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发展与文化街区模式课件.pptx
《当代艺术发展与文化街区模式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艺术发展与文化街区模式课件.pptx(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98、当代艺术发展与文化街区模式,2,“798艺术区”概况: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798艺术区,中央美术学院,3,“798只是因为其历史的代表意义和变化的非规划性质使它成为城市未来面貌的一个新的模式”“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这样的文化性区域无论如何都有存在的必要性。”“798最大的意义是使文化成为都市的一部分,这是社会还来不及理解的,是从下至上自己生长出来的,是上天赋予北京的一笔财富。” 聚变798.后工厂的艺术号角(20012007),孙立雯,湖南美术出版社,“从来都是社会影响艺术,而不是艺术影响社会” 85美术新潮栗宪庭访谈,老栗书房,
2、艺术档案网站,“从边缘到中心”很形象地描绘了当代艺术在北京城市文化中的地位,用徐勇的话说:“原来圆明园是游牧时代,宋庄是农耕时代,798这才到了后工业时代。”曾经边缘化的当代艺术逐渐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甚至成为了时尚的中心。艺术可以让一个空间变得更“酷”,从而成为新的时尚,对于徐勇来说,这是一个“引爆流行”的过程。洪晃: “798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窑变,它就是城市规划里的一个窑变。” 窑变798,叶滢,新星出版社,“798艺术区”评论,目 录,4,798的被选择:顺势而为,艺术家的798:借势而起,“拆那”798:造势而兴,798转型之惑:转势而变,思考798 :文化街区
3、发展模式,5,798工厂简史:大势所趋,第一次转变:农业到工业,第二次转变:产品工厂到艺术工厂,798的被选择:顺势而为,第三次转变:艺术社区到文化街区,6,798发展的大历史就是某种大势所趋:农村工厂艺术区文化街区,新中国成立,1949,718联合厂筹建,1952,动工兴建,1954,开工典礼,正式投产,1957,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电子工业的三大摇篮之一,1964,撤销718联合厂,分为706、707、718、797、798及751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1993,纳入信息产业部的高新科技产业基地,1995,2000,2006,2008,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
4、技集团,798正式定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19952001年,中央美院的“二厂时代”,1958年1960年,大跃进,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5年美术运动,新思潮,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1979年,星星画会第一次展览,1980年正式注册成立,19811986年成员陆续出国,1992,1992年10月,当代艺术广州双年展,邓小平南巡,“市场经济”,1990年,圆明园画家村开始形成,1995年被取缔,9598年,雕塑系租用闲置厂房,“抗日
5、群雕”,2000年,隋建国和于凡租用706厂80平米作为个人工作室,2001年,新潮杂志进驻,2002,罗伯特“Timezone 8”书店黄锐个人工作室东京画廊“东京艺术工程”徐勇“时态空间”“仁GLUB”,“料阁子”卢杰“长征空间”洪晃CIMG传媒李象群“798工作室”,2003,2005,“再造798”活动,产权方与租赁方矛盾激化,1月,隋建国迁出意大利常青画廊帝门艺术中心房方“星空间艺术中心”咖啡馆“Cafe Pause”,2004年,第一届“大山子艺术节”,798创意文化节,小陈各庄,7,“798”的顺势而为,三次转变与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第一次转变的顺势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第二次转变
6、的顺势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第三次转变的顺势后工业时代到新经济时代,一、新中国成立,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选择,站在了两大阵营冷战的前线;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社会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援助;三、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军事工业战略工程;四、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业化进程。,一、1978年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更替;二、市场开放背景下,外来商品冲击,国有企业倒闭、改革潮;三、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和繁荣,城市化运动加速。,一、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政策环境新阶段,推动成为战略型支柱产业;二、北京城市发展方向定位,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世界城市;三、北京奥运会与北京城市建
