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混相驱课件.ppt
《气体混相驱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混相驱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气体混相驱,主要内容:,第1节 概述,第3节 CO2驱,第4节 烃类气体驱,第5节 氮气驱,第2节 基本理论,1,第1节 概 述,在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中,气体混相驱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因为注入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后,界面张力趋于零。驱油效率趋于100%。如果这种技术与提高波及系数的技术结合起来时,实际油层的采收率可达95%以上。本章讨论的是以气体为注入剂的混相驱油。一、用于混相驱油的气体 a、烃类气体:干气(以甲烷为主) 液化石油气(LPG),由乙烷-丁烷组成 富气:以乙烷-己烷为主,含乙烷-己烷 3050%,2,b、非烃类气体:CO2 烟道气(存在大量CO2 ) N2二、一次接触混相驱和
2、多级接触混相驱 气体混相驱油按其混相机理可以分为一次接触混相驱和多级接触混相驱。 一次接触混相驱:是指排驱气体与地层原油以任何比例混合时,一经接触便可立刻达到完全互溶混相的排驱过程。例如:LPG。,3,多级接触混相驱:是指排驱气体在地层中推进时,多次(级)与地层中的原油接触后才能达到混相的排驱过程,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凝析气驱(如富气驱)和蒸发气驱(如二氧化碳驱、干气驱、氮气驱、烟道气驱等)。气体混相驱分类框图如下:,气体混相驱,一次接触混相驱,多次接触混相驱,LPG段塞驱,丙烷段塞驱,二氧化碳驱,富气驱,干气驱,氮气(烟道气)驱,在气体多次接触混相驱的应用中,富气驱和二氧化碳驱所需的混相压力较低
3、,对原油组成的要求也低;而干气、氮气和烟道气所需的混相压力高,对原油的要求也高。因此,对于一定的油藏,富气和二氧化碳驱能够获得较高的采收率。鉴于注气的成本和最终采收率,二氧化碳是气体混相驱中最有吸引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4,第2节 基本理论,一、基本概念 (1)相:具有均一性质(密度、粘度等内在性质)的单组分或多组分体系的混合物。如油水体系有两个相,油相和水相。 (2)泡点压力:液相存在的最小压力,是无限少的气相与液相达到共存的压力。 (3)露点压力:气体存在的最大压力,是无限少的液相与气相达到共存的压力。 (4)临界点:具有相同物理性质的气相与液相共存的极限条件(压力、温度及组成),它是泡点
4、线与露点线的交点。 (5)临界凝析压力:流体处于单相的最低压力点,也是相包络线上最大压力点。,5,(6)临界凝析温度:流体处于单相的最低温度点,也是相包络线上最大温度点。 (7)组分:具有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一体系。如液化石油气有乙烷、丙烷、丁烷等组分。 (8)拟组分:具有性质相近的不同烃类组分的混合物,如C2C6为一个拟组分。 (9)组成:某一物质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有体积、质量、摩尔等组成表示法。 (10)压力温度(pT)相图:体系的相态特征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图。用于确定油藏类型。 (11)压力组成(pX)相图:体系的相态特征与压力、相数或组成的关系图。,6,(12)三元相图:在一
5、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表示三个纯组分或三个拟组分的相态特征图。用于测定不同体系组分的相态特征。 (13)相包络线:体系中存在的单相和两相的分隔线,它是由泡点线和露点线在临界点连接而成。 (14)系线:两相区内两个平衡共存相的连线。其两端的坐标位置分别代表体系的两个平衡相的组成。 (15)极限系线:三元相图中过临界点的切线。用于判断达到混相的气、油组成条件。二、三元相图 三元相图是描述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三组分或多组分体系相态特征的等边三角形。如果组分数目超过三个,三元相图就称,7,拟三元相图。如C1,C2-6,C7+三个拟组分组成体系的相态特征可用拟三元相图描述。三元相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具有三个顶点
6、和三条边,如图2-1所示。,图2-1 任意比例下均能混相的三组分三元相图,一个体系含有三个组分A、B、C,该体系始终落在等边三角形之内。体系中各组成可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或体积分数表示。图中,P点代表着一个三组分体系。三元相图的三个顶点各代表一个单组分,即A、B、C三个顶点分别代表含有100%的A,100%的B和100%的C的纯组分;A、B、C三个顶点的对边分别代表着A、B、C组分的含量为零,即三元相图三条边代表着除其对应顶点组分之外的其他两个组分的混合物。,8,例如,a,b和c点分别表示不含A,B,C的两组分体系,即a为B(60%)+C(40%),b为A(60%)+C(40%),c为B(50
