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的基础知识课件.ppt
《桩基础的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础的基础知识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4.桩基工程,直接试验法规范法半经验法近似理论法,4.1 桩的定义与分类,4.2 桩的设计原则,4.3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4.4 桩基负摩阻力,4.5 桩基抗拔承载力,4.7 基桩水平承载力,4.6基桩内部稳定承载力验算,4.8桩基内力和位移计算,.,2,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型受力构件,有桩顶、桩身、桩端(尖)三部份组成。 桩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深基础,简称桩基。,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较软弱的土层或水传递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较小的土层或岩层中。 在一般基础工程中,桩主要承受竖向(轴向垂直)荷载,在桥梁、高耸塔型建筑、支档建筑以及抗地震等工程中,桩还承受来自侧向的风力、波浪力、
2、土压力和地震力等水平荷载。桩通过桩周土阻力或桩端土阻力来支承轴向荷载,依靠桩周土层的侧向阻力抵抗水平荷载。,.,3,适用条件,第一、荷载较大地某广部亡层软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 第二、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如采用浅基础施工困难或不能保正基础安全时; 第三、当地基计算沉降过大或结构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比缩性)土层将荷载传到较坚硬低压缩性)土层,减少结构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 第四、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时,采用桩基础可减小施工困难和避免水下施工 第五、地震区,在可液比地基中,采用桩基础可增加结
3、构物的抗震能力,桩基础穿越可液化土层并伸入下部密实稳定土层,可消除或减轻地层对结构物的危害。,.,4,以上情况也可以来用其他型大的深基础,但桩基础由于耗用材料少、施工快速简便,往往是优先考虑的深基础方案。,.,5,设置方向周围介质结构特性,定义,4.1桩的定义与分类,垂直或微斜埋置于土岩中的受力杆件,荷载传递至桩周和桩端深层土岩主要承受垂直荷载也可以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基本要素,.,6,桩的分类,桩基分类,桩和桩基的分类,单桩基础,群桩基础,承载性状,施工方法,设置效应,使用功能,.,7,桩基础分类桩数n,单桩基础,群桩基础,单根桩形式承受或传递上部荷载独立基础,2根或以上多根桩群和上部承台组
4、合形式承受或传递上部荷载的基础,群桩基础中一根桩称为基桩,.,8,桩基础分类承台,承台与地面相对位置,承台类型,高承台桩基,低承台桩基,.,9,基桩分类使用功能,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水平受荷桩,复合受荷桩,.,10,基桩分类承载性能,摩擦型桩,端承型桩,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11,基桩分类施工方法,预制桩,灌注桩,木桩,钢筋混凝土桩,基桩分类材料,钢桩,组合桩,.,12,基桩分类设置效应,挤土桩,小桩 d250mm普通桩 250d800mm大直径桩 d800mm,基桩分类桩径、桩长,部分挤土桩,非挤土桩,深长桩:桩长40m 相对桩长30超常桩:桩长50m 相对桩长40
5、,.,13,施工 预制桩,.,14,.,15,灌注桩,.,16,.,17,.,18,.,19,.,20,挖孔灌注桩,.,21,沉管灌注桩,.,22,.,23,水中施工,.,24,.,25,.,26,桩基全面质量控制,桩的几何受力条件检验 平面布置、桩身倾斜度、桩顶和桩底标高桩身质量的检验 桩的尺寸、构造及其完整性进行检测,验证桩的制作或成桩的质量桩身强度与单桩承载力检验 桩身材料抗压强度 单桩承载力的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对干打入桩惯用最终贯入度和桩底标高进行控制,而钻孔灌注桩还缺少在施工过程中监测承载力的直接手段。成桩可做单桩承载力的检验常采用单桩静载试验或高应变动力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2
6、7,4.2桩的设计原则,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变形限制或耐久性能的某项限值。,桩基极限状态分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TUltimate Limit State),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用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根据桩基损坏时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将建筑桩基安全等级分为三类,.,29,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一级建筑物是指:(1)十四层以上体型复杂的建筑及二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2)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重要
7、工业建筑物;(3)单桩荷载在4000kN以上的建筑物。所谓体型复杂的建筑物是指平面上有L形、Y形、T形、弧形以及不同线条或形状组合而成的平面。所谓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工业建筑,主要指那些有高压管道或易燃气体、液体管道设施的化工、炼油厂中的高压、易爆、易燃管道相联的装置,其基础的绝对沉降和差异沉降限制都很严格,否则会导致接头受损,引起泄气、漏气后的燃烧、爆炸。大直径单桩荷载在4000kN以上的建筑系指一柱一桩、一柱二桩或三桩结构体系。这种建筑上部结构多属大跨度框架结构,对沉降敏感性极高,桩间差异沉降不应超过20/00。,.,30,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桩基计算与验算,变形验算,抗裂或裂缝宽度验