7、设加速;,8,其它案例大历史的简单比较,能发现相似的顺势而为的发展逻辑,北京琉璃厂,辽代,郊区,“海王村”,农业时代,农民,元代,始设官窑,烧制琉璃瓦,手工业时代开启,工人,明初,建设内城,扩大官窑规模,琉璃厂成为工部五大厂之一,明嘉庆,建设外城,琉璃厂成为城区,官窑迁往门头沟琉璃渠村,清顺治,满汉分城居住,琉璃厂成为汉族官员、会馆、赶考学子云集之地,书市、文玩市场,文化人,虽然工业并未衰退,但在封建专制强权主导下的“城市化”过程,工业必须让路城市发展,清末,修建师范学堂,偶然的历史因素,造成了文化人与文化因子在区域的聚敛,使琉璃厂最终成为了一个文化街区,纽约苏荷区,1850,1900,19世
8、纪的美国进入工业化时代,铸铁工业厂房建筑流行,苏荷区成为当时的钢铁生产基地,1945,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给美国带来了大量的移民,其中也包括大量的艺术家,纽约工业衰退,工业企业大量外迁,艺术家不断聚集,1960,1969,1978,1969年7月,市长林塞宣布源起于1960年的建造快速路的计划将永远“胎死腹中”。,77家画廊,图片来自百度百科,9,798工厂简史:大势所趋,第一次转变:农业到工业,第二次转变:产品工厂到艺术工厂,798的被选择:顺势而为,第三次转变:艺术社区到文化街区,10,农业到工业的第一次转变,发生于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战略工程,同
9、时期的北京市定位为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依据相关资料及新中国60年(国家统计局)整理,北京市城市化与工业化阶段:曾经城市化实质就是工业化,718联合厂的诞生,第一次转变:作为“一五”时期国家级的战略工程,718联合厂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156个援建项目外单独立项的第157个项目。而作为厂址的小陈各庄这100多万平方米的洼地,在50年代以前是实实在在的农村。在那个年代, 718联合厂代表了世界上最精尖的技术,可以说是北京追求工业化的最典型象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许多关键元件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许多重要零部件均产于718联合厂。正是由于718联合厂这个国家战略工程的选址,造就了这一区域的城市化,多
10、数土地的主人们也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换。,工业化主导下的北京市,19501970年:1954年北京市委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北京开始了快速工业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34.2%迅速上升到1978年的64.5%。同期,北京的城市化(人口)率由1949年的42.5%提高到1960年的62.2%,1978年为55.0%。同期全国水平为,1949年10.64%,1960年19.75%,1978年17.92%。,11,图片来源百度图片、CCTV网站,12,资料来源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大纲,清华大学,2003年,北京由解放前的消费型城市快速工业化,并且工业厂区并非
11、像今天的开发区一样建设,而是点状散布,城市空间的发展也不是“摊大饼”式,1950年以前,纯消费型城市,现代化工业城市,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1990年召开亚运会,北京80年代末建设快速发展。,13,798工厂简史:大势所趋,第一次转变:农业到工业,第二次转变:产品工厂到艺术工厂,798的被选择:顺势而为,第三次转变:艺术社区到文化街区,14,产品工厂到艺术工厂的第二次转变发生于90年代末到2005年,改革开发后,国企改制背景下北京大量工业外迁,同时当代艺术迅速发展,是促成转变的因素,军工厂,衰落,国有集团公司,转产,废弃闲置,80年代,改革开放,
12、90年代,困境,90年代末开始,重组,工业外迁,厂房闲置,计划经济的退潮,市场经济兴起,国外产品冲击,798工厂逐渐衰落。,职工人数由原来的2万多,精简到约4000,工人纷纷下岗、分流。,90年代末,中央美术学院的“二厂时代”,是工厂与艺术的浪漫邂逅,闲置厂房的高大空间、良好的采光,包豪斯风格的建筑,红色时代的怀旧因素,还有最关键的低廉的租金,吸引了隋建国、黄锐、徐勇等一些艺术家逐渐的聚集,于是,工厂发生了第二次转变从工人到艺术家,从工厂到艺术区的转变。,GDP统计数据及北京市人口变动情况图片来源于新中国60年,国家统计局,1、时代背景:1978年,中央决定改革开放;89年92年,东欧剧变与苏
13、联解体;2、文化与艺术:80年代是“思想解放”年代,当代呈艺术地下生存状态;1980年 “星星画会”成立,当代艺术发端;3、经济发展:人均GDP,1952年1980年,从119元增长到460元; 1981年1990年,从489元增长到1634元;,1、时代背景: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市场经济”;90年代初期房地产热潮,93年中央 “国十六条”,地产泡沫破裂;国企改制,工人下岗;2、文化与艺术:90年圆明园画家村;3、经济发展:人均GDP从91年1879元到2000年7858元;,1、时代背景:97年,亚洲金融危机,98年,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政策,房地产热启动;2、文化与艺术:95年中央美院迁出王
