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课件.ppt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 习,白血病(leukemia): 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细胞成熟障碍可阻滞在不同阶段,白血病分类,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FAB分型,WHO分型,1976年法(F)、美(A)、英(B)三国协作组提出一个急性白血病FAB的形态学分型方案及诊断标准,急性白血病分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L2、L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0M7)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选 择,患者男性,8岁,易倦,紫癜月余,脾肋下2cm,Hb83g/L,白细胞34109/L,分叶粒细胞0.1,淋巴细胞0.08,血小板10109/L;骨髓
2、象:原始粒细胞0.51, 最大可能的诊断: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由于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变并在造血组织中异常增殖所致的恶性血液病。 目前,仍以FAB协作组的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与分型,将AML分为M0M78个亚型,并规定骨髓中原始细胞必须大于非红系细胞的30%。,概述,各系血细胞分化发育阶段及名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按FAB和我国分类的意见,分为两个亚型,即未成熟型 M1和部分成熟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临床上除了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表现外,尚有以下特点:大部分
3、病例起病急骤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绿色瘤(chloroma)常见于此型,典型表现为骨膜下绿色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临床表现,1.血象 贫血显著,白细胞总数升高。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以上。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M1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在少数病例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3.细胞化学染色 POX染色及SBB染色至少有3原粒细胞阳性。,M1实验室检查,M1血象:原始粒细胞增多。,M1实验室检查,M1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M1实验室检查,M1骨髓象:原始粒细胞增多。,M1实验室检查,M1骨髓象:原始
4、粒细胞I型、II型增多,可见Auer小体。,M1实验室检查,M1骨髓象POX染色,4.免疫学检验 本型往往显示HLA-DR、MPO、 CD34、CD33及CD13阳性。5.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 核型异常,Ph染色体t(9;22)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约见于3的AML。 大多为M1型,治疗效果差。,M1实验室检查,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骨髓中原始粒细胞(I型+II型)90(NEC), 并伴形态学异常;POX或SBB(+)的原始细胞3进一步依免疫表型特点与ALL鉴别。,M1诊断标准,1.血象 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 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2
5、.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 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约50 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M2a实验室检查,M2a实验室检查,M2a血象:原始粒细胞增多。,M2a实验室检查,M2a骨髓象:原始粒细胞增多,可见Auer小体。,3.细胞化学染色(1)POX与SBB染色:均呈阳性反应。(2)PAS染色:多数原粒呈阴性反应。(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明显 降低,甚至消失。(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AS-D-NCE呈阳性反应;-NAE可呈弱阳性反应,且不被氟化钠抑制。,M2a实验室检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
6、)的POX染色,M2a实验室检查,4.免疫学检验 粒系抗体均可阳性5.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约见于1的 AML,M2a实验室检查,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89(NEC)并伴有形态学异常可进一步以免疫表型特点与ALL鉴别,M2a诊断标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曾称为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亚急粒,是我国提出的一种急粒亚型。 骨髓中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与其他类型AML相比,髓外浸润发生率高,治疗反应较好,完全缓解率高,缓解期长。 其特异性遗传标志为t(8;21)染色体易位,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M2b基因的标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7、部分成熟型(M2b),1.血象 多数病例为全血细胞减少,易被误诊为AA。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均降低。 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低于正常,分类可见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M2b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 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30(NEC)。,M2b实验室检查,M2b实验室检查,M2b骨髓象: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M2b实验室检查,M2b骨髓象:原始粒、早粒、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3.细胞化学染色POX及SBB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AS-D-NCE染色阳性NAP染色其活性明显减低,M2b实验室检查,4.免疫学检验 表达HLA-DR、M
8、PO、CD13、CD33和CD117。白血病分化阻滞阶段较M2a晚5.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 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染色体重排,其检出率高达90,t(8;21)染色体易位导致AML1基因重排,形成AML1-ETG8融合基因,M2b实验室检查,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原始细胞明显增多,但可30,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NEC);t(8;21)(q22;q22)或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分子标志。,M2b诊断标准,单 选,1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最主要特征: A、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红细胞系统显著减少 C、未找到巨核细胞 D、原始+早幼(幼稚)细胞=3
9、0%,单 选,2绿色瘤最常见于哪一型白血病: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颗粒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单 选,3该图骨髓原始细胞POX染色支持: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上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常是本病的特点,以皮肤粘膜最明显,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及阴道出血,颅内出血最为严重,是致死的原因之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概述,出血除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外,主要是本病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亦可发生
10、原发性纤溶亢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染色体 t(l5;17)形成的PMLRAR融合基因是本病最特异的基因标志。,此类白血病细胞可被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成熟。,M3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各阶段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1.血象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白细胞计数大多在15109/L以下,减少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Aure小体易见。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形态异常,这种细胞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1530m,外形常呈椭圆形
11、或不规则。胞质含短而粗的Aure小体,几条、十几条或几十条,可呈束状交叉排列,酷似柴捆样,故有人称之为“柴捆细胞”。按胞质颗粒的不同又分为两个亚型。,M3实验室检查,(1)粗颗粒型(M3a):胞质丰富,蓝色外胞质呈伪足状突出,其中布满粗大、深染、密集或融合的嗜苯胺蓝颗粒,或含较多的Aure小体,有时呈“柴捆”状,胞核常被颗粒遮盖而轮廓不清(2)细颗粒型(M3b):胞质中的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核扭曲、折叠或分叶,故易误诊为单核细胞(3)变异型(M3v):胞质蓝染,颗粒稀少,胞核扭曲、折叠或分叶明显,易误诊为单核细胞。,M3实验室检查,M3实验室检查,M3a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易见柴捆
12、细胞。,M3实验室检查,M3a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M3实验室检查,M3b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M3实验室检查,M3b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3.细胞化学染色 POX、SBB、AS-D-NCE和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NAE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NAP积分明显降低。,M3实验室检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POX染色,M3实验室检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POX染色,M3实验室检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酯酶染色,M3实验室检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酯酶染色,M3实验室检查,4.免疫学检验 典型的免疫表型呈 CD13、CD33阳性,CD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单核 细胞 白血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