7、%)+A(50%)的两组分体系。如果一个体系含有A,B,C三种组分,(如右图P体系含有A(40%),B(40%)和C(20%),这个体系的点一定位于三元相图中。,图2-2 任意比例下均能混相的三组分三元相图,a,b,C,9,三元相图的主要优点就是易于表示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含量。例如,组分B与M混合后,形成一个新体系P,P点一定落在 连线上,即系线规则(两个体系的混合物的组成点位置一定处于两个体系组成的连线上)。P点的位置由杠杆规则确定,即:,或,(2-1),(2-2),图2-3 任意比例下均能混相的三组分三元相图,因此,采用系线规则和杠杆规则可以确定任何两个体系混合的组成。,10,图2-4 部
8、分互溶的三组分三元相图,三元相图用于表示三组分体系的相态关系,右图中A、B、C为三个拟组分,组成用摩尔分数表示。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三组分达到汽液平衡。相图中有两个区,一个是两相区,另一个是单相区,二者被相包络线分隔。相包络线是由露点线和泡点线在临界点相连而组成的。如果两相区内有一点P,它可以分成平衡气相Y和平衡液相X,根据杠杆规则及PX和PY的距离比值,可以计算出气相和液相的相对含量。,两相区内连接平衡气相和平衡液相的直线称为系线(如XY),临界点表示的是平衡气相与平衡液相组成完全相同的组成点,即两相界面张力为零。因此,临界点是气、液两相相态特征完全相同点,即两相共处的极限点,与临界点相切的
9、直线为极限系线。,11,图2-5 拟三元相图,原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体系,即使是采用最先进的分析手段,目前也无法全面地进行原油的化学组成、组分分析,因此人们认为,原油是由无数个组分组成的。要表示原油的相态特征,就需要拟三元相图,如右图所示。在拟三元相图中,把性质相近的各组分视为一个组分(拟组分)。,一般,将原油中易挥发的组分视为第一个拟组分,如C1,N2,CO2;把中等挥发性组分C2C6(中间组分)视为第二个拟组分;把不易挥发的组分(如C7+)最为第三个拟组分。每一个拟组分只能表示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12,三、最小混相压力 最小混相压力(Minimum Miscible
10、Pressure,简称MMP)是指在油层温度下,注入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所需的最低压力。最小混相压力是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法筛选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采用注气提高采收率,那么油藏平均地层压力必须高于注入气与地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才能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方法主,要是细管实验法。细管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主要由填砂盘管、高压正向驱替泵、毛管玻璃观察窗、回压调节器、湿式气体流量计、液体计量器装置和恒温空气浴等组成。,图2-6 细管实验装置,13,上图实验装置从毛管玻璃观察窗来观察、判断注入气体与原油在试验中的混相特征。但是,从毛管玻璃观察窗中,不能判断最低混相条件。如果注入气体与原油未达到
11、混相,注入气体突破后,从观察窗中可看出界面清晰的两相流。如果注入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观察到的是浅色的液体,而不是原油的颜色。如果混相过程中有沥青沉淀,那么,混相后液体的颜色要比原油的颜色浅得多,而且有暗黑色的段塞通过观察窗。 细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1)抽空细管,完全饱和溶剂,测定填砂细管孔隙度; (2)利用溶剂做驱替介质,测定细管的渗透率; (3)用原油饱和细管; (4)将注入气体充入气缸,加压到一定的注入压力; (5)用增压驱替泵将气体注入到细管中;,14,(6)记录注入气体量与细管中原油采收率的关系数据。 (7)如果采收率小于95%,改变注入压力,重复上述步骤(4)(6),直到原油采收
12、率高于95%; (8)绘制注入压力与注入1.2孔隙体积的气体时的采收率关系曲线(如图2-7),确定注入气体在油藏温度下的最低混相压力。,图2-7 采收率与注入压力的关系 (温度和原油组成恒定),一般,最低混相压力的确定是根据注入1.2孔隙体积气体时采收率达到95%以上,而且随着注入压力升高,采收率不再增加,基本上维持在95%的水平,如图中水平段所示。,15,细管实验所测得的采收率并不能代表油藏的混相驱采收率,但是获得的最小混相压力数值可以代表油藏的注入气体与原油之间的混相压力。因为油气混相的动态平衡过程与岩石性质无关。在细管实验中要尽可能排除不利的流度比、粘性指进、重力分离、岩性的非均质性等因