14、府井,“二厂时代”开始;3、经济发展:人均GDP从01年8622元增长到08年22698元;,1995,2005,15,对第二次转变(产品工厂到艺术工厂)的思考,15,同时代无数工厂大院走的历程是破产拆迁房地产开发,工业遗迹不复存在,为何798工厂成了例外?而798工厂与艺术结缘,并最终发展成为 “798艺术区”,看似偶然的背后,又有着哪些必然的因素?,16,图片来源百度图片网站,17,798工厂简史:大势所趋,第一次转变:农业到工业,第二次转变:产品工厂到艺术工厂,798的被选择:顺势而为,第三次转变:艺术社区到文化街区,18,艺术社区到文化街区的第三次转变,从2005年延续至今,由于政府的
15、主导、市场和资本的介入,艺术区迅速商业化,逐渐向文化街区转变,90年代,当代艺术逐渐从地下发展到了半地下,而且在90年代中期,形成了文化艺术市场的第一次高潮。,1995年,于1990年开始成形的圆明园画家村被取缔,基本是由于城镇居民不能购买农村宅基地的法律规定;1995年、1996年,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发展出第一个高潮,“盲流”真正成为了艺术家;1995年,受北京市房地产开发影响,中央美院从王府井地区“外迁”至望京,租用798厂房开始“二厂时代”,同年至1998年,雕塑系以0.3元/平米.天的价格租用闲置厂房制造抗日群雕。,经过90年代后期文化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1998年,文化部文化产
16、业司成立;2000年,“十五”规划期间,首次提出“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概念2000年,隋建国租用706厂80平米的厂房作为个人工作室,“正式开启了艺术家个人结缘798工厂的先河”聚变798;2001年中央美院迁往花家地,2002年左右,罗伯特的书店、黄锐的个人工作室、东京画廊等陆续进驻,租金在0.8元/平米.天左右;,90年代末开始,当代艺术从半地下逐渐发展成地上,艺术家的群居生态环境再次自发形成,规模和影响更大,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北京的城市建设、环境恢复步入快车道;2005,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获批,明确提出建设世界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工业外迁加速;2005年,续租租金达到1.
17、5元/平米.天,2007年超过5元/平米.天,租金快速上涨;2007年,CNN调查显示,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仅次于长城的外国人来京旅游第二目的地;2008年,成为奥运会期间北京最重要的旅游接待景区。,北京申奥成功,后工业时代城市转型,艺术工厂798也因市场和资本的介入,逐渐转变成商业化的文化街区,“工人来了农民走了,艺术家来了工人走了,买卖人来了艺术家走了”聚变798,孙立雯,湖南美术出版社,19,产业与城市:工业城市到大都市,当代艺术潮:“盲流”到热潮,艺术家的798:借势而起,浪漫的延续:包豪斯建筑与奥运会,20,工业城市到大都市的过程北京城市规划定位的变化,从50年代的工业基地到80年代
18、的去经济中心,再到90年代的国际城市,1954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首都应该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1958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在54年草案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深化,规划三个环路、三个公路环和十八条放射路。,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没有提经济中心,但强调经济发展要适应和服从城市性质的要求,调整结构。同时,当时奉行“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方针。,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明确首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提出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
19、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提出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实行“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四个城市发展目标: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做好“四个服务”:为中央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网站资料,21,北京城市规划定位的改变,国有企业衰退、改革浪潮下,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逐渐调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90年代末的国企改制,国有企业亏损加剧,负债率高 1
