析学生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要想备好课,“备好学生”是必不缺少的首要环节。,11,二、备学生研究学生发展需要策略,1. “备全体”。2. “备问题”。 3. “备基础”。 4. “备能力”。 5. “备情绪”。,12,1. “备全
7、体”。,备全体,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个性差异、生活经验和环境,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等。分析学生的个性品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研究导致学生成绩差异的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13,2. “备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结构化的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整理并归纳,填写问题评价表,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生成高质量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全班学生问题评价表,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进行教学设计。,14,3. “备基础”。,在新课程备课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必须把握有效教学的真实起点。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和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结合学生的学年段和年龄特
8、征,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15,4. “备能力”。,备能力是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的能力等。教师在备课行动中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机会和环节。,16,5. “备情绪”。,由情绪的两极性可知,积极的情绪可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情绪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情绪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的情绪变化,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千方百计
9、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在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比较理想的、十分高涨的情绪状态。,17,三、备课程开发有效课程资源策略,备课程,就是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整合。首先是筛选与选择有效课程资源,继而开发与研究课程资源,最后优化和设计课程资源。把优化的课程资源合理地整合到教学设计中,通过合理整合,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18,三、备课程开发有效课程资源策略,1. “备目标”。 2. “备内容”。 3. “备意义”。 4. “备教具”。 5. “备教材分析”。,19,1. “备目标”
10、。,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标轨道上来。,20,一是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其基本精神;二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弄清楚本次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三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目标话语要精确、明白、清楚、简洁;四是教师要防止模式化或程式化。,21,2. “备内容”。,新课程教材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等待教师去开拓、丰富、完善、创新。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个性特长,优化教学内
11、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应体现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来研究教材、整合课程、优化内容;二是以解决学生问题为核心确定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找到教学关键。,22,3. “备意义”。,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开发课程、建构新的课程意义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深刻挖掘课程内涵,品味和体会课程的涵义,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充分地解读课程的原始意义,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升华为自己的意义。,23,一是教师要学会研究课程本意,要明白课程的涵义;二是教师要学会分析与评价课程意义;三是教师要学会提炼与升华意义。在上述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系统思考,进行横向和
12、纵向的比较与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生成自己的意义,回答“我想说”、“”。明确我要在这堂课向学生传递什么样的意义,引导学生建构什么样的意义。,24,4. “备教具”。,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教具准备也是属于课程开发范畴。教具准备的目的,是更好地辅助教学,将更好呈现教学内容,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一是建构“多元辅助教学”理念。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教学道具,教学需要什么教具,就应该设计什么教具;二是提高针对性和适切性;根据教学情境创设的需要,具体设计教学道具。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准备,都要做到适
13、度、使用、适用,“该用啥时,就用啥”。,25,5. “备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全面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特征、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刻分析。综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意义、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进行再次挖掘与发现。对文本内容的教学提出科学性分析,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具体设计出指导性意见。,26,四、备情境搭建有效学习平台策略,营造教学情境是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平台和环境。教师要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安全、人文的教学情境,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和创设不
14、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不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27,四、备情境搭建有效学习平台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 2. 创设思维情境。 3. 创设活动情境。 4. 备媒体情境。 5. 备环境情境。,28,1. 创设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29,教师要通过创设比较性问题
15、情境、设过程性问题情境、思维性问题情境、兴趣性问题情境、经验性问题情境等,创设各种新颖的、灵活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并要逐步地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不断吸引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30,2. 创设思维情境。,创设思维情境是指教师创设能够激起学生思维“高峰”的条件与机会,以激起学生思维的高度兴奋,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开放性、多向性、流畅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最佳的灵感状态或准灵感状态,期待“奇迹”的发生,以便探寻课堂教学的高潮。创设发散性思维情境、逆向思维情境、直觉思维情境、批判思维情境、想象思维情境等,激活学生思维火花。,31,3. 创设活动情境。
