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版),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组,1,(一)教学的主要内容,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2,数与代数,一单元、加与减(一)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五单元、加与减(二)六单元、加与减(三),3,空间与图形,二单元 观察物体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4,综合运用,整理与复习 P44总复习 P84数学好玩 P684,5,(二)教材的编写特点,6,“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问题串”是实现启
2、学引思、导学引教的有效载体。,1.情境+问题串,7,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从一个情境引发的对多个问题的讨论:一年级下册第49页,8,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采用多个情境,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一年级上册第22页,9,上述两种不同形式问题串的结合在某一单元的一组问题中,既有“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又有“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10,在一些内容中安排了“试一试”的内容,安排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3页,一般需要2课时完成;没有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2页,一般需要1课时完成。,2.试一试,11,12,“试一试”的内容不是前页内容的简单巩固,而是包含了与前页内容密切相关的新的学习内容,这
3、些内容需要学生课上探索和交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13,14,每个课节都安排了“练一练“,供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1课时2页的内容,其中包括1页练一练;2课时3页的内容,其中包括1.5页的练一练。正文和练一练的页码比例为1:1。,3.练一练和独立练习,15,一上,16,不做统一要求,更不做考试要求,1.5页练习与问题串一致0.5页配第一课时,后一页中,前1-2题与试一试相配,一上,17,“练一练”按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设计,题目的比例大致为7:2:1。其中基本练习、变式练习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练习为问号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更不做考试要求。变式练习可以从问题变式、情境变式
4、、方法变式等角度来设计。,18,拓展练习力求体现在对于重要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繁杂度或者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削弱的地方进行拓展。,19,“独立练习”按照(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问题、联系拓展四个维度设计。其中前三者是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联系拓展为问号题,不作为统一要求。,20,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习题,同时在保证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前提下努力控制计算练习的数量和复杂性,教材练习传递明确的信息“不以计算速度论英雄”,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对数学核心概念理解和运用、更加注重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的
5、经验积累。,21,一下P81第1题、第2题,22,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学期期中时段)安排了“整理与复习”,在学期末安排了“总复习”。,4.整理与复习、总复习,23,按照标准(2011版)教材编写建议中的要求,教材需要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对于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教材首先关注的是尽可能结合正文和练习加以体现,也就是说,教材努力从数学发展史中挖掘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和问题情境(参看一下教材第25页说一说,读一读。你知道吗)。,5.数学文化,24,25,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使用的题材不断丰富,教材也设置了“你知道吗”的栏目,供学生
6、阅读,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对数学的认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量,这一栏目从三年级开始出现。,26,每册最后设计有“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和“问题银行”。“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旨在帮助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问题银行”是鼓励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6.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27,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数与代数,28,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解决有关的简单
7、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9,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并达到并了一定的熟练,积累了大量关于数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30,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单元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剪发的意义。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31,课时划分,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
8、,激发数学兴趣。,33,教学难点,能熟练口算,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34,易错点,不理解算法,计算有误在数线模型上画线表示减法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不准确,导致列式错误提出问题并解决,困难。,35,训练点,通过小棒、计数器、数线模型深入理解算理加强口算练习,提高熟练程度通过摆小棒、画图等方法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练习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6,拓展点,写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含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尽量多写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发现规律。,37,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2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
9、较,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在具体情景中描 述数的相对大小 关系,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与比较大数的意义及估 算,38,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20以内的数,初步感受自然数的意义,会比较大小,认识了个位、十位两个数位,感受了“满十进一”。,39,单元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 , 体会百以内各数的意义理解计数单位“百”、“十”的意义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关系,培养数感。,40,课时划分,教学重点,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 , 体会百以内各数的意义理解计数单位“百”、
10、“十”的意义。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培养数感,42,教学难点,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 , 体会百以内各数的意义理解计数单位“百”、“十”的意义 比较数的相对大小,43,易错点,数拐弯数,如,29,(30)。31. 比较多个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相对大小。理解数的意义填数表,44,训练点,练习数数,填空、填数线等练习。加强数的意义理解,填空练习比较数的大小练习。设计练习比较数的相对大小。,45,拓展点,填数表练习用三个数字组成不同两位数,并比较大小。,46,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 加减法运算20以内数的 加减法运算,第五单元 加减法(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不进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材 分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