20、996年至1998年,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分别为37.3%、40.5和45.1%,亏损额分别为555亿元、589.1亿元和670亿元。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1995年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平均为65.8%。,国企改制、调整布局,市场经营机制改革,下岗分流,再就业工程,北京市工业衰落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表来源于北京工业演变路径研究,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生产力研究 2009年12月,22,后工业时代的北京,为落实城市规划定位,在工业衰退、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加速工业外迁,降低工业占地,优化城市空间,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发展,工业外迁,19952001年 “可以大致得出北京城区工业增加
21、值及总产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是逐步下降的,近郊区工业增加值及总产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呈现倒U型的曲线,即先增加后减少,远郊区是逐步上升的。”1 由类似的研究可以看出,90年代末开始,北京市工业逐渐向郊区、远郊区甚至外省搬迁。而从三次产业比重来看,2000以后的去工业化进程更快。,城市发展定位与产业调整政策 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北京是首都,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提出了城市建设重点要实现“两个战略转移”的目标,即城市发展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推动中心城区的“退二进三”(二产外迁,三产进入)。,工业外迁与城市空间
22、优化 “19901995年市区工业用地比重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市区因工业搬迁而腾出用地59.23hm2” 1999年,市区工业企业共783户,总占地面积2834万平方米,占市区规划面积的8.74%; 2002年,又搬迁了大量工业企业,工业用地比例下降到7%; 2005年,再搬迁企业150家,转让土地面积420hn2,工业用地比例降到6.6%。2,1、2引用自北京工业演变路径研究,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生产力研究 2009年12月,23,资料来源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大纲,清华大学,2003年,原718联合厂(七星集团)避免不了衰落,在北京市外迁工业企业之列,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厂区被城市吞没
23、,规划成了中关村科技园电子城的一部分,24,已经没有太多工业生产的厂房,按规划在2005年底将拆迁,亏损、负债严重的七星集团出于经济考虑,将大量厂房闲置出租,这是第一个借势所在,1999年纳入规划电子城以酒仙桥电子工业基地为建设基础,1999年纳入中关村政策区,称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计划2005年底拆迁七星集团厂区(718联合厂)按规划,计划于2005年底开始拆迁。工业生产于2005年前要陆续完成外迁。,大量厂房闲置90年代已经衰退的工厂,职工锐减,生产大幅缩减,厂房已大量闲置,电子城规划确定,七星集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将闲置厂房出租。,25,产业与城市:工业城市到大都市,当代艺术
24、潮:“盲流”到热潮,艺术家的798:借势而起,浪漫的延续:包豪斯建筑与奥运会,26,当代艺术史的早期故事,“无名画会”与首都机场裸体壁画风波,65年73年,1974年12月31日,1979年7月14日,1981年,玉渊潭画派,第二次公开展览,福绥境大楼张伟家,当代美术史上第一次非官方前卫美展,北海画舫斋,第一次公开展览,“无名画会”正名,1978年底,首都机场建设总指挥李瑞环提出创作首都机场壁画;1979年10月,由张仃、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创作的大型壁画群完成。袁运生的作品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出现裸体沐浴的傣族少女,引起争议,80年开始,被遮挡了10年。,27,80年代当代艺术的地下、半地下发
25、展,早期的“星星画会”被认为是当代艺术的发端,85美术运动则是与“思想解放”时代背景关联的艺术思潮,1979年,黄锐、马德升组织“星星美展”,1980年,“星星画会”正式注册成立,第二届“星星美展”,1982年,四川青年美展在成都举行,黄锐、马德升、王克平三人联展,被封,1983年,5人现代艺术作品展览,厦门,“北方艺术群体”成立,哈尔滨,1984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1985年,“新具象首届画展”,上海、南京,中国美术报社成立,当代油画展。广州拍卖行成立,1986年,中央美院师生关于全国美展座谈会纪要,美术思潮第一期,创刊,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六届美展,“油画艺术谈论会”(黄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艺术 发展 文化 街区 模式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