13、素对最低混相压力测定结果的影响。 在细管实验中应考虑以下因素: (1)细管长度。对细管长度的要求:保证油气系统在驱替距离(细管长度)上,能够形成动态混相;保证注入1.2倍孔隙体积的气体后,油气体系达到完全混相。 (2)注入气的流速。保证注入气的粘性指进和重力分异效应不影响混相过程。 (3)细管和沙粒的直径。保证注入气通过横向分散作用抑制粘性指进。,16,一、 CO2-原油的性质 1、CO2在原油中的溶解性 CO2在原油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与在水中一样,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上升而上升;随温度的升高和原油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相同条件下,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高39倍,因而
14、即使在低压下CO2也是一种很好的非混相驱注入剂。而在高压下,CO2则是一种很好的混相驱注入剂。由于CO2在油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它可以从水溶液中转溶入原油中。在转变过程中,油水界面张力会逐渐降低,驱替方式也逐渐接近或达到混相驱。,第3节 CO2驱,17,随着饱合压力,原油粘度,这是气体分子进入烃类分子中间后,降低了烃类分子的内摩擦力之故。随压力,原油密度,因为在高压下CO2不仅溶于油中,同时(又将)有较轻的烃类分子进入气相,故原油密度增加。,2、CO2对原油密度、粘度的影响 CO2比原油的密度、粘度都低得多。因此,不利流度比和重力分离必然是排驱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水平地层
15、中。一般,将CO2用于背斜地层或倾斜地层中。,18,CO2溶解在原油中,使得原油的粘度显著下降,这是CO2驱的一个机理,溶解了CO2的原油粘度下降程度取决于压力、温度和原油本身粘度的大小,图2-9中,o指原始原油粘度,m指溶有CO2的原油粘度。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溶解了CO2的原油粘度急剧下降;在相同饱和压力下,中质和重质原油的粘度降低幅度比轻质原油的降低幅度大。由于CO2能大大降低重质原油的粘度,所以CO2主要应用于重质原油降粘开采。,图2-9 与饱和压力的关系,19,3、CO2-原油的又一重要性质是原油的膨胀系数。 膨胀系数定义为饱和压力下溶解了CO2的原油体积除以标准状态下的原油体积。膨
16、胀系数越大时,依靠原油体积膨胀的驱油效率就越大。一定体积的CO2溶解于原油,可使原油体积,膨胀,其增长幅度取决于压力、温度和原油组分,原油体积可增加10%100%。如左图所示,膨胀系数随溶解的CO2摩尔浓度增加和原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少而增加;在一定CO2浓度下,轻质原油的膨胀系数大。,指原油的平均分子量,图2-10 原油膨胀系数与CO2在原油中的摩尔浓度的关系曲线。,20,4、CO2抽提原油的特征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CO2不仅能溶解于原油中,而且可置换出原油中某些轻质或中间组分的烃类物质,这种置换作用称为CO2对原油的抽提。这是CO2多级接触混相驱的最基本条件。CO2与原油接触时,萃取原
17、油中的轻质组分而使CO2加富;加富的CO2再与原油接触进一步抽提原油,再接触,再抽提,不断地使CO2被加富,当CO2抽提到足够的烷烃时,含油富气的CO2相能与原油混溶。 压力、温度对抽提有影响,原始气油体积比(即CO2体积/原油体积)对抽提也有影响,如下图2-11所示。,21,该图是某原油在不同气油比以及四种压力下进行的相平衡试验。在一定压力下,凝析油量随气油比增加而增加,且存在一最佳气油比,在该比值下抽提效率最高。也可以看出,对于一定的CO2-原油体积系数,CO2对原油的抽提效率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且存在一个发生抽提的最低压力,当压力低,图2-11 CO2体积/原油体积与凝析油关系,于此值时
18、,无论气油比多大都不发生,抽提。 随着原油中轻烃和中间烃组分含量增加,原始气油比上升,CO2抽提原油中轻烃组分量增多。,22,二、 CO2混相驱油机理 在CO2驱中,CO2的溶解气驱作用、混相驱替、膨胀原油作用、降低原油粘度、碳酸水提高岩石渗透率等作用都会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1、溶解气驱 由于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较大,是在水中的39倍,在注入过程中,一部分CO2溶于原油,随着注入压力上升,溶解的CO2量越来越多,当油藏停止注入CO2时,随着生产的进行,油藏压力降低,油藏原油中的CO2就会从原油中分离出来,为溶解气驱提供能量,形成类似于天然类型的溶解气驱。即使停注,油藏中的CO2气体仍然可以
