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治疗策略与时机课件.ppt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治疗策略与时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治疗策略与时机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治疗的策略与时机(及6例手术病例分享)Thetreatmentstrategyandtimingofventricularseptalrupture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一)定义,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室间隔破裂穿孔,是一种少见但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自然病程凶险,病死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二)历史进程,1874年Latham首先描述这种病理改变 ;但直到19
2、23年Brunn才首次做出临床诊断;1957年,Cooley和他的同事首次对心梗后室间隔穿孔患者行外科治疗,他们在患者心梗后11周进行手术,但患者在术后6周死亡;1963年,美国著名的Mayo诊所首次报道了术后长期存活的病例。1987年,David团队报道针对此种病变的自体心包修补术。,(三)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在溶栓再灌注治疗出现之前,急性心梗后室间隔破裂的发生率约为1-3。随着溶栓等再灌注治疗开展,其发生率降至0.2%;发病多在心梗后3-5天,通常认为心梗后2周为高风险期。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女性、 较差的Killip心功能分级、既往心梗病史、梗死再灌注的时间及住院后增加的基础心
3、率数值等。,(四)病理改变,穿孔周围的室间隔通常坏死或者较薄弱。 在无再灌注治疗的情况下,梗死后第3到5天会发生凝固性坏死,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进入坏死区,它们凋亡后可释放溶解酶,加速梗死的心肌破坏。,梗死坏死心肌(左);正常的心肌(右),(四)病理改变,由于壁内血肿可破坏心肌组织,故存在壁内血肿的心梗患者可较早发生破裂穿孔。分流:左向右分流:程度由室间隔穿孔大小、肺 循环阻力、二者比值和左右心室功能决定。,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五)位置分型,(1)心尖缺损型 包括右室、室间隔和左室心尖部的缺损,通常由于左前降支末端梗死造成。,(五)位置分型,(2)室间隔前部缺损型 主要包括室间隔前部及左室游
4、离壁前部的缺损。,(五)位置分型,(3)室间隔后部缺损型 包括室间隔后部及左室下壁的缺损。,(六)临床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心脏超声、影像、造影检查诊断。 1.先兆症状:梗塞后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剧烈胸痛、恶心、呕吐、心包摩擦音等。 2.穿孔后症状: 突然低血压,急性右心衰竭,病情可突然恶化。 重要体征:心脏杂音! 左胸骨下段区域,闻及新出现的全收缩期杂音,伴或不伴向腋下扩散。 二尖瓣反流也可出现收缩期杂音,很多情况下心梗病人会同时存在这两种病变。 因此,在发现上述体征时,需尽快行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变!,(六)临床诊断,1.心脏超声因无创、简单,成为辅助检查首选: 有助于确定穿孔的部位和大小、左右心室
5、功能、评估自左向右分流量等。,心尖四腔切面可见血栓附着,在血栓附着处室间隔穿孔:左向右分流,(六)临床诊断,2.此外还有心脏核磁共振、心脏造影等可明确。,心脏MRI可见心尖部穿孔,(七)自然病程,如不治疗干预,该病的病死率极高:该病发生后仅75%患者在24小时内存活;1周存活率为50%;2周存活率低于30%;而大于4周的存活率仅在10%20%。,(七)自然病程,生存曲线,A 每月生存率,B 每天生存率,(八)治疗,8.1内科药物治疗 8.2主动脉球囊反搏 8.3ECOM应用 8.4介入封堵 8.5外科手术治疗,均为改善心功能的过度期治疗,为手术做准备,等待手术时机。,(八)治疗,8.1内科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肌梗死 室间隔 穿孔 治疗 策略 时机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8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