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产科讲课课件.ppt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产科讲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产科讲课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输血科康琼华2013年7月,目录,一、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二 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症状三、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诊断四、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五、新生儿溶血试验相关介绍,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人类已发现有30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大多数基因位点都已被定位于22对常染色体上,血型也是如此,ABO血型在第9对染色体上,Rh血型在第1对染色体上,MN血型受控于第4对染色体。,一、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一)、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简称HDN)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2、胎儿从父亲遗传下来的显性抗原,而母亲所缺少此抗原时,通过妊娠、分娩,此抗原可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抗体是IGg性质,此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病。,二)、新生儿溶血病(HDN)分类 在已发现的人类30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不合次之,MN血型不合较少见,其比例见下表所示。,a. 母亲O型,新生儿为A或B型最多见b.母A、子B/AB;母B、子A/AB少见c.如母为“AB”型,婴儿为“A”型或“ B”型则不会发生ABO新生儿溶血病。,1. ABO血型不合发病机制,三)、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机制,ABO溶血病可发生在怀孕第一胎
3、,临床症状轻。,自然界存在A或B血型物质如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白喉类毒素等。 O型母亲在第一次妊娠前,已接受过A或B血型物质的刺激,血中抗A或抗B (IgG)效价较高。 怀孕第一胎时抗体即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溶血。,血浆及组织中存在的A和B血型物质,部分中和来自母体的抗体。 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位点少,抗原性弱,反应能力差 溶血病发生与否与抗体数量及抗体类型有关,ABO血型不合中约1/5发病,2. RH血型不合发病机制,Rh不合溶血 母亲(Rh) 母产生抗Rh 红细胞抗体(IgG) 再次妊娠,妊娠、输血红细胞 Rh,胎 儿Rh,红细胞破坏溶血,贫血、黄疸肝脾肿大,a. Rh血型
4、不合,发病严重,常可致胎儿死于宫内或引起新生儿核黄疸。Rh血型系统在红细胞上有6种抗原;分别为C、c、D、d、E、e,其中以D抗原性最强(d抗原至今还没检测到)。依抗原性强弱排列,依次为DECce。,b. 有时母婴均为Rh(D)阳性,母亲如缺乏Rh系统其他抗原(E、C等)而胎儿具有这类抗原时,也可产生Rh溶血病,Rh溶血病中以Rh(D)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Rh(E)引起溶血病。Rh溶血病一般较少发生在未输过血的母亲的第一次妊娠中。,c. 这是因为Rh抗原仅存在于猿和人的红细胞上,此抗原初次致敏约需0.5lml血液,胎儿红细胞正常不能通过胎盘,仅在妊娠后期或分娩,胎盘有破损时,绒毛血管内胎儿红细
5、胞才能进入母体,此时胎儿已娩出,所以第一胎常不发生新生儿溶血病。,d. Rh 溶血病症状随胎次增多而加重,这是由于在首次分娩时有超过0.5lml胎儿血进入母循环,而第二次致敏仅需0.010.1ml胎儿血,刺激机体很快产生大量IgG抗体所致,根据进入量的多少、致敏次数,影响抗体产生效价高低,母亲个体的免疫反应情况,最后引起胎儿溶血的轻重。,案例: 曾检测到一个RH(d)患者怀孕过4次,本次又怀孕,刚来时检测效价是1:64,到妊娠后期抗体效价一路飙升到了1:512,导致溶血病发生以致流产。,二、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一)、水肿 出生时全身水肿,苍白,有胸腹水,胎盘重量与体重比:正常:1 :6
6、 7,溶血:1 :34二)、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三)、贫血四)、肝脾肿大 五)、胆红素脑病, 临床分为4期: 1.警告期: 2.痉挛期: 3.恢复期: 4.后遗症期:,1.警告期: 患儿首先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降低等,持续约1224小时。2.痉挛期: 患儿很快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轻者仅有双眼凝视、严重病例出现呼吸暂停、肌张力增高、双手紧握、甚至角弓反张。多数重症死于此期。3.恢复期: 幸存者经过12天后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4.后遗症期: 常在生后2个月或更晚出现。患儿出现核黄疸四联症:手足徐动,眼
7、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还可留有脑瘫、智能落后、抽搐等。,1.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原因胆红素的来源 a. 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降解,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 80%,称主流胆红素; b. 无效红细胞生成; c. 其他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后两者的来源约占20%,称分流胆红素。,二)、黄疸,.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多(新生儿约8.8mg/kg,成人仅为45mg/kg)a. 胎儿本来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b.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c. 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 运转胆红素的能
8、力不足 刚分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比足月儿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肝功能发育不完善 a. 新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 510天后才达成人水平; b. 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酯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 c. 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 肠肝循环排出胆红素少 a. 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 b. 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
9、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又被肠吸收经门静脉而达肝脏。,小结: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弱,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等状态时黄疸加重。,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生理性黄疸,2.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分类 a. 非感染性 .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 . 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 . 遗传性疾病 . 母乳性黄疸 b. 感染性: . 新生儿肝
10、炎 . 新生儿败血症 c. 其他: 药物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特点: a. 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b. 重症黄疸,血清总胆红素205.2256.5u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 c. 黄疸持续时间长。 对病理性黄疸应积极查找病因。,. 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 a. 药物治疗加速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和排泄; b. 光照疗法变更胆红素排泄途径,光照疗法可使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水溶性产物双吡咯和胆绿素,从胆汁和尿中排出。光照24小时血清胆红素未下降反而上升者,应考虑换血。 c. 换血疗法: 机械性地去除胆红素,致敏红细胞和抗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立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母婴 血型 不合 溶血 产科 讲课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6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