19、驱替油藏中的原油,而且,一部分CO2像残余气一样圈闭在油藏中,进一步增加采出油量。,23,2、原油的膨胀 CO2溶解于原油后,与油藏原始状态的原油相比,其体积系数大大增加,溶解了CO2的原油体积可以增加10%100%,原油体积膨胀倍数取决于压力、温度及原油的组分。溶有CO2的原油膨胀系数随着原油平均分子量的减小(轻质组分增多)而增加,随着CO2在原油中的摩尔分数增加而增大(如图2-10)。此外,温度和压力也影响膨胀系数,高压下溶有CO2的原油膨胀系数较大。3、粘度减小 CO2可使原油粘度显著降低,CO2溶于原油后,可使原油粘度下降到原粘度的1/101/100。一般来说,原油粘度越高,CO2可使
20、原油粘度下降的幅度越大(如图2-9),即CO2溶解在重质原油中引起的粘度下降幅度比CO2溶解在轻,24,质原油中引起的粘度下降幅度大得多。因此,认为CO2可以用来开采重质原油。由于溶解CO2原油粘度下降,流度比得到改善。油相渗透率也会有相应的提高。4、岩石渗透率增加 CO2在水中存在一定的溶解度,尤其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达5%。油藏水中溶有CO2,水的粘度、密度、体积系数等参数变化不大,但溶有CO2的水形成碳酸水后具有酸性,可以溶解油藏中的钙质胶结物或白云岩,提高岩石渗透率。现场应用经验表明,注CO2后注入井附近的渗透率可大幅度提高,注入量增加,注入压力下降。碳酸水效应对于注
21、水是有利的,尤其是低渗透油藏。,25,5、CO2混相效应 CO2多级接触混相驱是指CO2通过油层时,与孔隙中的原油依次接触,而每次接触都使气相的组成发生改变,最终达到临界点组成而混相驱油。因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和抽提烃类物质的能力强于其它气体溶剂,故CO2是发展多级接触混相驱的良好气体。 CO2与原油的混相取决于原油的组成、油藏压力和温度。在油藏压力中等以上和油藏温度较高的油藏,注入的CO2与原油通过多次接触,不断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组分C2C6,加富注入气,从而达到动态混相,即蒸发气驱混相。而在高压低温油藏,CO2冷凝为富含CO2的液相,与原油一次接触就能达到混相。但是,在绝大多数油藏条件下,C
22、O2与原油的混相过程为蒸发气驱混相。,26,1.体系A与体系C是完全混相的,称A混相排驱C; 2.体系P与体系E以任何比例混合,新生成的体系必然落在PE上,也是两相平衡共存体系,存在界面和界面张力,称P和E两体系是非混相的; 3.体系A和体系E混合,新生成的体系可能呈单相,也可能呈两相,称A和E两体系部分混相。,图2-12 上图为型相图,A、C在单相区,P、E在两相驱;,CO2多级接触混相驱机理,27,图2-13 CO2多级混相驱机理,L1富含烃类的液相;L2富含CO2的液相不考虑原油体积膨胀;用一系列压力缸代表排 驱道路上的孔隙,当第一批注入气体B在第一个压力缸内与原油A接触时为第一级接触,
23、混合后生成的新体系组成为M1。设M1存在两相,其平衡气液相的组分分别为G1与L1,G1含有C2-6,但却比注入气B少了一些CO2,这些CO2溶入了原油A,它使原油的组成变为L1。L1含的C2-6较原油A少,是因部分C2-6已抽提进入气相G1中。气液相组成的变化正是CO2在原油中溶解和抽提烃类组分的结果。由图看出,在一定的油藏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注入CO2与原油的多次接触混相(蒸发气驱混相)基本原理如图2-13所示。,28,G1L1两平衡相的组成较B与A两组成更接近。在孔隙介质中,气相G1因其粘度低,受第二批注入气B的排驱,G1超越L1进入第二孔隙。G1与第二个孔隙中的原油A接触,是为第二级接触(
24、气相已由注入气B变为G1),设G1与A的混合物为M2。假设M2仍存在气液两相,其气相组成为G2,液相组成为L2。经过二级抽提,G2比G1含有更多的C26,同时,G2比G1的CO2浓度低,是二级接触后CO2再次溶解于原油之结果,原油A也变为L2。G2L2两组成更驱接近。同样,G2受到排驱进入第三孔隙,是为第三级接触。如是发展下去,沿流动方向孔隙中的体系组成将依次发生变化。其气相组成沿露点线向临界点趋近,液相组成沿泡点线向临界点趋近。最终,在某油层位置上气相与液相组成完全相同,达到临界点组成k。临界点流体被其后面的气体排驱,与前方原油接触,新体系落在kA线上, kA线完全处于临界点切线混相区一侧,
25、故k混相排驱A。注气过程在一段时间内是连续,29,进行的,当第一个孔隙中生成气相G1与液相L1时,同时注入气体B进入第一孔隙,B与G1接触,是气体组成落在BG1线上,最终将第一孔隙内的气体组成变为B,同样,第二、第三孔隙内的气相组成依次逐渐变为B。沿排驱道路上,形成一气相组成由B至k的过渡带。同时,具有临界点组成的区域也随排驱进行在扩大,最终形成一组成为k的混相区,称之为混相带。混相带混相排驱与它接触的油,油在前进中也混相排驱与它接触的油,使含油饱和度增加形成一油带。油带中油相饱和度和分流率的大小,取决于油水流度比和混相带流体与水的界面张力。,若原油组成不在临界点切线混相区一侧,而是在另一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体 混相驱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