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简介课件.ppt
《抗血小板药物简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血小板药物简介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血小板药物简介,主要内容,1,2,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3,现有抗血小板药物的局限性,常用药物的用药监护,4,血栓素A2(TXA2)抑制剂:阿司匹林、奥扎格雷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拮抗剂:噻吩吡啶类: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非噻吩吡啶类:替格瑞洛血小板糖蛋白(GP)b/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拉米非班、依替巴肽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双嘧达莫,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胶原凝血酶TXA2,ADP,TXA2,ADP,磷酸二酯酶,ADP,激活,ADP P2Y12受体拮抗剂,TXA2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cAMP,GP IIb
2、/IIIa受体阻滞剂,COX,主要内容,1,2,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3,现有抗血小板药物的局限性,常用药物的用药监护,4,血栓的形成过程,血小板经过3个步骤,促使血栓形成粘附激活聚集,2,1,血栓素A2抑制剂,血栓素A2抑制剂-阿司匹林,花生四烯酸(AA)在COX作用下转变为 PGG2、PGH2,PGH2在血栓素合成酶的催化下,转变为TXA2,从而产生强大的聚集血小板的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间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血栓素A2抑制剂-阿司匹林,口服单剂量ASA其抗血小板作用可持续7天,接近血小板平均生存期(7-10天)。循环的血小板每日更新约10%,因此ASA
3、需每日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口服吸收迅速,大约30-40分钟后血浆浓度达到高峰,服药1小时出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但肠溶制剂需3-4小时血浆浓度方可达到高峰。,ADP P2Y12受体拮抗剂-噻吩吡啶类药物,主要通过与血小板的ADP受体(P2Y1 和P2Y12受体)特异性结合,抑制血小板膜ADP受体的表达、结合及其活性。能够减弱其他激活剂(胶原和凝血酶等)通过血小板释放ADP途径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由切变应力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已形成的血小板血栓能够产生去聚集作用。其抗血小板作用强而持久,通常停药后仍持续7-10天,ADP P2Y12受体拮抗剂-噻氯匹啶(TCPD),口服吸收良好,24-48h起作
4、用,3-5d达高峰,T1/2为24-33h,生物利用度为80%-90%。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SA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恶心、腹泻(约10%),约有1%的患者可引起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个月内发生,故在用药前3个月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氯吡格雷是新型ADP 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与TCPD十分相似,与其不同的是口服后起效快,副作用明显低于前者,现已成为TCPD的替代药物。,ADP 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个前体药(自身没有活性),85%在肠道被脂酶水解灭活,15%在肝脏转化为活性代谢物,肝功能不良者药效降低;血浆消除半衰期为6-8小时,活性代谢物半衰期为30分钟;口服
5、后2小时起效,健康人服用50-100mg氯吡格雷后第2天产生25%-30%抑制率,第3-7 天达到稳态,40%-60% 抑制率,停药5天恢复;负荷量300mg快速起效,3小时内达到全面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ADP 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ADP P2Y12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普拉格雷是第三代ADP受体拮抗剂,在肝脏代谢时几乎不产生非活性代谢物,但出血风险亦有所增加。此外,氯吡格雷抵抗患者不会发生普拉格雷抵抗。目前在我国未上市。多项临床试验显示普拉格雷可比氯吡格雷产生更快、更强、更持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ADP P2Y12受体拮抗剂-非噻吩吡啶类药物,替格瑞洛是一种环戊三唑嘧啶结构类
6、化合物,其主要代谢产物可逆性地与血小板P2Y12受体相互作用,阻断信号传导和血小板活化。与氯吡格雷相比,本品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两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而在卒中方面无差异。,ADP P2Y12受体拮抗剂-非噻吩吡啶类药物,本品单次负荷剂量为180mg,维持剂量为90mg,每日两次,与阿司匹林联用时,阿司匹林剂量不应超过每天100mg。替格瑞洛吸收迅速,1.5小时可达到最大浓度,主要经CYP3A4代谢,其半衰期为7小时。,ADP P2Y12受体拮抗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ADP P2Y12受体拮抗剂,中国经
7、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ADP P2Y12受体拮抗剂,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临床评价: 阻断血小板IIb/III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等配体的特异性结合,直接抑制血栓形成的关键和唯一通路,是作用最强,最直接、最昂贵的抗血小板制剂。 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对防止血栓形成、溶栓治疗、预防血管内再闭塞有明显治疗作用。因其口服制剂出现较多副作用,现均为静脉给药。,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阿昔单抗是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单克隆抗体的一个片段其特点是:具有抗原性,可引起免疫反应;与血小板结合是不可逆;选择性差,可与其他受体结合,其耐受性和安全性均不及替罗非
8、班和拉米非班,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此类药物需静脉注射,起效快,主要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常以0.25 mg/kg静脉推注,并继以10g/min 速度滴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维持12小时。因给药不便,一般不用于长期治疗。该药可引起严峻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其他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依替巴肽可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 波型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前。替罗非班4小时内按每分钟静脉输注0.15g/kg,可产生97%的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浆半衰期1.6小时,停药后1.5小时血小板聚集恢复正常。依替巴肽静脉输注90g/kg之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小板 药物 简介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56671.html