8、算,桩基承载力软弱下卧层整体稳定性抗震桩基础结构承载力,沉降水平位移,桩身承台,.,3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拉承载力单桩水平向承载能力,桩的承载性能,种类,.,32,所谓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指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桩基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应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结构强度,在多数情况下由土对桩的支承阻力起控制作用。所谓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单桩承载力值,其函义即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所允许采用的抗力设计值。其值相当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值的一半。群桩中作用于单桩桩顶的竖向荷载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标准组合下的竖向力
9、,承台与承台上土自重采用标准值。其意义在于以荷载标准组合值确定桩数,与天然地基确定基础尺寸的原则相一致。所谓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指建筑场地检测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值,取其值的一半即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33,桩的内部强度稳定准则桩的外部强度稳定准则桩的功能性稳定准则,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分析确定基本原则,确定方法,直接试验确定打桩公式静力计算公式,.,34,桩的荷载传递,.,35,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粘性土:Ssu=46mm砂性土:Ssu=610mm,砂性土:Sbu=d/12d/10mm粘性土:Sbu=d/10d/4mm,.,36,相对桩长L/D愈大,桩端阻力和桩侧下端摩
10、阻力发挥愈低。,相对桩长L/D愈小,桩土相对刚度Rps=Ep/Es愈高,桩端阻力发挥愈高;,相对桩长L/D愈小,端侧土相对刚度Rbs=Eb/Es愈高,桩端阻力发挥愈高;,荷载传递机理,.,37,4.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一、直接试验法,四、近似理论法,三、半经验法,二、规范法,五、群桩分析,.,38,静载荷试验(Static Loading Test )高应变试验(G. G. Goble et. al., 1975)自平衡法(Osterberg Cell,Osterberg, 1989)动静试桩法(Statnamic Loading Device),直接试验法种类,一、直接试验法,.,39,静
11、载荷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占主导地位,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同时,得到单桩沉降与荷载关系曲线。 其它直接试验方法,各有特点,可作为静载荷试验的补偿,特定条件下有重要意义。,意义,.,40,高应变,以一维杆件中应力波传递原理为基础,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宜于高比例检测,结果代表性良好,但精度相对较低。 自平衡,预先埋置Osterberg荷载箱,以桩身摩阻力为反力,可避免反力平衡装置,特定场合,是一相对可靠的单桩承载力直接试验方法。 动静试桩,理论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兼有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测试两方面特点,可显著降低反力配重,简单快捷;精度良好。,特点,.,41,Osterberg Cell,
12、.,42,二、建筑桩基规范规范法,嵌岩桩,LDBPs,一般桩,.,43,三、半经验法,直接物理模拟的方法直接数学回归或经验公式的方法间接数学回归的方法,基本原理,基本指标,室内试验指标原位测试指标,基本依据,土的分类基桩类型施工工艺,.,44,桩基工程中,原位测试技术确定桩基设计参数方法大多属于半经验法的范畴。,半经验法原位测试法,反映土原位结构特征有独到之处CPT应用排土桩物理模拟排土桩力学特征以直接数学回归方法最普遍,静力触探试验(CPT)标准贯入试验(SPT)旁压仪试验(PMT),主要方法,特点,.,45,一般表达式,.,46,CPT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Vesic(1967)根据双桥的静
13、力触探结果,基于直接物理模拟法,提出了,Meyerhof基于直接数学回归方法,采用锥尖阻力qc确定桩侧摩阻力fs,Lehane(2000)CPT- qc考虑粘土灵敏度、相对长度。,.,47,CPT在比利时、荷兰、法国、意大利和波兰等国家广泛采用。我国针对预制桩,提出类似方法。其中,比利时的NAD、法国的Fascicule 62-V和我国的建筑桩规(JGJ 94-94)中,b和s的取值参见表。,The empirical coefficients of b、s,.,48,意大利人Viggiani(1993)对SPT-N应用于非粘性土中排土桩进行研究; Wright & Reese(1979)和R
14、eese & ONeill(1988)针对非粘性土中LDBPs,提出SPT-N确定其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SPT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Meyerhof(1956)针对饱和砂土中排土桩,提出,砂土,.,49,Bromham(1971)采用SPT-N应用于硬粘土中桩侧极限摩阻力, Kuwabara, 1998;Balakrishnan,1999也得到类似成果,一般采用表达式,The empirical coefficients of b、s,砂土,.,50,桩外部强度稳定准则,近似理论方法(semi-theoretical methods)半经验方法(semi-empirical methods)
15、,四、近似理论法,静力计算法概念,.,51,桩侧极限摩阻力计算类似于直剪试验中土的库仑准则 桩端极限端载力的计算则类似于地基承载力极限平衡理论,近似理论基本原理,近似理论基本方法,不排水近似理论法,适用饱和粘性土,基于短期(short-term)条件,采用不排水强度指标和总应力法; 排水近似理论法,适用砂性土,基于长期(long-term)条件,采用有效强度指标和有效应力法。,.,52,简单,但精度和理论合理性存在质疑。有学者提出了相悖观点: Burland(1973)针对较硬的水下粘性土,提出了粘性土中桩土接触面排水条件占优, Findlay el at, 1997,英国等国家,在桩基规范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础 基础知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