16、,创设活动情境,主要通过以故事创设情境、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以音乐创设情境、以角色创设情境、以演示创设情境、以多感官参与创设情境等活动创设情境,理解现实内涵,增强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乐趣。,32,4. 备媒体情境。,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拓展和丰富了课程资源,提供和创设了声情并茂、静动结合、影像图片等可视性强的教学情景,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宽了平台。最关键是掌握一个“度”,也就是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度”。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科内容、课程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创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33,5. 备环境情境。,教学环
17、境是指教师、学生、课程、教学为主要要素构成的教学系统及其运用的时空环境。一是要充分考虑面向全体,开发有利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学情境;二是要根据课程特点、课堂类型、教学内容等,开发有利于开展教学组织活动的图片、挂图等演示情境;三是设计多元化的桌椅摆放情境,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安排与设计学生座位,创设比较理想的教学环境。,34,五、备自己提升教学效益策略,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写道:“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我敢说,特尔菲城神庙里唯一碑铭上的缄言(你要认识自己)比论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从哲学
18、角度,深刻地强调了人作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5,五、备自己提升教学效益策略,1. “备策略”。 2. “备风格”。 3. “备弱点”。 4. “备期望”。 5. “备形象”。,36,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要充分认识自己。教师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反思和设计自己。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认识过程,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以最佳的心态和形象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37,1. “备策略”。,教学策略不仅是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还用来表示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
19、间连续的有真实内容的交流技巧和艺术。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创新,一是要考虑目的性和适用性;二是要考虑教学的共性与个性;,38,三是要考虑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和技术性。一般而言,教学策略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我们只有在学习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与改造,才能创新出带有鲜明个性化的色彩的教学策略。如多元化的导课策略、娴熟的对话策略、艺术性的板书策略、独具风格的教学话语策略以及令人回味的结束策略。,39,2. “备风格”。,有人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某教师在从教多年后,教学中会
20、无意识的透出自己的个性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塑造富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40,行动策略:,(1)教师要虚心学习和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吸收有价值的、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2)从教学观念上要告别命令式、专制式、封闭式的传统教学风格;(3)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特长、性格特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教学风格的有效性。,41,3. “备弱点”。,备弱点,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的。传统教师习惯于传授式教学设计,把自己定位于“传声筒”,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讲授式。很少考虑到自己是否具备上课的能力,也不考
21、虑针对这节课教学内容自身是否存在哪些弱点,往往造成自信有余,准备不足。新课程下的教师在认真而全面认识自己基础上,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力特征等方面准备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弱点。,42,行动策略:,一是关注指导学习的能力。指导学习的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问题顺利得以解决的能力。如某教师在除法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用分羽毛球来寻找答案,学生分后演示汇报分法,取得了理想效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事先在哪些问题上需要指导,在能力上做好充分准备;,43,二是“教育学推理”能力。,“教育学推理”强调教师依据学生对学科知识已有的理解水
22、平,将自己所理解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化”和“心理学化”,然后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恰当方式陈述和表现出来。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把学科知识复制和誊印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依据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进行加工和分析,寻找最有效的捷径,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同化,达到感悟和提升意义的目的。,44,4. “备期望”。,教师期望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期望效应告诉我们:当教师对学生要达到的心智、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45,如果教师对学生寄予高期望,那么,可
23、能使学生获得高成就;反之,学生就获得低成就。所以,在新课程备课过程中,教师既要对自己的教学寄予高期望,也要对全班所有学生寄予高期望,使高期望值与好的教学效果处于互动、循环的良好状态之中。,46,行动策略:,一是关注学生差异,尊重每位学生个体,尤其是要关注学习表现上“弱势群体”和所谓的“后进生”。对每位学生施以公平的“爱”,绝不能厚此薄彼,让他们知道教师对每位同学都寄予最高的期望。最终使每位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47,二是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发挥外在诱因的作用。一个完整的发展动机,包括动机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和自我中介的调节作用,三者之间的作用可理解为一种动机过程。学生的内在需要师千差万
24、别的,充分分析学生的基本需要,针对性地找出需要点,地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树立“我要做”的信心。,48,5. “备形象”。,从隐性课程理论来看,教师的形象是隐性课程的主要内容,它不仅给学生们视觉的舒服、愉悦的心情,更体现的是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形象影响着学生人格、思维品质、道德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49,因此,当教师备课时,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要设计与课堂内容相符的个人形象。或者在走进教室之前,一定要充分的做好自我形象设计准备,一切设计都要围绕学生发展的需要,服从教学的需要。,50,六、备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策略,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核心理
25、念就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优化新课程教学过程,提高新课程有效教学效益。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拓展设计和撰写教案等方面:,51,六、备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策略,1. 备过程。 2. “备方法”。3. “备时间”。 4. “备拓展”。 5. “备教案”(含课件)。,52,1. 备过程。,多年来,传统“五环节模式”成为新课程课教师难以逾越的“枷锁”。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模式是: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53,新课程下的教师在继承、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学会创新教学模式,从理念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背景 有效 备课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