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风筝课件.ppt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风筝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风筝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春天的艺术品,1,诗人高鼎在村居里这样写到:,我国民间素有“正月灯,二月鹞(风筝)”的习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农历二月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放风筝便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传统活动之一,也为春日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2,风筝的起源,风筝的发展,风筝与美学,风筝的扎艺,风筝与民俗,风筝的审美,风筝与健身,风筝欣赏,后记与思考,3,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风筝。据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
2、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风筝的起源,返回,4,风筝的发展,风筝最初出现与军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传说公元202年,汉王刘邦率大军进攻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把楚军重重包围,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部下的军心,在风筝上系上小竹笛,夜晚放飞到楚营上空,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高唱楚歌,项羽士兵听到熟悉的旋律,思乡之情顿起,士气低落,终不敌汉军而败。,5,风筝的发展,经过千余年的
3、反复实践、改进,风筝的扎制技术日臻精巧、合理且易于放飞。从唐朝开始风筝由军用品转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饶有趣味的娱乐工具, “放风筝”这个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返回,6,风筝与美学,风筝的制作包含了物理、绘画、书法,民俗、工艺等诸多知识和技巧,因此它带有集多样艺术于一身的特点。主要具有轮廓造型美、构图美、色彩美。,7,轮廓造型美,无论是人物、昆虫还是器皿等各种风筝,它们的外形上都能突出各自的特点,表现它们最生动的形象,8,构图美,1、对称:一种和谐美,9,2、镶嵌:画龙点睛 将荷花、牡丹等图案镶在其他完整的图形之中的,起到画龙点睛和表达寓意的作用,10,3、丰满圆圆满满 构图都丰满充实,即使留
4、白,也让人感到白而有物。,11,色彩美,中国风筝一般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色块大,返回,12,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扎”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线、放、调、收。,扎艺,返回,13,风筝与民俗,风筝的文化内涵在于“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也就是说中国风筝除了外型美以外,它还有不同的寓意。 在民间,风筝是吉祥物,它的发展与各地民间习俗联系在一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综合 实践 活动 风筝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